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认为的三种“饮食好习惯”,或许让孩子越吃越笨,该警醒了

你或许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正在越变越笨。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养出高智商的宝宝,可父母往往会发现,儿时原本聪明的宝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感染了“变笨病毒”,年龄越来越大,小时候的“聪明劲”却再也见不到了。

那到底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聪明劲”呢?

最近的一项医学研究表明:父母自以为的三种“饮食好习惯”,其实是坏习惯,或许是导致孩子越长越笨的“罪魁祸首”。家长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情况。

饮食坏习惯一:吃得太饱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对于粮食的渴望度已经达到了满分。正所谓“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国人不光是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囤积粮食,就连在吃饭的时候也要将“吃饱”贯彻到底。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吃得太饱有时候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2020年疫情刚刚结束的时候,钟南山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醒人们说:“别吃太饱”。或许在当时的旁观者角度来看,这是一位业内权威的“玩笑话”,实际上,这句话却暗藏了宝宝为啥越长越笨的真正奥秘。

要知道当宝宝一次性摄入过多的食物之后,大脑会主动分泌一种叫“纤维芽细胞成长因子”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引发肠胃的毛细血管细胞增大,从而加快肠胃部分的血液循环,加快食物消化的速率。

可相应的,肠胃部分血液循环加快,宝宝大脑皮层中就会出现供血不足,从而处于长期的缺氧状态。时间长了甚至会影响宝宝正常的脑功能发育。

同时,长时间来不及消化的食物还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对于宝宝的神经中枢的发育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应对策略】:敢于让孩子饿一饿

研究发现,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宝宝,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会加快。

父母适当让孩子饿一饿或许会加快孩子自身的调节机制,提高身体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间不能过长,在宝宝表示自己饿了之后,让他们吃8分饱要比吃到小肚子都涨起来要健康得多。

饮食坏习惯:喜食甜食

有人说,宝妈的养娃史,就是一段从宝宝嘴里争夺棒棒糖的“斗争史”。

在父母眼中宝宝爱吃甜食简直是一件让人很无奈的事情:明明知道吃甜食可能会引发宝宝的牙齿问题,可看着宝宝可怜巴巴的小眼神,绝大多数父母还是会败下阵来。

可实验发现,甜食对宝宝的糟糕影响,或许并不只体现在牙齿上。

根据国外的专家测定,宝宝在食用甜食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出现饱腹感,以至于很难再摄入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其他营养物质。

在宝宝的大脑发育阶段,蛋白质和维生素等物质是大脑自身构成的关键,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会相应地影响大脑的结构养成。

同时,甜食中的糖分还会引发血液中的高血糖,从而引发一种名为“糖基化”的反应,即糖分子 蛋白质 脂肪=AGEs生物结构。

这种生物结构会引发大脑的退化和萎缩,从而影响宝宝智力的养成。

【应对策略】:少吃甜食

少吃甜食不等于不吃甜食,甜食中的高热量和高能量适合帮助宝宝度过饥饿的上午或者下午。不过要注意的是,食用甜食的量不要过多,否则会对大脑发育产生负面效果。

坏习惯3:不吃早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餐的价值不光在于能为宝宝提供一上午的营养补充,更在于他能够提供宝宝一上午的元气和精力。

毕竟早餐和晚餐原本的间隔时间就很长,身体内储存的糖原早已被消耗殆尽,如果选择不吃早餐的话,身体不能获得额外的营养补充,很容易导致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一般来说,血糖过低会出现饥饿感,从而降低大脑原本的兴奋度,宝宝的大脑发育会陷入到迟滞的状态中。如果长时间不吃早餐,对宝宝自身的大脑发育自然会有难以挽回的影响。

【应对策略】:养成吃早餐的习惯

宝妈为宝宝准备早餐时需要注意,早餐并不适合喝粥,粥中的糖分最易吸收,孩子的血糖会经过“迅速升高——迅速下降”的过程。这种过山车式的血糖表现会影响宝宝正常的大脑发育和专注力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