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古城的几幅对联,刚刚发掘出来,足以传世

从莱州古城布局,看莱州遗存古对联文化的正能量!

纵观莱州历史,上下几千年,莱地中心始终在掖县,特别是从西汉到民国初年的两千多年间,有1800多年政府所在地都设在了掖县。渐渐地,莱州成了掖县的代称,1988年,掖县彻底更名为莱州市。

莱州古邑,历代是郡国府州县的治所,至明清时期仍辖掖县、平度州、潍县、昌邑县、胶州、高密、即墨等二州五县。古城规模宏大,曾有众多古建筑,包括城墙、城楼、牌坊、府第、庙宇、祠堂、道观等,绝大多数毁于近代战争或大跃进、文革等。

萊州府圖(清)

以下从(1)城垣、(2)府署、(3)县衙、(4)街巷、(5)祠堂庙观举要、(6)祭祀坛遗、(7)四合院民居、(8)牌坊、(9)书院学宫等九个方面作以概述。

(1)城垣:

莱州府城池图(乾隆二十三年)

洪武四年(1371年),经过批准,莱州卫指挥使茆贵、知府胡天佑,调动莱州府属下各州县,将元时莱州城缮修加固,新建成的城墙高三丈八尺,睥睨(带垛口的护墙)高六尺,城墙厚四丈五尺,上阔约两丈,能并行两辆马车。城四周挖有壕沟,宽十二丈,深三丈六尺,城四门都筑有“瓮城”——瓮城,构成一道十分周密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大城重新修缮,城墙周长九里十八步,城高三丈五尺,上阔厚约二丈,四面城墙皆用青砖包砌,城门建有城楼和箭楼,四处角楼分别是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城下城壕用砖石砌了驳岸,濠内积水而成池成河。城墙护城河长3000米,城垛1212个。城门有四座,分别为东城“澄清门”,西城“武定门”,南城“景扬门”,北城“定海门”。四门之上,早年挂有知府胡天佑题写的匾额,分别为:东门:日出蓬迎;南门:云峰拱秀(因南门外远眺风光秀丽的云峰山);北门:蓉岛翰林(因北门可见北海芙蓉岛);西门:山环福禄(因西门斜对福禄山)。

四座城楼悬挂楹联,东西南北门分别为:

旭日晓生祥,晖映谯门,城郭万家迎淑气;
高墉东控险,势磐沧海,山河千载壮雄图。

万国关情,谈樽俎,控鲸鲵,娱客云霞过雉堞;
西成在望,省雨旸,勤稼穑,近人星斗下檐楹。

衢于冠盖之冲,问俗观风,不数仲宣能作赋;
地据阴阳之盛,筹边备境,宁夸庾亮漫登楼。

飞翼薄层霄,治行高悬,万里风云生北极;
丽谯凭大海,与图永铸,三山涛雨嘉群鳌。

(2)府署:

莱州府门 版画(北海银行)1938年8月掖县版

莱州府署是明洪武元年所建。一进衙门大门,大门两旁的黑扁泥金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对面是一块硕大的照壁,照壁正中,神话传说中的怪兽“贪”的硕大图像异常醒目。

“莱州署”金字匾额高悬仪门上端正中,台前有元代石狮一对端守大门。府署第二重门通称仪门,在仪门的两侧各有一个边门,东一边的俗称“生门”,平时人们多从这座门出入;西一边的俗称“死门”,判了死刑的人犯从这道门送出去斩首。中轴线上有大门、仪门、大堂、三事轩、和衷坊、四知堂、知府宅,左右院有经历厅、照磨厅,同知宅,推官宅等等。
知府大堂前竖有戒石坊,正面额书道:公生明;两侧书道: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大门内西为杨公祠,大堂后建有警示官员要清廉为官的四知堂,堂前婆娑树影里掩映着一座硕大的石碑,石碑上刻有万历三十四年莱州府知府阎士选撰《东汉莱郡太守杨先传》,正碑左右还有两通环状矮碑,左碑文为:

