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
“一转眼”这个词甚佳。一转眼春天来了,一转眼春天过去了。一转眼小长假来了,一转眼小长假余额不足了。想起赵本山有个小品里的段子,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没睁,一辈子过去了。只是这波疫情不晓得什么时候能“一转眼”地过去,现在看来还遥遥无期。今天立夏,照规矩要吃蛋、吃笋、吃草头饼、称人……记得小的时候,立夏时节大人会在彩绳编织的网袋里装上一颗白煮蛋(吴地方言叫白捂蛋),作为三餐之外的点心。如今万事从简,一早起来煮颗蛋尝过,不料有朋友指出我吃得不对,有说应该吃鸭蛋的,也有说应该吃咸蛋的,总算没有人说应该吃皮蛋(皮蛋对应的动词如果是“吃”还好,如果对应“兜”,那可麻烦了),还说蛋要立起来。我只能统一回应:意思意思,规矩规矩,吃过也就是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立夏吃只蛋
春天悄悄过去,正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转眼的功夫。有点遗憾的是,今年小长假宅在家里读书休息,什么地方也没去。当然很多朋友出去“白相”了,飞机高铁自驾,不一而足。知名景点照例是“人从众”。外滩自不待言,人流量年年攀新高。近年又多了个网红打卡地武康路,我不晓得住在武康大楼里的居民内心有何感想,估计分分钟千万头羊驼飞过。偶有位阿姨在小阳台上向下招招手,刹那间找到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的感觉。意大利维罗纳城的朱丽叶只有一个,楼下望穿秋水的罗密欧有万万千,有趣得紧。还真有不信邪的朋友往崇明赶,开了多少小时难以计算,估计那点时间如果平时开,北京的豆汁焦圈儿都吃上了,而他们的崇明土鸡还在等待自己的主人。所以我就不出去凑热闹了,宅在家里清茶一杯、闲书几册,闭目养神,听听评弹。最近在追周希明、沈世华合作的《苏州第一家》,那个劲头,和红男绿女们追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或者什么《小舍得》《小欢喜》《小团圆》之类,是一样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宅着
图片来自@姑苏阿焦 公众号
没出去玩,“辜负东风一片情”,不妨分享一段朱慧珍、张维桢的“游春”,”算是“不无小补”。“游春”是中篇评弹《杨八姐游春》中的唱段,由陈灵犀创作。现在看来这出戏的情节未免荒诞。杨家将中的八姐郊外游春,被打猎的皇帝看中了。皇帝要提亲,哪里需要走民间的程序,但剧作者安排了众多老百姓家才能发生的故事,佘太君以索要彩礼为名婉言谢绝,皇帝明里设宴款待未来的丈母娘,暗里派奸臣到天波府抢亲,不料抢亲不成,还被自己的心上人带领人马打上宫门,差点酿成政变。更离奇的是最终皇帝居然放弃了求婚的念头,还赔礼请罪,皆大欢喜。这样的剧目可能只有在五十年代才能被创作出来,目的是宣传恋爱自由,反对包办婚姻。于是威严的国王和任性的小姐被塑造成了喜旺和李双双,或者小二黑小芹那样的人物。不过剧情再怎么荒诞,陈灵犀创作的本子总不乏亮点,比如这段“游春”,通过八姐九妹之间的对话描摹春情春景,细致入微,配合演员的演唱,真是“一路上花香鸟语闹纷纷,说不尽千分欢乐万分欣”,精彩得很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杨八姐游春》年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