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东街:重走青春路,回首少年时!
南川东街
大土粮站前人们手拿粮票排队,
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从饶家巷口传来,
解放路旁满载思念的书信“跑进”信箱里,
一群孩子踢着毽子,
欢笑声、追赶声,越来越近……
我们一起——
重走青春路 回首少年时
站在东街时光巷,就像来到“时光隧道”的入口,倒走的时钟带你穿越到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体悟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与情怀,感受旧时光沉淀的力量,找寻几代人的“记忆密码”。
时髦的水磨石地板、绿色半截油漆墙、黑白电视……走进家庭记忆馆,上一代的青春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个朴实温馨与诗情并存的年代又回来了。
天刚刚发亮,屋檐下响起了广播声,惊醒了熟睡的青年,他揉了揉朦胧的双眼,来到洗脸架前,用“双喜”搪瓷脸盆盛水洗脸,背着帆布书包匆匆出门。
街道上,一支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浓妆淡抹的新娘,“三转一响”的嫁妆,十分耀眼体面,引得路人停步张望。录像厅门口,小黑板预告“今日放映《射雕英雄传》”。旁边的照相馆,新推出了艺术照服务。
夜幕降临,霓虹灯渐次亮起,东街变得更加热闹,夜生活开始了,穿着花衬衣、喇叭裤的人们在舞厅跳起了最流行的迪斯科,跟随灯光和音乐摇摆。
一年又一年,东街在岁月里长成历史底片上的“市井生活标本”,成为几代人的“原真生活体验馆”。老去的人会过来走一走,回望天天、年年变好的日子;长大的人也会过来问一问,看看祖辈、父辈曾经的生活,成为我们的文化。
美食常常和记忆有关,记忆总是经由美食唤起。东街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注入美食的烹制中,在这里,你可以和阔别已久的美食重逢,让童年的味道唤起藏在记忆深处的喜悦。
清晨,准时出炉的大馒头,热气腾腾,白白胖胖,人们排着队、搓着手、张望等候在解放食堂;傅记米粉炒制好一锅红亮醇香的家常肉丝浇头,期待食客到来,煮二两手工米粉,浇上一大勺家常肉丝,撒一把葱花,红绿相应,趁着热气,就着汤汁滋溜一口,那汤、那味,大美啊!韦家豆花磨好豆浆,豆香四溢,勤劳的韦氏女系上围腰,在铁锅旁点制豆花,备好十余种作料,等待“排列组合”,调制出属于你的舌尖味道……
油茶、麦块、油醪糟、方竹笋排骨,油亮亮的糖油果子、雪白软糯的熨斗糕,让人感受“最南川”的传统味道;火锅、小面、串串,又将“最重庆”的味觉融入其中。东街的味道,酸甜苦辣,各有不同,亦如人生。
吃一口东街的美食,添一份浓浓的乡愁,回味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无论你累了、倦了、乏了,回到东街,定能找到宁静的一隅,自由呼吸、感知自我,找到再出发的勇气和力量。
现在的东街,高楼林立间,鳞次栉比的青砖灰瓦房尤为特别。这里保持了旧城居民社区原有的空间肌理,以充满烟火气和记忆感的市井生活为蓝本,把岁月的流光平铺在石板路上。
老东街以街巷为主,街中有巷,巷中有院,居住的人家以巷道为依托,左邻右舍互为依靠。细长的巷子里蕴藏着浓浓的乡土人情。外出归来,街坊邻居的茶摊上停下来,歇一口气、喝两口老荫茶、摆两句龙门阵、欢声笑声声声入耳,那样熟悉爽朗。炎炎夏日,巷弄自得清凉,孩子们三五成群,躲猫猫、扇烟盒,笑着闹着从巷头跑到巷尾。
漫步于新街巷,昨天的热闹似乎未曾远去。过往的建筑得以最大程度复原,人们生活的院落、工作的厂房、出租的公寓……所有房屋全部保留原有风貌,各个小巷、台阶全部取材于原有的石板、砖块,原住居民的石磨、碗柜、泡菜缸子成为街角的景观小品,穿堂过道里的游戏机、天井里晾晒的衣服、商家的店招牌,都化作城市的指纹清晰地留在巷子里。
东街留存了城镇的历史和文脉,就像在修复一张张老照片,不断地曝光、显影、放大,又融入到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与城市的新名片“合二为一”,连接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呈现年代感和时尚感。新巷子里,上世纪的生活场景与现代休闲娱乐相映成趣——这边他们在坐茶馆、听评书,谈笑风生,享受慢生活的悠闲;那边他们在攀岩、溜索,上演速度与激情,青春的故事在同一时空还原、续写。
光阴流转,岁月更迭。走遍万水千山,东街依然在此驻足等待,待你到来采撷属于你的记忆与感动,待你归来仍是少年。
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东街,是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南川引客入城的核心项目,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正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成为近悦远来的“打卡地”。
文字:陈小翠 李佳遥
图片:汪新 谢东洋 甘昊旻
编辑:汪叙含
值班总编: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