言行仿之古人则德进,
功名付之天命则心闲,
报应念之子孙则事平,
受享虑之疾病则用俭。

右碑文为: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
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
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
逞能以诲遘,不若韬精以示拙。

知府大堂是府衙核心机枢,面阔三间,歇山九脊,翘角飞檐,前为卷棚式,四根大红楹柱支撑着错落的云头斗拱,红柱之间为落地槅扇,檐角脊端皆饰吻兽,高峻威严,气势宏大。这里是知府宣讲圣谕,教化百姓,接见官吏,举办各种重大典礼活动和公开审理判决案犯等,都在这里进行。大堂的门楣楹联甚是醒目: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大堂正中两边柱子上刻的楹联是:

我虽爱民,毕竟见官非好事,
尔如责己,须知恕彼即便宜。

大堂明间正中设公案,置文房四宝和签筒。公案背后设屏风,上饰云雁。两侧列“肃静”、“回避”牌及其它仪仗。堂下并列设有两块条石,这是给原告和被告下跪用的,所以也叫跪石。升堂时,堂前卷棚站的是三班衙役,击鼓三声,齐声低吼着堂威;退堂时又击鼓三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堂鼓。衙门审决案犯,常羁押在堂前月台下刑皂房待审,知府升堂,师爷跟上,东西稍间(古建筑中指房屋梢端处的一间)辟为夹室,记录堂谕口供。遇到可以公开审理的重大案件时,知府常令仪门大开,让百姓涌至堂前围观。仪门东西便门两侧与府衙六房公廨(吏、户、礼、兵、刑、工)构成廊道相通,并与府衙大堂相接,混然一体。大堂后边紧接是二堂、三堂……往往知府要从大堂退堂来到二堂,二堂审理的往往是一般性案件,多为一些民事纠纷。公案上只摆放黑令签,没有了大堂的红令签(公案上的令签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红色,红令签是动刑签,黑令签是访拿签,黑色用于较轻的刑罚,如打板子等,而红色只有在判处死刑的时候才使用)。

二堂有楹联道: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府衙三堂也称“官邸”,是知府处理内务的地方。三堂的楹联是: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特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3)县衙:

县衙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实际上同时也是司法机构,所以,县衙又叫衙门。掖县署在府署东,今工人文化宫所在地,明初建,正统十年(1445年)修。格局与府署相仿,只是规模略小。中轴线上有大门、仪门、御书坊、大堂、宅门、未信堂、内宅门、退思堂、卧室等。
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从县衙至皇宫,各级衙门门口均悬一面大鼓,称作“登闻鼓”,供百姓告状时击用,知县听到鼓声立即传唤击鼓人,上堂受理,如案情重大,知县立即升堂谳审,若事情细微即行刑讯,以肃法堂。

掖县县衙“登闻鼓”的东首有两块石碑,上有楹联曰: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已;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要是有人无缘无端伐鼓,知县就要动刑处罚伐鼓人,以防备刁民任意告状的劣行泛滥。“登闻鼓”的西边还有两块石碑,有警语曰:诬告加三等,越讼杖五十。告戒人们不要越级上诉。过仪门往北十米甬道中有一石坊,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穿过月台即是县衙大堂抱厦(卷棚),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一进抱厦,有左右明柱对称而立,上面镌刻着一副楹联:

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
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

额枋上挂一牌匾,上书嘉靖年间莱州知府胡仲谋题写的三个大字:“亲民堂”。即所谓的公堂、正堂、正厅,“亲民堂”的“民”字上多了一点,是取汉字谐意亲民更多一点的意思。
大堂往北即为二堂,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外悬一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下联“愧”字少了一点,而对比大堂亲民堂的“民”字多了一点,言外之意即对百姓要少一点愧疚之意。巧妙的寓意足够历任官宦枕典席文警钟长鸣的 。
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场所,正堂上部高悬“恩补堂”额匾,正中悬挂“松鹤延年图”,公案上的令签也只有黑色令签,没有红色令签,也就是说在这儿的“案子”是都不用判死刑。二堂东西两侧分别是“简房”和“招房”。“简房”掌管县太爷的信件、名刺、贴子等,属礼房的下设机构;“招房”属刑房的下设机构,主管勘验、票务、档案等。

