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学生,为莒父宰。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观点’,李克、呈起都是其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学术界历来主张,此书为后人伪撰,而托附于子夏名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二卷本,其实是魏晋间大兴《易》学之风时为当时人所伪撰而流布于世。据《唐会要》载“开元七年诏”,当时因《子夏易传》无传习者,遂令儒官详定,刘知已认为,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至梁阮孝绪《七录》始有著录,作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宽作,而至为,可疑。司马贞认为,刘向《七略》有《子夏易传》,但其书久佚,晋荀勖《中经簿》有《子夏易传》四卷,或云丁宽,是其已怀疑非子夏所撰。因此,唐玄宗采纳了刘、司马氏的建议,而停止向学校颁行。代宗以年,此本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佚本。今所传十一卷本,始为晁说之《传易堂记》所著录,其称“今称《子夏传》者,乃唐张弧之《易》。据此,则今本应是张弧伪撰。弧为唐末人,曾官大理寺评事。其书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而说以义理,所说义理,大致上以儒家“王道”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周易》经文相附会。迨朱彝尊作《经义考》,证以陆德明《经典释文》、李鼎祚《周易集解》及王应麟《困学纪闻》所引诸条目,则于今本全无,知张弧伪撰之书又遭后人增削伪纂,并又多衍出一卷,为十一卷。因此,今本《于夏易传》不但不是子夏所撰,亦并非完全为张弧所撰,云其出自众家之手,可谓不诬。二本虽为伪造,但其内容却有—定的参考价值,孕含了较多汉唐时期的《易》学思想,《四库全书总目》云“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故其对研究、探讨《周易》古义,二本参稽,仍为它书所不可替代。二卷本除为马国翰所辑外,《汉学堂丛书·经解·逸书考》中亦有考辑。今本则有《四库全书》本,《通志堂经解》本及《学津讨原》本等。

(0)

相关推荐

  • 胡士颍:《山东文献集成》易籍提要续录

    <山东文献集成>易籍提要续录 胡士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山东文献集成>是近百年来山东文献整理的里程碑,在地方学术文献整理与文化史研究方面具有典范性,自编辑出版以来 ...

  • 上古荐书丨汉上易传

    上古荐书丨汉上易传

  • 『古文经典』子夏易传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子夏易传 朝代:春秋战国|作者:卜商| 中国古籍,作者卜子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 子夏易传全文阅读 卷一 乾下乾上 坤下坤上 震下坎上 坎下 ...

  • 子夏易传全文

    子夏易传 中国古籍,作者卜子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

  • 子夏易传·卷十·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物稺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 ...

  • 读《易经的奥秘》与《子夏易传》的理解与体会(上篇)

    作者:于禁 排版:张飞 注:(以上内容是为对<易经的奥秘>第11章-乾坤人生前与<子夏易传>上经:第十二否卦前的倾情理解) 前叙:作为开篇之叙述,熟悉东泽的大家伙儿都知道的,也 ...

  • 子夏易传卷十一周易雜卦傳第十一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无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无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 ...

  • 子夏易传卷十周易序卦傳第十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物稺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 ...

  • 子夏易传卷九周易說卦傳第九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賛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

  • 子夏易传卷八 周易繫辭下第八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 ...

  • 子夏易传卷七周易繫辭上第七

    卷七周易繫辭上第七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