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这篇文章是1922年12月27日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生联合会之邀所作的一场演讲,虽然已经过去近百年,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但对青年一代仍有借鉴意义。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好几回写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今天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同聚一堂,令我感激得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我一个月以来,都带着些病,勉强支持,今天不能作很长的讲演,恐怕有负诸君的期望哩。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总答一句吧︰“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那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能成个人,还是另一个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知、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知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样才能不惑呢?

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想要养成判断力︰

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

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

再进一步,还须有遇事能判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了,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样的改良土壤,怎样的改良种子,怎样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

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得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一定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来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见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

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

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干”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不做便连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说呢?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那里有东西可以为我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亦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是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样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之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寛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词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招。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论语说︰“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链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嗜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吧,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是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练意志的工夫不可。意志磨练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在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也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

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嘛: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确实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是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不要以为得些片断的知识就是算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吧︰你如果做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越多越坏。你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厉,天真烂缦,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田地呀?屈原说的︰“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见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就是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会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吧!养定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0)

相关推荐

  • 【温故】梁启超:为学与做人

      按    语   <为学与做人>一文,是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界之邀,所作的一场演讲.文章以"为学"之目的何在为开端,延伸至对"学做人"的 ...

  • 1922年梁启超演讲全文: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这篇文章是1922年12月27日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生联合会之邀所作的一场演讲,虽然已经过去近百年,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但对青年一代仍有借鉴意义.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头有好几回 ...

  • 怎样才能做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青年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是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场演讲,虽然已经过去90多年,时代也变化了很多,但是细细读来发现那时候青年们碰到的问题和我们现在的问题没有什么两样, ...

  • 梁启超:如何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是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 九十五年前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的讲演. 在讲演中, 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 通过知育.情育.意育, 教人做到不惑.不忧.不惧. 他鼓励青年, 用意志战胜欲望, 做一个顶天立 ...

  • 2021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颜值与才华并存的人?

    有这样一些公号的文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朋友圈刷屏 拒绝流水线式的内容 它们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心打磨 它们不鸡汤.不浮夸.不陈腐 只为你提供有价值.有态度的新闻和新知 那些有深度.会思考的精英都在关注 ...

  • 不惑 不忧 不惧---袁千里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知者不惑"的"知",也等于佛学中智慧的"智".真 ...

  • 如何才能让一个“太在乎别人看法”的人自信起来?

    本文字数:2918字 预计占用您时间:8分钟 我是一个持续被自卑心理困扰多年的人,这种自卑的外在表现,主要集中在"太在意别人对自己消极的看法"上.内心非常渴望得到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 ...

  •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TA说 原创|发布:2017-05-09 17:22:26    更新:2017-05-09 17:22:26 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场演讲.而要成 ...

  • 梁启超的精彩演讲:如何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 ...

  • 梁启超:如何成为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又到开学季,网上.朋友圈里,许多人都在聊"神兽归笼",聊开学第一课--而伴随着"双减"政策,教育也成为近来的热点话题.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一个根本问题:教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