仪门往北居东 是“吏”、“户”、“礼”房,居西是“兵”、“刑”、“工”房。六房对称设置,一色的青砖灰瓦,前廊式结构,明间出抱厦……整个县衙建筑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论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可称为皇宫的一个缩影。

(4)街巷:

莱州古城有九街十八巷,明清建筑风格的古院落、店铺数千余间,主要街巷有翻经巷、仓后街、福禄街、钱行街、县门首街、仓口首街、东门里大街、小十字口东街、丁字街、单家胡同、大十字街、鼓楼后街、青罗观街等(莱州华银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地处小十字口东街以西、鼓楼街以东)。所有街道均为石板路面,宽5-6米,交叉口5米左右,总长4000多米。
在莱州古城掖县全境,寺有妙觉寺、稽古寺、资圣禅寺、万里沙寺、法云寺、明宝寺等近十所;观有青罗观、禄山观、先天观、延真观、元都观等七处;庙有城隍庙、关帝庙、八蜡庙、东海神庙、玉皇庙、东岳庙、十王庙、观音庙等上百处;阁有海神阁、泰山阁、火神阁、观音阁、文昌阁等十余处;院有福禅院、观音禅院等;宫有万寿宫、斗母宫、灵虚宫、太清宫、王母宫等十余处;坛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等;祠有遗爱祠、先贤祠、杨公祠、毛公祠、朱公祠等。古城中主要有灵虚宫、十王殿、千佛阁、节孝祠、忠昭祠、文庙、遗爱祠、乡贤祠、关岳庙等。这些古建筑数量庞大,对联无数,不再一一叙述。

(5)、祠堂庙观举要:
①青罗观。殿前有四根楹柱,石雕柱础,石柱正面刻有楹联,外联为:

斗极星辉,瑞霭氤氲于北阙;

真君益算,祥光缥缈于南天。

内文为:

八十载老须眉,历穷甲子;

万千言陈道德,理极人天。

主殿中间是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的王重阳的神像及神龛,两边是“北七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的神像。
②城隍庙。城隍庙背靠北城楼,庙北门正对城头。于隆庆朝重新缮修的城隍庙,“殿宇恢闳,碧瓦丹檀,雕刻精美,规模宏大,甲于胶东。”庙宇坐北面南,占地有十五亩,南北五十丈长东西二十丈宽,是全城最大的庙宇。庙宇的山门、前殿、戏楼、大殿、寝宫、东西廊庑等,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层次分明,卷棚出厦,飞檐凌空,画梁雕栋,古朴典雅。
③忠烈祠。衙在南门外,建“朱太守庙”,门前立跨街石牌坊。额刻:忠烈坊。石坊横档,镌刻有:明太常寺卿朱万年殉难处。石坊左右两柱,镌刻对联:

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

朱公祠进大门西行十丈有仪门,仪门内,东有官厅三间,为官员祭祀小憩场所,有匾书:先型在望。西有祠堂一座,皆坐南向北。仪门北为正殿,正殿门联为:

孤城八月流血汗,万家七夕吊忠魂。

正殿中有朱万年血染泥土和仅存一截残臂塑起的一尊泥像,但缺一臂。正殿四壁有朱太守率军民守城御敌绘画四十幅,亦称“军容图”。祠门后大书楹联:

