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 | 眷恋黄土地(第359期)
文/刘建新
朗诵/林静华
八百里秦川,以其厚重豁达的胸怀,滋养繁衍着秦川儿女,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将生命熔铸在这方沃土之上。一掬黄土,不知勾起过多少儿女的眷恋,一声秦腔,不知让多少游子梦回家园。不用说神话故事,也不用说名胜古迹,单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呵,就令我注定要属于它……也由此勾起我对祖父的缅怀与眷恋。
祖父是位平凡的乡村教师,一生教书育人矢志不改,“文革”罹难,回乡务农,队长安排他在饲养室喂牲口。我五岁时,祖父带我到身边,晚上睡在饲养室的大炕上,在微弱的煤油灯光下,一边是牲口反刍,一边是我咿咿呀呀学背唐诗,祖父教我学写一些简单的字,给我讲历史,讲《三国演义》……我的启蒙教育开始了。
我八岁那年冬天,积雪还未消融、滴水成冰时,距我家五十多里外的兴平县电影院正在播放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极其匮乏,为了满足我的“童心”,祖父决定骑自行车带我去看电影。天寒地冻,加之夜行不便,一路走走停停,我还记得祖父头上冒着热气,不停地用手绢擦汗,骑了不知多长时间才到达兴平电影院。看完电影出大门时,因人多拥挤,我不慎把一只棉鞋挤丢了,祖父便取下他脖子上的围巾,裹住我的脚……我还记得那时凛冽的西北风夹着雪花,顺着他的脖子往衣服里直钻,回家后他感冒了,咳嗽了好几天,我的脚却完好无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过去我们村极其缺水,3000 多口人,遇到天旱,井里绞上来的全是黄泥水,一桶水半桶泥,人们把水倒进缸里沉淀后才能饮用,烧成开水冲茶,即便是放上茶叶也能喝出一股泥腥味。由于人工打的井水位浅,水中含氟量又高,对人体健康危害颇大。1974 年祖父的历史问题得以解决被平反了,当他得知大队决定打机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时,祖父第一个慷慨解囊,拿出国家给他补发的部分工资款,贡献给了大队。他说,这钱本身就是国家的,国家不过是觉得对不住我们,但我们这几年在家里也挣工分呀 !
1981年祖父退休,他完全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过舒适安逸的生活,可他不顾年事高迈,请示村上、乡上,在本村小学老师缺少的情况下,义务教书四年,从未领取分文报酬。他说,国家给咱补发了工资,咱要对得起人家。他像年轻教师一样,起早摸黑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1983年我在史德人民公社参加工作,临行时他把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摸着我的头,千叮咛万嘱咐,“娃,要听领导的话,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堂堂正正做人,与人共事多吃亏”,我时刻铭记着祖父的谆谆教诲。时间一晃过去 30 个春秋,祖父早已驾鹤仙去,我也由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成为基层领导干部,但祖父的两件遗物我至今珍藏身边,一件是他送我的棕皮箱子,我现在一直保管使用,虽然箱子上的颜色由深变浅,部分棕皮已经脱落,但每当我看到这个棕箱,就如同看到了祖父。第二件是祖父的遗像 , 我把遗像镶嵌在精致的玻璃镜框里,端端正正地挂在寝室正中。睹物思人,回想与祖父一起的诸多往事,忽然觉得祖父的身躯理应是高大而不是瘦弱的,义务教书、捐款打井……历历在目。我知道,祖父深深眷恋着他的家乡,眷恋着他家乡的泥土和乡邻。
祖父精神永存!
作者简介:
刘建新
礼泉县某局负责人,担任基层领导岗位工作多年,成绩斐然。公务工作之余,热爱文化事业,多有公益善举。常年笔耕不辍,时有佳作见诸于报刊、网路,文笔多以质朴、深情见长,深受读者喜爱。
诵读者简介:
林静华,播名豆豆、丫头
青年朗诵艺术家,石岗文化艺术工作室副主任 。曾荣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全国艺术人才选拔赛朗诵专业组银奖。为苏教版语文Flash教材,法国华裔学校中文动画视频教材和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大型宣传片、形象片做配音。是多位著名作家的小说,散文,诗歌配音朗诵首选诵读者。
林静华的声音清纯、沉稳、大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参加多个大型朗诵会,深受专家与听众好评,其朗诵配音的多个作品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美 丽 的 原 创 生 活
专 注 原 创 文 学 | 分 享 生 活 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