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讲的评弹你一定听得懂!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

觉得评弹听不懂,又不了解故事背景,还没有舞台场景服装变化……

其实如果没有歌词,不懂苏州话、土生土长于上海的小克勒也听不懂。

更遑论不懂吴语的北方人了,但就有这么一位非常著名的北方人,由于他的出现,让评弹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中国传统戏曲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他是谁?相信我们克勒门的读者一定知道。他就是清朝的皇帝乾隆。这位据说下了6次江南的北方人,竟然是评弹艺术的爱好者和推进者。想不到吧?

据说有一次,乾隆走在苏州观前街上,远远地就看到很多人聚在一起围着一个说书人,大家屏气凝神在听,忽而哈哈大笑,忽而摇头晃脑。乾隆顿觉有趣得很,便驻足看了好一会儿。

而台上的说书人正是乾隆年间非常有名的说书大家王周士。

乾隆回到沧浪亭,便招来王周士。虽然他听不懂,可他可以找翻译啊!

乾隆还把王周士带回了北京,并赐他七品冠带。之后这个王周士回到苏州,借着皇帝喜欢评弹的讯息,成立了光裕会所,着实大火了一把,将评弹这门语言艺术推向了高潮。

评弹与上海的故事

那么起源于苏州的评弹又是如何进入上海的呢?下面请出我们的

评弹能迅速风靡于上海,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二:人和产业链。

首先,得感谢以下这3位大家,因为他们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评弹。

这第一位马如飞先生是非常有名的大家,也是高博文上七代的老祖宗,他原来是一个衙门里的书记员,结果为了热爱的评弹艺术,毅然辞去了公务员之职下海唱起了评弹。

第二位夏荷生先生,有“评弹梅兰芳”之称,只是英年早逝。

第三位也是如今说起评弹不得不提的代表性人物,蒋月泉先生。

为什么上海能吸引那么多苏州的评弹大家举家迁徙?

这还用说嘛,上海的欣欣向荣让评弹演员可以轻易养活一大家子人啊。一个评弹名角,一天大概可以有一两黄金。

高博文说起他的老师,《珍珠塔》的薛派传人薛惠君的父亲薛筱卿,每天上午11点出门,一直到晚上11:30回到家里。而他们家上午10:30之前是不允许有一点点声音的,因为养活一大家子的薛筱卿要休息。

为了赶场子,蒋月泉买了最新款的哈雷摩托,薛筱卿买了奥斯丁汽车。天哪,这可是在上海的40年代啊。

而如今我们听评弹,背后可能都有歌词。那么当年评弹刚传入上海的时候,没有背景板上歌词的上海人是如何听懂的?

也许你要说上世纪移民来上海的多为江浙一带的人,吴侬软语不是差不多的嘛?

事实也的确如此,语言差不多,但还得再加上一样法宝。其实当时人都会去买弹词书,坐在台下比对着台上的说书先生,这一来二去的,评弹在说什么唱什么,观众就都了然于心了。

▼▼向左滑动,点开为大图▼▼

此书由评弹版《啼笑因缘》的作者陆澹安的孙子陆康提供

看每一页上都有的广告,从电影、化妆品、甚至街边的店铺,从这些书中还能窥探当时的社会一二,非常有趣。可见评弹在上海的发展那是远远超过了发源地啊。(现在有哪一本书能吸引到那么多广告?)

而评弹的改编可离不开一些人,那就是我们的海上文人,下回小克勒同你讲讲当年轰动的《啼笑因缘》、《秋海棠》、《满江红》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

产业链

为了适应上海人的欣赏习惯,于是,笃悠悠慢调子的苏州评弹到了上海,节奏快了,内容多了。还形成了从书场、电台、堂会到唱片的产业链。可谓五花八门、百花齐放。

书场

评弹对于场地的要求相比其他戏剧要简洁得多,所以当时的南京路上,集中了大量听评弹的书场。如今位于山西南路的南京饭店、新世界百货、仙乐斯广场、长征医院、梅陇镇广场、中信泰富都曾是书场,可见当时评弹的兴旺。

高博文率评弹团远赴海外演出时经常遇见华侨无比自豪地说起自己家中是某某书场的常票,说这话时眼里还闪着光。因为当时的上海,如果有一个在书场长包的座位,那一定是家境殷实的有文化的人。可见当时评弹的地位。

电台

高博文的老师陈希安,说他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时候想去电台唱黄金时段,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他最后竟然就做到了。怎么做的?

原来,他跑去恒源祥拉广告,而恒源祥的老板也独具慧眼,就同意了年轻的陈希安。这一招“带资进组”唱了电台的黄金时段,也从此让陈希安名声大噪。

堂会、唱片

评弹演员唱堂会在上海的三四十年代,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说到唱片,当时灌得最多的当属高博文的师祖沈俭安、薛小卿两位的《啼笑姻缘》了。所以现在拍三四十年代的影视剧,都喜欢用评弹,用这两位的《啼笑姻缘》就对了。

作为观众你需要知道的

过去听评弹其实很随意,你可以在台下吃吃点心喝喝茶,听台上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听儿女情长兄弟情深,听家国大事峥嵘岁月……

而今天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妨慢下来,给自己一点仪式感的体验,走近评弹,听一曲评弹!

视频时长04:49

高博文是一位评弹流派的综合性传承人,他苦心钻研,领会陈希安唱腔的爽脆、饶一尘说表的雅逸、薛惠君弹奏的灵动、赵开生表演的细腻。他不仅能将几位老师的表演特色模仿得惟妙惟肖,更能将之融会贯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说噱弹唱的独特风格。

过去,作为媒体发布信息的评弹,是如何开篇的?

顾名思义,开篇就是放在开始的时候唱的一篇。

因为过去书场是比较自由的,不像看电影看戏,台下灯光会调暗。说书时台上和台下没有什么灯光区别,都一样亮。

说书先生上台也没特定时间,差不多要开始了,书桌上茶壶一放,大家便知道先生要开始了。

然后先生上台一坐,先自己喝一杯茶,三弦琴调调音,手绢拿起来擦一擦。

因为是长篇,基本上固定的座位都认识,说书先生会先敷衍几句,今天张先生没来,李先生来得那么早。然后唱一曲开篇,先要稳一稳场子,让大家都落座。静下来之后就开始进入正书。

评弹为什么说“调”不说“派”?

评弹有很多流派,视频里高博文唱的就是耳熟能详的蒋月泉的蒋调,还有张调、严调。

你有没有发现,只有评弹叫什么什么调。因为评弹是以创始人的姓氏来划分,为什么我们不叫派,偏偏叫调?

可能和苏州话有关系,因为普通话是四声,苏州话有七声。还是拿蒋月泉的蒋调来说,用苏州话说来就有抛物线,很好听。

而京剧就称派,称调就不好听,梅兰芳的梅派,说梅调就不好听了,四大名旦尚小云的尚调,就更加不好听了。

下期预告

下回小克勒将要开讲《啼笑姻缘》、《秋海棠》、《满江红》等一部部当年轰动上海滩的作品背后的故事。“评弹皇后”范雪君为什么能被选为皇后?范雪君的声音究竟什么样?

你也可以点开下面的文章链接:

你知道三四十年代就红遍上海滩的“脱口秀”如今什么样吗?

陈云、金庸、李安、马云都爱的中国最美的声音,你知道吗?

读者福利

我们克勒门可是会不定期邀请读者来沙龙坐一坐的哦!近距离与海派文化艺术名家交流分享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赶紧置顶关注我们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