可知节比睢阳,至今三十载,雨雨风风,犹时见攒刃中怒目张须之状;
莫怪泪如岘首,试看亿万家,老老幼幼,亦孰非围城内呕心吐血之遗。

朱公祠曾因地震而毁损,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莱州知府柴望重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应士民一再呼吁,海防参议丁蕙令莱州府及所辖的掖县、平度、即墨、潍县、胶县、昌邑等六县捐资,于“朱公祠”北侧,为徐从治、谢琏修建了“二忠祠”,又称“徐谢祠”;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掖县知县张思勉主持重修,将“朱公祠”“二忠祠”合二为一,中通外分合称“忠烈祠”。“二忠祠”大门向东,仪门向南。正殿祀祭山东巡抚徐从治、登莱巡抚谢琏,二抚塑像并坐而立,门楣楹联赫然入目: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正殿前东西两侧建有配殿,东配殿祭祀总镇杨御蕃、参将彭有谟,二人塑像并坐而立,门楣楹联为:

气雄雄夫机深百变,突围树帜投闻出奇。

西配殿祭祀莱州府同知寇化、通判任栋,和掖县知县洪恩照,三人塑像并坐而立,楹联为:

裹疮临战立重围,共扫妖氛奏凯归。

(6)祭祀坛遗:

先农坛、社稷坛、风雨雷电坛、厉坛等等,每逢春耕、收获、祈福、祭鬼都要要相应地祭坛举行祭祀活动(篇幅有限,对联略)。

(7)四合院民居:

古城内的几十所商富贾的豪宅大院和一千余所民居院落,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布局合理,做工精良(篇幅有限,对联略)。

(8)牌坊:

据《掖县全志》与《四续掖县志》记载,全县立有牌坊共计125座。其中仕宦坊20座;封赠坊13座;举人坊16座;进士坊11座;旌表坊48座,其中包括:①忠烈坊1座;②孝子坊2座;③贞节坊37座;④贞烈节孝总坊1座;⑤义门坊1座;⑥德配天地、道冠古今2座;⑦急公好义坊1座;⑧乐善好施坊2座;⑨寿民坊1座。墓门坊11座。其他坊6座:①东莱书院坊1座②东莱坊1座③朝宗坊1座④文庙坊2座;⑤海不扬波坊1座。另有《宠锡纶音》、《恩荣三锡》、《海甸风清》未录入,实为128座。在城里的牌坊就有73座,其中有二坊合一的9座,按位置计为64处,其中62座是明代建造。

在长仅800多米的鼓楼街上就有24座牌坊,在长约500米的古城街上有19座牌坊。昔日漫步在这几条街上似乎穿行于看不到尽头的古典艺术长廊,地下是方条石铺地,两边是店铺林立,隔不远就有一座名称迥异,风格不同,雕琢精美,古朴典雅,巍巍壮观,造型富有变化的白色大理石牌坊,人们在欣赏这些古建筑,品读这些牌坊的匾额、对联时,似乎置身于四百多年前的明代社会,为那个时代的灿烂文化觉得惊奇、佩服、为那些生动的艺术造型,精巧的雕刻技艺而赞叹,并由衷的为我们的先人觉得骄傲。

主要有“进士坊”、“少保坊”、“父子解元坊”、“兄弟进士坊”、“大学士坊”、“东莱三凤”坊、“三世天卿”坊等。这些石构牌坊多三门四柱门楼式(三楼)或二柱三楼式、三门四柱五楼式等等。通高多在七八米左右,面阔亦约八九米,座座雄伟高大。牌坊多由数块巨大白大理石块雕琢、组砌而成,结构谨严,造型端庄。

