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寒湿体质分五级,看看你是第几级?
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气是最容易渗透的邪气,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案例分享:
一位30多岁的女性,曾在夏季一天要吃5根冰棍,每天都要吹空调和风扇,两年以后,她得了硬皮病,全身皮肤变硬变黑,并出现内脏损害,这就是寒邪由表入里的严重后果。
《素问·调经论》:“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俗话说“十病九寒”“湿气在,百病害”寒湿体质的人,很容易被各种疾病困扰。
中医认为,寒湿容易阻遏气机运行,损伤阳气,伤遍全身。按照症状不同,可将寒湿分为五级,大家应根据自身体质状态,辨别调理。
一级寒湿:多在表皮
比较初期的寒湿进入身体的时候,会有皮肤瘙痒、湿疹的出现。因为湿气和寒气进入体内的时候,会导致身体内的气血运行受到阻碍,肌肤不能滋养,就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
一级寒湿相对比较好调理,只需注意对于空气中的寒气和湿气的进行预防,尤其在比较潮湿的气候环境下,记得经常开窗通风;多喝点冬瓜汤,也可帮助身体解毒、祛湿,这样就可以避免体内寒湿的加重。
二级寒湿:多在肌肉
以酸困累乏、腰酸乏力、关节酸重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虚运化水湿无力,寒湿内困,就会出现肌肉、腰膝等酸困无力的症状。同时,脾虚失运,人会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胀气、四肢欠温、气短怕冷、形体肥胖等问题。
因此,调理二级寒湿,重点在于健脾。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适当吃些山药、小米、莲子肉、桂圆、陈皮、芡实、白扁豆等健脾之品,可做粥食用。脾虚湿困明显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温阳健脾、祛寒化湿。
三级寒湿:多在骨骼
以肩周炎、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为常见疾病。寒主收引,湿邪重滞,容易留在关节骨骼等处,多有骨骼关节处疼痛不适等临床表现,且遇寒湿天气或季节交替时节症状加重。
这种情况需要多注意保暖,尤其是换季或者是阴雨天的时候,不要让关节部位受凉,还有就是最好是选取热敷的方式或者是拔罐等的方式来改善身体内的湿寒。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理疗方法最好去医院请医生操作,如在家自行操作,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穴位知识和理疗技术。
四级寒湿:多在脏腑
以畏寒肢冷、腹痛腹泻、周身浮肿、月经不调、带下淋漓等为主要表现。此阶段,寒湿内困,伤及脾肾阳气,故应以补脾益肾为主。
日常饮食,可以常吃一款粥作为辅助调理:炒山药50克、炒薏米30克、茯苓30克、粳米150克熬粥,常服此品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服用中药方剂治疗。
五级寒湿:全身受累
中医认为,寒湿内蕴,日久化痰成瘀,成为痰瘀互结之证,这类体质易患结节、囊肿、息肉等,为寒湿留聚成痰所致,且多易再长或复发。五级寒湿最为严重,建议中西医同治,以求治本。
其实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补阳气,其次就是避寒湿,不然的话,身体的一些问题会多发,直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生活建议:
1.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被褥要经常晾晒。
2.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你的身体(淋雨后要及时换上干衣服)。
3.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或吹干后再入睡。
4.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