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与中科大,一场不情愿的姻缘,终于修成正果

中科大带给合肥的资源

安徽在整个华东区都属于存在感不强的省份,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它的错。安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泄洪区,皖南,长江泄洪区;皖北,淮河泄洪区。
在机遇上,也差点意思。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大型企业、学校搬迁到内陆、西部,安徽不符合条件。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各种特区政策,安徽又不符合政策……安徽被称为”华东锅底“。
在周边强省的光芒之下,安徽默默地努力,并且默默地依靠了中科大。
中科大虽然不情愿,但中科院很长时间里的独女,资源太丰厚了。
1984年,国家开始建设国家实验室,第一个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就在中科大,也就是在合肥。另外,中科大还筹建了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的研究都是跟国际接轨,是国际前沿问题,所以研究水平高,经费是单独拨出,投入也非常大。
另外,由于中科大在合肥,中科院把它的一些研究所也开设在了合肥,成为现在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并且成功吸引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38所、43所。38所原来在贵州,后来搬迁到合肥;43所原来在陕西,后来搬迁到合肥。
因此,到了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
2017年,合肥市正式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另外,合肥还和北京、南京、深圳一起,选为国家四大未来网络设施中心……
这些都离不开中科大。由于中科大,能吸引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单位入驻合肥,又因为这些高水平的研究单位,合肥能留住一些高层次的人才。循环往复,人才慢慢地就在合肥沉淀下来了。

合肥的腾飞

这几年,也是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些政策,合肥首先成为了家电产业制造和研发中心,各大著名家电企业,在合肥都有研发和工厂,包括格力、美的、美菱、TCL、惠而浦、三洋……
也许是中科大在的原因,这些年合肥投资的产业,以及合肥出来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高科技公司。
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合肥投资京东方。京东方在资本市场上,很多年都是臭名昭著,也是北京市多年来的一个财政黑洞。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1992年改制,改为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跟任正非是一样的人物,只是征程艰辛了很多。一开始,京东方很顺利盈利,并且在1997年上市。
这个时候,王东升有个念头,要生产自己的屏,把显示屏国产化。这个决定看着平淡无奇,结果让京东方九死一生。
在2007年,已经山穷水尽的京东方跟合肥合作,合肥要拿出150多亿的钱来支持京东方。当时,合肥的财政收入只有300多亿,为此,合肥停建地铁。
结果,合肥的投资成功了。京东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产量最大的显示屏生产商,现在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早已超过1000亿,并且配套的企业也都纷纷在合肥投资、建厂。
合肥把这个模式再次套用到了半导体和电动汽车身上,神奇的是,每一个都大获成功。
在2017年,合肥出75%,兆易创新出25%,投资了合肥长鑫,做DRAM内存芯片,又成功了一家千亿企业。
合肥投资的神话还在延续,在2020年4月,蔚来的老板李斌身心俱疲,资金链快断裂,股价只有1美元出头,合肥再次出手,投入100亿元,短短半年,蔚来活了过来,新车销量火爆,股价涨了10倍多。
这件事又引发德国大众公司对江淮汽车和新能源龙头企业,国轩高科的投资,合肥的智能汽车版图也慢慢在成型。
这些公司里面,有不少技术骨干都是中科大的毕业生。

跟中科大有关的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中科大也没有闲着。科大讯飞,从中科大里出来的学生创业团体,国内智能语音的龙头企业,现在市值已经是730亿了。
科大国创,是科大的一家软件公司,也是上市公司。
国盾量子,依托科大的量子信息技术,成功在科创股上市,上市当天就上涨了1000%。
联想下面的联宝公司,落地合肥,主要生产联想笔记本和其他设备,营收也接近千亿,这是杨元庆和合肥市一起促成的。杨元庆是合肥人,也是中科大的校友。
寒武纪在合肥落地,承诺投资不少于10亿,寒武纪的CEO陈天石就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
华米科技,做智能硬件,在美国Nasdaq上市,总裁黄汪是中科大微电子专业的校友。
……

相濡以沫

虽然,合肥跨入了万亿俱乐部,甚至被有些人说为新一线城市,但跟周边的明星城市相比,吸引力还是不够大。
周边,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南通等都已经是万亿俱乐部,而且江浙沪联通一气,就业、文化、城市面貌对于中科大的学子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合肥还需要再加把劲。
中科大也是如此,感觉上,这几年随着合肥的名声增大,中科大的吸引力也在增加,不过相对来说,比不过复旦、上交大。唯有依靠自己的传统王牌专业,理科专业,不跟随热点,这样才可以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不再被城市所困。
几十年的沧桑,中科大和合肥应该可以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地走下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