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河的水源枯竭,导致精绝古国的消失

“精绝古城”这个极具神秘色彩名字,近期因为同名网剧火了一把,其实古城并非小说作者虚构。一千多年前神秘的“精绝国”就如电视中描述的那样,一夜之间消失,无数宝藏至今下落不明。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又被人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上的“庞培古城”。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出人意料的是,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这个繁盛一时的国家竟然消失得毫无踪迹。

《新疆探察史》详细记录了新疆地区的考古学发现,其中提到,俄国皇家探险队在1889年,到达了昆仑地区和尼雅古国遗址附近。法国杜特雷依探险队于次年(1890年)也来到尼雅展开科考。不过遗憾的是,这两支国家级探险队都没有发现尼雅遗址,无功而返。

直到十年后,一个英国人来到尼雅,这才寻找到了古国遗址的所在之处。这个英国人就是斯坦因,他是著名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文化苦旅》中余秋雨所批判的盗运大量敦煌经书的元凶。斯坦因来到尼雅地区后,四处高价收购文物。

遗址在一片已经被黄沙包裹的古绿洲上被找到,斯坦因根据尼雅河的名字将这个古遗址命名为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呈带状东西向分布,就像一叶扁舟漂浮在无垠的沙海之中。在这片狭长的遗迹之中,官署、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等规模不等的建筑遗址被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下来,由此可见,尼雅地区曾经达到过的文明高度。

一片流沙之中,屹立着许多残破的民居院落,在这里时间仿佛已经静止,除了风沙的响动没有任何人的气息。面对此情此景,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尼雅文明(精绝国)一夜消失的原因。

对于精绝国的忽然消失,有人认为是尼雅河水源改道或者日渐枯竭;也有人认为是突如其来的毁灭性天气,比如地震、沙暴;还有更多人认为是毁于战乱。

但是,在尼雅遗址中,许多民宅周围环绕着树木植被,果园中的树木树干粗大,一人合抱有余。而且在民宅附近还发现了堆积的淤泥,可见当时的水源并不成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很难断定是因为尼雅河的水源枯竭,导致精绝古国的消失。

可是,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会遗留下这么多完整的文书、器具和谷物?难道是因为某种急性事件,不得不丢下这么多贵重物资仓皇出逃?

斯坦因猜测尼雅遗址就是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的精绝古国,而王国维和罗振玉两人也一直在关注着斯坦因的一举一动,对于他把从西域掳走的汉简运去英国的行为,王国维十分揪心地说道:“神物去国,恻焉疚怀”。后来王罗两人分头行动,对出土汉简进行了考证,将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流沙坠简》一文。

斯坦因虽然是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但同时也被成为文明史上的盗贼,包括敦煌经书在内的数以万计的中国文物被他轻易搬运出国门。1931年,斯坦因第四次来到尼雅遗址,醒悟过来的中国人已经不再放任他的强盗行为,要将斯坦因逐出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他依然利用行贿的手段,无视“不得动土”的禁令,从遗址中挖出26枚汉简。

就是这些木简中,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答案,汉简上"汉精绝王承书"6字直截了当地告诉世人: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古国无疑!

斯坦因还从发现的文书中找到一些线索,文书的主人极有可能是在情况紧迫时不得不选择离去,而且还抱有重返家园的念头。所以,他们在文书上作了似乎是对埋藏地点的标示,但是标示的具体指向至今无人破解。

很多人来到精绝古国遗址,试图寻找当年精绝人遗留下来的千年宝藏。但是到底有没有宝藏?这些宝藏的具体方位在哪里?这些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