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在《圯上授书图》

明 李在 圯上授书图 册页 集古名绘册之第十六开 绢本水墨 24.8x2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在《圯上授书图》册页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集古名绘》册之第十六开。描绘的是秦末张良在得黄石公传授兵法的故事。“圯”就是圯桥,位于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境内)。“圯上授书”又称“圯桥进履”或“圯桥授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故事记载在《史记?留侯世家》。
明 李在 圯上授书图 清嘉庆皇帝御题
       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灭国之仇,悉尽家财访求刺客,在博浪沙谋刺始皇。不料,误中副车,刺客被擒,触柱而死。秦王大怒,下令通缉刺客之主使。张良在生死紧急关头,更姓易名,逃匿下邳,有意结识各方豪杰,以待复仇之机。后来张良行游下邳桥,偶遇一位身穿粗布褐色衣服的古怪老人。待张良来到面前,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坠落桥下,并傲慢地对张良说“儒子(小孩子)下去将鞋给我拾上来!”张良很生气,但看在老人年迈的份上,还是勉强下桥将鞋捡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已把鞋拾上来,再给老人穿上有何不可。於是又跪下将鞋给老人穿上。老人看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其穿鞋,便赞赏其胸志。老人含笑而去。张良深感惊奇,望着老人远去。  一会儿,老人又返回来道“儒子可教也!五日后清晨至此与我相会。”张良觉得此老人举止不凡,便跪拜说:“是。”

五天后的清早,天刚发亮,张良急忙赶到桥上,谁知那老人已站立桥上多时,对张良气愤地说:“与老年人相会,为什么迟到?”于是不悦而去。临走时又对张良嘱附说“五天后在此相会。”五天后,张良在鸡鸣时即赶到桥上,可是又 落在老人后面。老人又不悦的嘱附说“后五日清晨再会。”过了五天,张良在半夜之前就赶到桥上,待了一会,那老人方到,遂高兴地说:“应当如此。”接着从袖中掏出一部书授给张良,说道:“你读了此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将会与兵起事,过十三年之后,你与我在济北重遇,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说完,飘然而去。天亮后,张良看老人所授之书,原是一部《素书》。  

张良认真研读此书,后来果真作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从此他辅助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入咸阳,灭项羽 。统一了天下,被封为留侯。功成名就以后,张良想功成身退,对汉高帝刘邦说:“我从平民起步,封万户侯,于愿已足,我想抛弃人间的琐事,随从我的师傅黄石公,遨游四海。”但汉高祖和吕后都不同意。恰在黄石公老人交待的十三年后,留侯随汉高帝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见一块黄石,便搬请回家,如同珍宝似的供起来。留侯去世,就把这块黄石安葬在他的坟墓里。后人每逢祭祀留侯,也一块祭祀黄石公。这是史籍上所载的黄石公的故事。

《圯上授书图》是李在人物画的代表作。画中作瀑布于留白中加上数条颤笔的水纹,屏幕于前,后方之山石以侧锋大笔皴染,岩上的树叶则简化为浓淡有致的墨痕苔点,人物被框围于其间,只见黄石公殷殷指点,张良则恭谨跪聆。地上置放著书册一编,旁边的葫芦常是伴同仙人出现。衣纹的描法流利而劲健,多提顿转折,整体用笔豪放恣肆,不拘细节。

李在(1400—1487),明代画家。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迁云南,后召入京。宣德(1426—1435)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名画录》卷二记载:“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间被征,精工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马、夏,人物气韵生动,名倾一时。”其山水仅略次于戴进,戴进被排挤出宫廷后,李在堪称宫廷画手第一。山水宗郭熙、马远、夏珪、刘松年,人物法梁楷、贯休,画犬牛、骡马并妙。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日本著名画僧雪舟,曾向他学习画艺。有《夏禹开山治水图》传世。传世作品有上海博物馆藏《琴高乘鲤图》、故宫博物院藏《阔渚晴峰图》(曾被挖款改为郭熙,后发现李在印记)、《山村图》、辽宁博物馆《归去来兮图》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