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九)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19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释     解
老师说:“好德君子自觉以彰显仁德道义的和谐为职责,以适时顺势的权变通达才能行教化领引之职,尽心竭力地使其行政通达于道义,实现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仁德善政之道,达成益在当下、惠及后世的为政目标。因此,好德君子总是以自己身后没有能够留下民富治安、人心向善的成果,而与自己的君子之名位不相称为疾。”
释     字

《说文》:疾:病也。从疒矢声。秦悉切。𤕼,古文疾。𥏴,籀文疾。

《约注》:疾:王筠曰:“向疑疒为疒病之专字,而疾为疾速之专字,观疾籀文作𥏴,盖信。”朱骏声曰:“疾字当训疾速,从矢疒声。”舜徽按:此论实戴侗最先发之。《六书故》录疾字人矢部云:“矢行捷疾也。借为疾病之疾。”其说是也。考疾字在金文……毛公鼎……甲文……皆象人持矢之形。持矢将发,喻其速也。自经传借疾为疒而疒废,疾之本义亦晦。说此字者,乃误以借义为本义矣。

《玉篇》:疾:患也,速也。《说文》曰:病也。

《释名》:疾:疾,截也,有所越截也。疾,疾也,客气中人急疾也。

汉字“疾”甲骨文像人腋下中箭之形,会人被箭所伤之意。后人(“大”)字形被换成“疒”,以会受伤卧床疗伤之意。《说文》“疾,病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按,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伸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止部曰:'疌、疾也。’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 由矢箭射出的飞快和其伤人的快速,故“疾”有急速义。本义为兵器所致急速性的伤害,引申为疾病、急速、病残、疾苦、担忧等义。注意外伤称“疾”,内患为“病”。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教导,让人们体悟把握君子行道着力点在于己心的仁义之本,而不在于别人能否闻达自己的名分。本章通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教导,让人们体悟并把握好德君子的为政目标益在当下、惠及后世的要义。
老师说:“好德君子自觉以彰显仁德道义的和谐为职责,以适时顺势的权变通达才能行教化领引之职,尽心竭力地使其行政通达于道义,实现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仁德善政之道,达成益在当下、惠及后世的为政目标。因此,好德君子总是以自己身后没有能够留下民富治安、人心向善的成果,而与自己的君子之名位不相称为疾。”
本章需要注意对“名不称”的理解。“名不称”不是担心自己离世以后自己的名字不为人们称颂。这里的“称”不是称赞、称颂、赞扬之义,而是符合、相称、名副其实之义。“名不称”即与自己身居的君子之名位的职责不相称。本章和前章一样,“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与“君子以没世而名不相称焉为疾”。前章强调的是“无能为病”,本章强调的是“名不称为疾”。注意“疾”和“病”的异同,《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疾“是小病轻病,并推出“疾轻而病重”的结论。从两字的字源可以知道,“疾”有时是比“病”还要危重的。“疾”是由外界突发而引发的病害,有急速的特点,这种伤害引发的疾病是明显的由外界的伤害引发的病患;而“病”更多的是内患引发,不能让人直接知晓病患的根源或伤害的来源。前章“病无能”是指君子内在能力,这种能力更多是靠自己的觉悟和境界来提升的。本章的“疾名之不称”是指君子身外的名实和行政达成的成果,这些都是显现于外的。俞樾《群经平议》中说:“此章言谥法也。《周书·谥法篇》曰:'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已,名生于人。’春秋时列国大夫多得美谥,细行而受大名,名不称矣,故孔子言此,明当依周公谥法,不得溢美也。”他认为“名”为“谥法之名”,细细推敲不妥。君子为政重在道义的通达,怎么能止于死后能得个好的谥号上?刘沅在《论语恒解》的附解中说:“圣人逝世,不见知而不悔,不知不愠,乃为君子。盖为圣、为贤敦伦尽性,只尽吾分之所当为,本无预求后世美名之心。而没世以后,天理民彝自不可得而泯没。……夫子以不愠为君子,又曰君子不病人之不己知,而此独疾无名,于义欠安。盖吃紧在没世二字,假行窃名,可以欺于一时,而难掩于身后。修德者日慎一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所以求无愧于完人。”因此,我将“名”释解为君子之名和君子之位。《四书蕅益解》解说:“'称’字,去声。没世而实德不称君子之名,真可疾矣。”正是此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