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二次质检2021届高三毕业班诊断性练习语文

福建省第二次质检 2021届高三毕业班诊断性练习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中国、美国、法国及欧盟等缔约方在法国巴黎达成了一项协议——《巴黎协定》,协定要求在21世纪末将全球的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在21世纪下半叶全球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要求所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与大自然吸收的总量相平衡。因此碳中和不是二氧化碳零排放,而是一个国家之内的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即一个国家领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大自然所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其目的是维持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致稳定,避免地球表面温度的大幅变化,防止气候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宣示,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无论是达峰目标还是碳中和的愿景,对中国的发展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实质上是一场发展转型的竞争。以欧盟为例,其达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实现发展之后知道什么时间二氧化碳排放出现峰值的,达峰之后有一个漫长的   平    台期才开始缓慢下降,现在即将走向快速下降,然后走向碳中和。而中国则是人为地设定了达峰的时间表,现在  仍在爬坡,还没有看到峰顶;达峰后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渡过平台期,实现稳步下降,再到快速下降,进而实现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达峰时间的距离是70~80年,中国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达峰时阃的距离是30年,达峰之后几乎没有平台期的缓冲就要开始下降,且是快逸下降,这些就是中国的最大挑战,道路或路径几乎相同,但是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中国的GDP碳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欧盟的6倍多。当前宣示的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就是要倒逼中国发展转型,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从全球治理雾霾的经验来看,英国伦敦和德国鲁尔治理大气污染都是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东欧的大气污染治理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和技术进步,大体上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现减排,那个时候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技术的成本是目前的许多倍,我国在2030年以后开始减排,届时低碳技术的成本又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以光伏发电成本为例,1990年每千瓦时的光伏发电成本是100美元,2000年降低到10美元,2010年降低到1美元,现在的平均水平是5美分,深信2030年、2060年肯定是大大低于目前水平。
如何应对碳中和问题,最紧迫的挑战是一个多答案的选择题,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欧盟的成功在于民众的支持,美国减排的成功在于市场的力量,中国的成功应该是民众的力量加上市场的选择和制度的优势三方面的结合。目前,中国的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了国家意志,只要将这些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地方政府,每一家企业,乃至每一个家庭,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即发挥民众、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总之,无论减排还是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本质就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一场发展转型的竞赛,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摘编自李俊峰、李广《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二:
中国传统村落是乡村旅游地的重要类型,它以古朴的村落风貌、丰富的文化景观与独特的民居建筑见长,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但凤貌维持、古建保护与旅游开发、低碳诉求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对立。如太阳能热水器在屋顶的架设产生视觉污染,破坏古朴的村落意境;沼气池的开挖建设有可能损坏古建文物。因此,从中国传统村落的资源特征和保护需要考虑,探索相应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势在必行。
对于传统村落而言,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低碳清洁能源,合理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乡村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能,寻找到村落保护、旅游发展、低碳诉求的理想点。采用村落四旁绿化与建筑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植绿技术,绿化、美化村落环境,营造出悦目的感官体验效果,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同时兼具固碳生态服务功能。固体废弃物是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地主要碳源之一,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依据的基本原则,在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尚待提高的情势下,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地的低碳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与支持,社区居民的自愿参与和融入低碳生活,方能推动乡村旅游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丁雨莲《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领域内,大自然所吸收的温室气体总量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达到平衡,就是二氧化碳零排放。
B.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所承诺的碳中和与达峰的时间距离较短,且达峰后几乎无平台期的缓冲就得快速下降。
C.碳中和的本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转型竞争,把握机遇,化危为机,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关键。
D.中国传统村落的旅游优势是风貌古朴、文化景观丰富且民居建筑独特,短板是开发困难,无法满足低碳诉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宣示,既是面对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也彰显了保护地球家园的大国担当。
B.因为有欧洲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可借鉴,加上低碳技术成本的大幅下降,我国可以如期兑现碳中和的承诺.