这些石牌坊通高多达七、八米,面阔亦约八、九米,座座雄伟高大,均系由数块巨大的白色大理石雕琢,组砌而成。榫卯结构紧严,造型端庄,形式不一。有三门四柱三楼式,二柱一楼式,或三门四柱五楼式,或二楹三楼式等。在石坊的主楼下正中匾额或坊上,多是阴刻着横书大字题额的坊名;其下明间或次间的额坊上,多阴刻着建坊题记或建坊纪年;明次间的石柱上或阴刻对联,或阴刻恩准建造和建树年代等。坊上或柱上的题字,或楷书或行楷或隶书,皆为当时名噪一时的文人题写。《掖县志》载:府学“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二坊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莱州府知府辛烜然出。“海不扬波坊”与“兄弟进士坊”为胡缵宗书。孙黄门“都谏坊(即清朝谏议坊)”为吴人温如玉书。“保厘云朔坊”为邢子愿书。“冢宰坊”为顾朗哉书。牌坊上书体或苍劲古拙,或端庄雄厚,或清秀挺健,风格不一。除去那刻字部分以外,额坊、花板与柱座、抱柱上遍刻传统典故故事、动物花卉、几何图案等。额坊、花板装饰的典故图案有:“状元郎御街显荣”、“双狮滚绣球”、“太师少师”、“一品清廉”、“一路连科”、“万福流云”、“鹿鹤同春”、“喜鹊登梅”、“丹凤朝阳”、“凤凰牡丹”、“龙马负河图”等。其余雀替、柱座、抱柱、坊顶等地方则多装饰有狮子、蝙蝠、番莲、莲花、牡丹及云纹、几何纹等。象征祥瑞、吉庆、富贵、荣华等吉祥传统纹案。纹案多为浮雕或高浮雕,所雕动物、飞禽体态生动逼真,花卉造型婀娜多姿,几何图案古朴典雅,人物形象则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石牌坊座座精雕细琢,其巧夺天工的石刻艺术充分显示了古代莱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技艺,被誉为莱州府的一绝,世所鲜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漫步于那一座座洁白高大的石坊前,石坊上每一处精美巧妙的雕刻,犹如磁石一样吸引着你,令你注目端详,那优美、典雅、生动的艺术造型,那富于哲理,寓意美好的内容构思设计,都会使你油然赞美、深思、感叹!驻足坊前,久久不肯离去!那一处处寓意深奥的“典故”,将使你有所感悟,将启迪你去乐观地生活,去奋发向上,启迪你清正廉洁……即使你感悟不到那“典故”的深奥之处,那精湛的石刻艺术也会令你赏心悦目,欢畅舒爽的心情一时难以平复!

(9)书院学宫:
①府学宫。为官办学校,在府治东南,原为宋代莱州郡守李定建所修。至明已破败不堪。洪武三年(1370年),经知府胡天佑重修。府学占地宏大,内有大成殿三间,左右两厢各七间。南为灵星门,另有崇圣祠、尊经阁、明俭堂,以及登贤、升俊、育德、尚志四所学斋。明宣德四年(1429年),知府夏升再度重修府学宫,并将两厢房增至二十间。又增设乐器、射器、祭器、书籍四库。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再修,在灵星门外建起两座石牌坊。
②县学宫。此亦为官办学校,原在南城门外,明成化三年(1467年),被河水冲坍,知县郭昂将其迁建于县治西南。建有大成殿六间,东西厢房各九间。前为戟门、四楹门,门外有池塘,塘南又立灵星门。弘治八年(1495年),知县李守经重修,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知县卫三省继修。
③东莱书院。明景泰五年(1454年)建。正德七年(1512年),迁至莱州府学东。宪付王良臣、知府徐朝元见此处地广房多,又多闲置,共商将此改建为东莱书院,培养当地学子。经年余,祠堂整修一新,又购下相近民宅,扩大了书院规模,使其成为一所府人瞩目的名校。书院前为讲堂,后为祠堂,左右有厢,前临通衢,立石坊,书“东莱书院”。万历八年(1580年),诏毁天下书院,改为吕先生祠(吕成公祠),祀宋儒吕祖谦(号东莱先生,著有《东莱博议》等书,为一代大儒)。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知府龙文明修一新坊,题“东莱吕先生书院”。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十年(1711年),又两次重修。
虽然莱州府古城是当年东莱郡 、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登莱青道的治所,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看不到当年莱州府古城的风貌,只能从一些文化古迹、老照片和历史资料中来领略当年莱州古城的文化、美景和繁华了!

