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益气活血法

【安逸医生】

看了一圈自己的病人,安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想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脉管炎以及周围血管病的研究课题已经初见规模,要筹备申报科技进步奖了,可一天忙得少有时间安心修改论文,好了,让心静下来就要学会转移啊,这也是一种移情易性啊。

安逸的论文题目是益气活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想起当时初次接触脉管炎患者,也是久治不愈,传统方剂阳和汤和四妙勇安汤用了,效果都不是很好,显而易见,脉管炎的症状是有寒有瘀。各种温阳活血的方剂用上也不显效,见到患者被疼痛折磨的样子,安逸也想过放弃。后来,安逸还是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把患者所有症状罗列一起,发现患者存在一个虚实夹杂的症状,看起来都是实证,可脉象则是虚像。于是几经加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通闭方。组方原则就是益气活血法。后来的病人尽管辩证各异,都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并取得了进展,而这种方法在当时的文献中却鲜有报道。

【治法介绍】

益气活血法,用具有补气、活血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治法,是针对气虚血淤症而设立的.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气血学说的一部分,益气活血方是以益气药与活血药为主组成,可补气扶正、提高脏腑功能,使机体正气充足、血运旺盛,达到疏通血脉、通络止痛、祛瘀生新、破瘀散结、气血调和之目的。

【理论依据】

益气活血法古文献中提及不多,应用也不多,我的科研论文题目是益气活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了寻求理论支撑,查找了许多书籍,最后找到了答案。

益气活血法渊源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金匮要略》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应该是益气活血法的最早方剂之一。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芍药黄芪汤也是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产后心腹痛。

宋代官修《和剂局方》的双和汤,《普济方》的当归顺气饮子等均为益气与活血配伍的代表方剂。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使益气活血方剂在理、法、方、药诸方面得以充实和提高。王清任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于瘀”,故活血祛瘀方中配伍补气药,既治病以求本,又能补气以活血,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王氏不仅从理论上强调了气虚致瘀的病机,并在实践中创制补阳还五汤以治疗气虚血瘀之证,该方在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同时,重用生黄芪4两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加强祛瘀之力,成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益气活血法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体会心得】

1、综合以上我的体会是益气活血法的理论依据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互根,相互为用。若人体气血不和,百病便由此而生,同时,人体元气亏虚,则推动血行无权,势必导致血淤。故瘀血病症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气虚密切相关的。.

2、行气活血和益气活血的区别:行气是让不走的气走起来,是疏通,然后血才能行。益气是让不足的气多起来,是补,然后血才能走。

【我的观点】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的法则之一,特别对一些疑难病症尤为有效,中医有久病致瘀之说,还有久病致虚之说。益气活血法恰恰是针对久病不愈的患者,有虚有瘀,这样的患者,简单的行气活血已经力不从心,所以先补其气,气才有动力,才能发挥气为血之帅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