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占领火星?

提到占领火星,你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NASA的火星探测器,或者最近刚刚试飞的火星直升机?或者,充满文化自信的“祝融号”,以及埃隆·马斯克的“殖民火星”和“火星旅行”计划?

人类有永不停歇的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这正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所以,经济学对于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努力向来不持异议,甚至举双手赞成。对任何现在看起来异想天开的想法,都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了事。人类的想象力有多大,未来的世界就有多广阔。

但是当人们思考如何实现这一计划的时候,想到的方法是什么呢?你是不是在想,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来实施这个项目,因为任何个人和私营公司的力量都微不足道?组建一个科技攻关团体,集中一些科学家推动科技创新、攻克技术难关?用纳税人缴纳的巨额税金来资助这个项目,就像埃隆·马斯克现在搞火箭回收、电动汽车那样?

你想错了。

占领火星这样有无数科技难关需要被攻克的项目,并不非得由政府来规划和组织。
我们首先必须认清发明的本质,就是它无法被提前计划。通往发明的路径是没有束缚的,在事前是未知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发明,不但从来不是被事先规划出来的,反而往往是个人的“意外收获”。
就像央视昨天的一条微博:可乐本来是一种药水,空调本来用来调节湿度,微波炉是雷达工程师的意外发现,心脏起搏器源于一次错误的实验……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摄影的发明者伊士曼是一名记账员,圆珠笔的发明者是一位记者,充气轮胎的发明者是一名兽医;X射线和癌症的治疗方法,从来不是因为它们当初的研究目标就是X射线和癌症。
正是那些无名之辈、外行、意外发现、甚至犯错误,使得一个个影响人类历史的伟大发明得以横空出世。
然而联邦政府组织团队进行科技攻关的逻辑却是这样:一个无名小卒不可能有重大科学发现,一个对化学理论一窍不通的外行不可能发明橡胶,一群名望很高的科学家一定会继续有重大科学发现,因此要把他们集中起来朝着一个目标迈进。而且,这群人在科学研究的时候,另一群人一直在一边“指导”和“评判”,他们——而不是市场上的消费者——的意见关系到这群科学家的地位和待遇。
这是在阻碍、而不是促进科学发明。因为科学发明的首要条件就是自由的环境、不受束缚的思考。在科学发明领域搞计划经济,就像在粮食生产领域搞计划经济一样,结果就是贫穷和饥饿。
科学研究也并不需要政府的巨额投入或者资助。“研究”,就像企业家才能一样,它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而且绝对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行。
只要我们放眼历史,就可以明确地发现,所有促进人类进步的重大科学发现,没有一例不是个人或者私营企业的成就。从飞机、轮船、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到疫苗、青霉素、胰岛素,再到采棉机、空调、汽车、照相机、半导体……当然,少不了我现在正在使用的互联网、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些重大的科学发明叠加到一起,并被企业家们拓展应用,成就了我们当今的美好生活。
反观美国政府投资的项目,都是些虚头巴脑、吸引眼球、争取选票的政治话术,其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耗费民脂民膏的一地鸡毛。例如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耗资千亿美元,结果无疾而终,却赢得了“拖垮苏联”的虚名;苏联也一样,成立了无数专家团队进行科技攻关,投入不可谓不大,然而结果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科学发现,来自于苏联的是零!
因为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政府的投资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军备竞赛,其实就是浪费大赛。