(0)

相关推荐

  • 卷一百三十八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莱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莱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莱州府表> <史部, ...

  • 莱州明清时期的石牌坊

    ▼查找了许多资料,终于找到了莱州的石牌坊的详细情况,放到博客上共享.序号朝代牌坊名人物位置1明乡贡进坊刘英南门里2明给事坊方岳南门里3明进士坊尹尚贤南门里4明吏部郎中坊张含辉南门里5明登科坊梁敩(学) ...

  • 萊州城鄉望族

    漫話萊州城鄉望族 一:城內望族 [宿氏家族] 宿氏家族原籍四川嘉定州夾江縣,明永樂年間佔籍西關社,始祖宿善甫,子孫散居城關及店東.宿家.大河圈等邨,代表人物有進士宿度.宿應麟及舉人宿儒.宿緯東.宿自中 ...

  • 烟台市行政区划史,龙口为现存首县,登州莱州相并存

    全文约2100字,配地图10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烟台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烟台市地区属莱国,战国时期属齐国.及至秦朝统一天下,设郡置 ...

  • 山东莱州赵氏家族源流

    常回家看看 编者按:东莱赵氏,即今山东莱州赵氏,系蜀汉名将赵云之后,明初迁居莱州府,明清时赵氏已是东莱世家大族,名人辈出.西坦公赵孟以子贵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南京礼部尚书,三个儿子,赵耀为都察院付都 ...

  • 莱州府的驻地在掖县,为何潍县却被称作“东莱首邑”?

    "东莱首邑,北海名区".这两个词,在阅读潍坊(以下皆称潍县)史料时,常能见到. 相对而言,后一个词更容易理解.因为,潍县在古代曾长期是北海郡的治所,"北海名区" ...

  • 莱州古城的几幅对联,足以传世!

    . 今天让我们看看莱州遗存古对联 纵观莱州历史,上下几千年,莱地中心始终在掖县,特别是从西汉到民国初年的两千多年间,有1800多年政府所在地都设在了掖县.渐渐地,莱州成了掖县的代称,1988年,掖县彻 ...

  • 莱州古城的几幅对联,足以传世!转发收藏!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今天让我们看看莱州遗存古对联 纵观莱州历史,上下几千年,莱地中心始终在掖县,特别是从西汉到民国初年的两千多年间,有1800多年政府所在地都设在了掖县.渐渐地,莱州成了掖县的代称,19 ...

  • 这幅对联堪称“神联”,全国仅此一副,道尽了人生!

    最近小编在网上看到一幅对联,堪称为神联,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神的水平. 这幅神联内容是这样的: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不得不说,这副对联很有深度."若&q ...

  • 灵隐寺内一幅对联,已写尽了人生!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说,这 ...

  • 李嘉诚办公室唯一的一幅对联!你见过吗?

    111 李嘉诚办公室悬挂的 唯一 一副对联 是清代儒将左宗棠 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短短二十 ...

  • 最经典的七幅对联,句句哲理!

    这些经典对联,浓缩了前人的智慧,说尽了人生百态. 01 若不撇开终是苦 各自捺住即成名 这是一副拆字联,"若"字的"丿",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qu ...

  • 元代书法大家赵松雪,绝笔行书集字16幅对联欣赏,学赵体的好字帖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有书友问书法初次创作该如何入手,我想可学书法临帖是一个道理,先以后难,创作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先选择小篇幅 ...

  • 古今书法家最爱写的 100 幅对联!

    古今书法家最爱写的 100 幅对联!

  • 八大胡同里的这幅对联写的啥?懂得周易六十四卦才能参透玄机

    门联,就是镌刻在门板上对联,不同于一年一更换的春联.这些门联绝大多数都已消失不见,个别留存的也是漫漶不清,一件文化瑰宝已渐成遥远记忆. 试想当年盛景,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如迷宫,青砖院落鳞次栉比,家家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