称量(3)

“称量”在孝义话中可以读děng dà,有“比划,磨蹭”等意思。

1.兀个个哑巴子称量咾半天,俺们还是不知道兀家是甚意思。

2.也不知道你在这处称量甚咧,利索些儿吃罢!

3.还称量甚咧,动筷子罢!

○《汉语大词典》中,“称量”的解释有“衡量;估计”。

普通话的“ch”与孝义话的“d”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颤冷颤颤:dǎ冷颤颤

2.家产:家duò

3.清澈澈的的水:清dāngdang的的水

4.沉清:dèng清

5.嗔怪:dε(一声)怪

6.称酒:dǎ酒

7.清澄澄的的水:清dāngdang的的水

8.称一下有多来重咧:diāng一下有多来重咧

9.称度不开:dòu度不开

10.你给我充女罢:你给我dāng女罢

11.重五日:duō五日

12.黏稠稠的:黏dōngdong的

13.酽稠极的:酽duә(三声)极的

14.一处儿里:一dǎr里

15.初初:dāng初

16.除过:dǎo过

17.哪处:哪dε(一声)

18.喘不过这口气来:dǎo不过这口气来

19.床床:dengdeng

20.闯祸儿:dǒng祸儿

21.吹风:dōu风

22.戳烂:duә(一声)烂

23.呵斥:呵dǎ

24.看痴成甚的咧:看dāi成甚的咧

25.痴痴:痴dàng

26.驰:diāng

27.红赤赤:红diūdiu

28.眵眵眵:眵dōu眵

29.赤赤赤:赤duә(一声)赤

30.一碗水持平:一碗水duō平

即"称"是可能读děng的。

普通话的“l”与孝义话的“d”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立立立:dǎ立立

2.哪里:哪dε(一声)

3.兀个个坡子立的多咧:兀个个坡子dǒu的多咧

4.称量:称duì

普通话的“iang”与孝义话的“a”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称量:称lā

2.响响雷:dǎ响雷

3.四厢里:四hǎ里

即“量”是可能读dà的。

我的分析是,写作“称量”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汾阳方言研究》中有“等沓”,解释为“比划”。

2.《汾阳话与普通话简编》中有“等庹”,解释为“用手或臂大概的量尺寸”。

3.《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等当”,解释有“比量。如:你等当上这件件剪哇”。

4.《兴县方言研究》中有“戥度”,解释为“试着干……”。

5.《太原方言词典》中有“等当”,解释有“比照尺寸:等当等当块地方看放下放不下位张桌子”。

6.《晋源方言研究》中有“等度”,解释为“比划”。

7.《应县方言研究》中有“等当”,解释为“比划,应对”。

8.《代县方言大全》中有“等挡”,解释为“办事不实在,等虚架子。例:这人做事就会等挡,很不实在”;还有“夹说带等挡”,解释为“用嘴描述的同时也用手来比划”。

9.《平定方言研究》中有“等当”,解释为“做某事要持续很长时间”。

10.《盂县方言词汇》中有“等度”,解释有“在程度数量上比照估测:等度了一下,有点长”。

11.《夏县方言志》中有“趁断”,解释为“斟酌,如:买不买,你趁断”。

12.《汉语大词典》中有“敁敪”,解释为“用手估量物体轻重。宋赵叔向《肯綮录·俚俗字义》:'称量曰敁敪。’引申为忖度。《红楼梦》第四一回:'刘老老听了,心下敁敪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真竟有!」’又第四四回:'平儿如今见他这般,心中也暗暗的敁敪。’”。

13.《汉语大词典》中有“掂掇”,解释为“考虑,估量。《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我光这么掂掇,可就不知道怎么搭连在一块,更弄不出数码来喀。’”。


旧文参考:

称量(2019年12月30日)

称量(2)(2020年1月9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