C.如果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调动民众和企业,分解减排任务,就能克服困难,从容应对碳中和问题。
D.合理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之间矛盾的解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碳中和的一项是(3分)
A.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尝试提供碳信用、碳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
B.实行垃圾分类,居民投放日常产生的可回收物,经回收后可获得收益。
C.为推进氢能发展战略,加大煤制氢、石油制氢和天然气制氢的规模。
D.在光伏治沙中探索“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商业模式。
4.关于乡村旅游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材料二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湘江   一  夜(节    选)
周立波
一九四五年七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吃罢夜饭,八路军一  支    军    队的   前   卫    部队从    湘    东   的山区    出   发,越过一个大坡,往湘江急进。
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村庄、树丛、水田和茅封草长的田塍路,也照出了映在田边的急移的人影。司令员董千带着一群人到达一个老渤底下。这里就是前沿指挥所。
“敌人离我们好远?”董千拿起望远镜,了望蒙胧的南面。
“就在前边村子里。”大    队   长指着远处一片墨黑的地方。
“敌人为什么不开火,也不前进?”董千沉思一阵说,“ 鬼崽子们还没有摸清我们的企图。”
一片蛙鸣里,从南边地面传来一种响动,那是铁锹挖掘泥土和沙石的声音,董千判断说:“挖掩体。看样子,鬼崽子们是采取守势。”
董千大手一挥命令大队长:“去攻打东边公路的碉堡,吸引他们注意通往长沙的公路。”
不久,机    枪  声 大   作。手  榴  弹的  爆   炸,激荡着夜空。敌    人   的  炮   火   越  来  越  炽  烈,他们不光是     对    准   公  路,而是向东、西、北三个方向盲目狂轰了。
敌  机   在天空吼叫。听到      敌        机      下  蛋   的   刺耳的噪音,警卫员宝古佬猛一下子把董千推倒在高坳底下的荞麦田里,自己扑到他身上。一    颗    炸   弹   落   在  墙    上  水田里,一阵泥雨落在宝古佬的肩背上。飞机还在近处低空盘旋着。董千暴怒地把宝古佬掀开,爬上高勵,对    战   士  们   挥手叫道:
“散开,躺倒,不要惊慌,不要乱跑。轻重     机     枪     向   天空瞄准。”
警卫员们爬上墙来,拉司令员下墙。董千叫道:
“走开。”
“你得下去。”警卫员的嗓音也不小。
这时候,通讯员向董千报告,大部队摆渡完毕。董千问道: 
“门虎他们呢?”
“还没有回来。”通讯员回答。
司令部的人都知道,董千蛮喜欢门虎。这个虎背熊腰的汉子,年纪还只有二十五岁,战斗经验却很多,而且,干啥都有那么一股劲。对他来说,好像什么困难和危险都不在话下。他和他的队员们侦察     敌   情,既大胆,又细心,得来的情报相当准确。他的责任心很强,司令员交下的任务,他总是千方百计去完成,从不打回扣。
“带信过去,叫过了河的同志们就地休息,我这里也快收摊子。”
夜气凉如水,月亮偏西了。船飞快地前进,层层水浪活腾地冲击船头,发出节奏均匀的柔和悦耳的音响。河西河面,一片平静。董千看看倒映了月亮和星星摇漾的光亮的水波,微笑对张参谋说道:
“将来,等到太平了,我要再到这里来,看看这河水,这月亮和星光的倒影。小张,你懂诗吗?
“诗?我不懂。”小张坦率地回答。
“到了那时候,”司令员困极了,说到这里,打个呵欠。
“什么时候?”小张询问。
“人民当权的时候。”董千说。
突然,从上游传来了汽艇的马达声。在水上突然碰到了敌人,气氛一时有一点紧张。船上的人把大小枪支都压上子弹。正在这时,上游传来手榴弹的一声巨响和一阵    枪   炮  声,接着又是几响手榴弹。随后,大河上下,一片寂静,汽艇的马达也哑巴了。董千的困劲给这意外的情况撵得无影无踪了。
船靠了岸。
司令部的炊事员老伍提着一条鱼,笑眯眯地走过来,送給董千看。
渡江顺利。过了河,很快要进到山区,敌 人奈何不得了。部队将一路滔滔,按照中央的部署,直趋粤境。想起这些,董千很愉快,他兴致淋漓地跟老伍说道:
“去,我帮你去烧鱼。”
没多久,鱼烧好了。正在这时候,一个便衣莽汉闯到了大门口。
“什么事呀?”
