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比浓香好?中国白酒从没有香型优劣之分
酱酒可谓一年比一年热,刚刚过去的第104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展商近一半都是酱酒品牌,更有人调侃糖酒会变成了“酱酒会”。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酱酒产能实现翻番,约占白酒产能的8%,总产量约60万千升,同比增长9%,销售收入1550亿元,占总体白酒的26%。
可以说,酱酒以占白酒行业8%的产能,实现了白酒总利润的4成,这让业外资本、酒企甚至是经销商纷纷开始转做酱酒,想要从中分一杯羹。消费君发现,这两年不止酱酒产品多了,网上也出现了各种关于酱酒好,酱酒健康的文章,与此同时,消费君也被多次问到酱香型白酒是不是比其他白酒好的问题。
虽然近两年的酱酒产品不断涌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白酒从来没有香型优劣之分。
白酒,不以香型论优劣
白酒香型的发展大体有四个主要阶段:自然存在阶段、国家评酒推动阶段、科技进步深化阶段、法规标准规范阶段。建国之前,中国的白酒是没有香型划分的,那个时候主要是根据酒的色、香、味来品鉴的。
白酒香型的确立始于1979年全国名优白酒协作会议及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在第三届评酒会上,根据不同的酿酒工艺、不同的制曲工艺、白酒中不同的风味特征物质对感官的影响,正式提出了和确立了白酒酱香、浓香、清香和米香四大基本香型。
在四大基本香型基础上,白酒衍生出了八种香型,主要为以西凤酒为代表的凤香型、以董酒为代表的药香型、以酒鬼酒为代表的馥郁香型、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特香型、以衡水老白干为代表的老白干香型、以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以景芝为代表的芝麻香型以及白云边为代表的兼香型。
是什么导致白酒香型不一样?简单地说,白酒的成分中乙醇和水合计占比约98%,余下含量约2%的风味物质决定了白酒的味道,而风味物质的差异主要由不同的酿酒工艺形成。
酒厂会结合当地的气候、水质、土质、民俗、口味等诸多因素来生产白酒,从而也形成了我国多种香型的白酒,总的来看,以香型来判断白酒的优劣并没有什么依据。
香型不重要,关键在消费者口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清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曾达到75%以上,而八十年代以后,清香型白酒市场份额遭到浓香型白酒的抢占,最近几年,浓香型白酒市场又遭到酱香型白酒的抢占,三大香型崛起的背后,是不同香型的市场“争夺战”。
为抢占市场份额,近年来,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分别抱团作战,清香型白酒也呈现出强势回归的趋势,使得白酒香型之间的竞争格局不断扩大,给其他白酒香型带来不小的压力。
目前,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香型大战”,白酒行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和品牌的竞争上升到品类和产区的竞争,这一趋势也加速了其它香型的'孵化'。
2020年11月6日,黑龙江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通知,批准发布《凤雅型白酒》(T/ LIST 0018—2020)、《怡雅型白酒》(T/LIST 0019—2020)两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及评审工作;
2020年9月29日,中国酒业协会批准发布 T/CBJ2106-2020《青稞香型白酒》团体标准;
2020年2月17日,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T/CBJ2107-2020《清雅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
光2020一年,诸如此类的香型团体标准发布就还有很多,中国白酒企业推出的香型越来越细,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吗?
消费君认为,香型的确立代表着企业的科研水平得到提升,产品质量得以稳定和提高,这些对于白酒行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不过大多数的消费者对香型是不感冒的。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虽说不同香型的白酒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和多元化的需求,但对于白酒而言,消费者更重视的是符合自己的“口味”,并不是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