不用说政府资助了,无数重大发明甚至不是在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实现的,而是个人或小型私营企业用极小的成本研发的杰作。
回旋加速器、无线电、电视机,都是科学家个人用极低的成本、简单的设备发明并发展的;涤纶、尼龙、轧钢,都出自小型企业或者小型实验室;而空气动力学与工程学的发明者兰彻斯特,以及喷气式发动机的发明者弗兰克·惠特尔,他们的研究看起来已经够复杂了,却都是完全独立地工作,用非常有限的资源进行研究。
许多超大企业使用的科学技术成果,也都是源自于小企业。例如通用汽车和通用电气。即使是原子能,其基础性发现也是科学家用简单的设备得出,直到20世纪40年代,几乎整个有关原子能的研究工作,都是私人基金会和大学资助的,政府只不过是“拿来主义”罢了。
道理其实很明显:第一,越是小企业,直至个人,才越自由,越敏感,越有灵活性,任何大的组织,必然会沾染繁文缛节的官僚习气,变得迟钝、腐朽,阻碍新思想的诞生,这是发明创造的大敌。第二,发明创造与资金投入、集中的人数多少并没有正相关关系,不是人多钱多就一定力量大。第三,谁资助,谁控制,政府资助的项目,将会使科学偏离应有的轨道,失去正确的评价标准,科学因此政治化,用政治标准取代科学标准,它不但不能出现好的科学发明,反而会造成科学灾难。第四,个人有盈亏计算,政府资助项目却可以不计成本,无人需要对失败负责。
所以,在登陆火星的问题上,仍然要依靠个人和私营机构,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每年砸入大把的税金。它必然是浪费的、低效的,而且在伦理上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样做就是未经同意而用所有人的钱去资助某个人的冒险和好奇心,这个人可能是野心勃勃的政客,也可能是某位企业家,他们一掷千金,却不用负责,没有盈亏压力,最终的结果就是非但难以达成目的,反而浪费资源,让所有人变穷。
这就引出最后一个问题:怎样用最直接的方法激励个人和私营机构去探索火星?
答案是财产权和利润激励机制。
任何一项计划,哪怕它看起来是多么诱人和宏伟,都必须接受理性的经济计算的拷问和检验。如果真的需要全球所有人损失所有财富,就能达成殖民火星的愿望,我们应该问一问,这样的愿望是不是应该被实现?人们会不会同意支付这个代价?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实现的目标?
私营机构会有最大的动机思考上述问题。它不会去搞面子工程,没法花别人的钱,为着利润的考量,不会追求表面上的声势,而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因为他对自己的行为要负完全责任。
不可否认,有的人就是有一颗敢于冒险的心,就是甘愿承受失败和清贫。他目标就是比旁人坚定,哪怕被许多人认为是失败者和疯子。然而一旦成功,他们就会赚得盆满钵满,令所有人刮目相看。这是人们对他以前承担的风险和损失的补偿,也是它的发明提升了许多人福利的证明。因此,不论这世界上有多少乐于冒险、甘于清贫的人,利润机制的激励作用都不可或缺。事实上,他先前的冒险,也必须有过去的利润形成的资本的支撑。
那么,刺激太空探索的直接方法就是巨额利润这个“诱饵”,即允许降落在火星上的人拥有他们首先探索的土地和资源。
火星上的土地和资源,是无主物,人类若去殖民,自然要遵循人类社会的财产权法则,那就是先占先得。正确的方法如同美国当年开发西部的《宅地法》一样,只要个人能合法拥有所有权和收益,野心勃勃的人们就会蜂拥而至,如浪潮一样向西部挺进,一个繁荣的西部由此奠定了根基。
假若如现在这样,各国政府宣称拥有外太空新发现土地的所有权,将阻碍私人探索和拓殖。谁会愿意在一个注定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投入资本,徒劳无功地探索呢?
所以,占领火星这件事,技术难度无比复杂,但是实现它的路径却如同“把大象关进冰箱一共需要几步”一样“简单”:适合创新的环境,自我负责的精神,而且财产权有保障,有利润激励机制。
归根结底,还是自由。
不要搞计划,不要那么多管制和干预,尤其是教育领域的控制,只会培养千篇一律的做题家,扼杀科学和创新精神。不要豢养那么多科学家,那只会让他们得过且过,在养尊处优中寻求垄断、阻碍竞争、压制民间创新。不要那么重的税收,那会消耗资本,使科学进步丧失动能。不要用纳税人的钱去投资,那必然低效浪费,扭曲资源配置,最终一事无成还让人们变穷。不要违背财产权的基本原则,那会浇灭创新和冒险的火焰。
这一切都是因为,所有科技进步,都是自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在一个权力掌控一切的社会中,不会有什么重大科技进步,火星也永远处于幻想中。如果没有自由的意理,自然科学将无从发展进步,正如工业革命,首先是观念的革命一样。有朝一日人类殖民火星,必然是自由市场意理的伟大成就,绝不是什么计划的产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