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为政篇(22)

一原文为政第二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试解】孔老师说:“诚信原本是连接一个人的内在仁德之心的,是仁德之心自然外露和彰显,如果一个人借巧言令色的方式掩盖自己的野心,伪装自己具有仁德之心,就会在践行孝悌忠义,在实践礼仪制度上平添了更多伪行,就会让机巧之心、奸诈之风盛行,因而无法实现社会的和善,就会让邦国动乱,民众不安。这是今天社会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一个人,却不知道讲诚信,我真不知那怎么了。正如大车没有安装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装横木的軏,车如何能行走呢?诚信就是连接仁德大道之心灵的輗軏,要使为政以德之车行走,就必须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真诚。”二释字輗《说文》: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从车兒声。《正字通》:輗:《说文》大车辕端持衡者。《六书故》辕端横木即衡也。輗乃持衡者,大车载重岐衡,故持衡者与小车不同。輗指大牛车车辕前面与横木两端相衔接的关键,驾车时,将牛驾在辕里,必须将輗扣上,否则无法套住牲口,车也就不能行走。軏《广韵》:軏:车辕端曲木也。《正字通》:軏:辕端持衡者。孙愐曰:辕端曲木也。軏是小马车车辕前面与横木两端相衔接的关键。驾车时,将马驾在辕里,必须将軏扣上,否则无法套住牲口,车也就不能走。三素说前一章表达了老师具有“仁德”之修养,并期待实践其“为政以德”的治国安邦理念,而老师却象无道的常人一样埋没在民间,有人为些抱不平,而老师却说:“我虽然无仕之位,但是我能以我的下贱之身,以我的弱小之力,告诫君王和上卿们不要丢弃仁德之心,不忘孝悌之原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秋时代的那种礼崩乐坏,在上位的君王、大夫们已经拥有了一种流氓霸道的习气,感到了孔子的悲悯之心,感受到了圣人的那种定分之心。这章又是承接前章告诫弟子们作为一个人必须守诚。老师说:“诚信原本是连接一个人的内在仁德之心的,是仁德之心自然外露和彰显,如果一个人借巧言令色的方式掩盖自己的野心,伪装自己具有仁德之心,就会在践行孝悌忠义,在实践礼仪制度上平添了更多伪行,就会让机巧之心、奸诈之风盛行,因而无法实现社会的和善,就会让邦国动乱,民众不安。这是今天社会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一个人,却不知道讲诚信,我真不知那怎么了。正如大车没有安装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装横木的軏,车如何能行走呢?诚信就是连接仁德大道之心灵的輗軏,要使为政以德之车行走,就必须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真诚。”这章老师承接前章自己坚守的定分之心,这一章是要求子弟们在礼崩乐坏的动乱时代,和自己一样能够坚守各自的定分之心。定分之心不是无奈和屈从,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对理想,对仁德大道的坚守和期盼。本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老师使用了一个比方,打比方在中国的思维中是常见的,孔子当然也是得心应手地应用了。“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通过这个比方一下就能让子弟明白诚信是人心与人心之间连接的輗軏,就让“人而无信”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表达了,这比西方抽象逻辑分析要直观明白,深刻透彻。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