“门虎他……”
“快说!”董千着急地紧催。
“咱们船跟    敌  艇遭遇。”便衣侦察员继续说道,“门虎说,'不能叫它下去。 咱部队正在摆渡。’他叫艄公把船打横,拦住    敌    艇, 随手掉了一个手榴弹,    机     器    哑了   ,  敌   艇  歪了。  鬼  子   们还击……”便衣大汉用手捂住脸,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说,“咱们队长,他……英勇……牺牲。”
后边的话,董千还没有听完,就暴跳起来,往桌面上猛一巴掌,盆盆碗碗,调羹杯子,震得狂翻乱跳。司令员一阵狂风一样地冲出堂屋 ,怒 声 叫道:
“都给我走开。出发,立刻出发。”他冲出瓦屋的大门,一人一骑,飞奔前进。
堂屋里,马灯下,老伍在收拾桌面。眼瞅着躺在桌上的被冷落的大鲤鱼,声调低沉地说道:“鱼呵, 你真不赶巧。”
七月早晨的南风,略有些凉意。道路两边的山里,滴着露水的通红的山花,烁眼地点缀在青翠的松树、楠竹和柞木的中间。这一天,行军六十里,董千没有开口说过话。张参谋后来回忆这段路程说,“司令员看见了路西一拱黄土新坟。连忙把脸转到东边去。由于一种痛心的联想。在早展的阳光里。司令员的眼角挂着一颗颗泪珠。”但是这一点。没有第二个人证实。也许。正是张参谋自己的眼睛被泪水蒙住了吧?宝古佬不但没有看见这事情,还坚持说:“我们的司令员是一条硬汉。他从不掉眼泪。也从不叹气。脾气倒是有一个,那是不假。”
到了宿营的村庄,董千才开口,他高声叫道:“张参谋,叫他们赶快架起电台,向延安通报。”跳下骡子,他接着吩咐,“你给我们起个草,报告毛主席。稿子送政委和副政委看看。
张参谋奉命电报的内容是:
“主席:已渡湘江。正经湘中,往湘南粤北战丰前进。董、王、王。”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   特    色    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敌   机   轰  炸  时,董    千   指 挥   战   士  的  语  言   描  写  富  有   动作    性,极  具  表   现  力,读   者  可   以   想   见  战   斗   的   激  烈  情  状  和  董  千的  心  理   变   化。
B.小说情节设置精妙,侦察员对门虎牺牲经过的讲述,交代了之前董千渡江转危为安的原因,解开了悬念,照应巧妙。
C.结尾电报内容简劲有力,流露出董   千   所  部完成党中央战略部署的强烈自豪,彰显了人民  军    队无往不胜的战斗风采。
D.小说注重场景描写,各种场景交替出现,战斗场景惊心动魄,生活场最富有情趣,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7.下列从叙述的角度对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多次变换视角叙述同一场景中的人 与事,强化了关键细节董千落泪的审美价值。
B.张参谋和宝古佬两人言说内容的矛盾,增加了叙述的张力,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C.作者强调“没有第二个人证实”,意在点出张参谋关于董千落泪的叙述并不可信。
D. 张参谋和宝古佬叙述腔调的差异,折射出两人性格的差异,从侧面刻画了董千形象。
8.小说重点写“湘江一夜”这一横断面,表达效果独特。请简要分析。(4 分)
9.董千是小说着力塑造的英雄形象,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姚璹,字令璋。永徽中明经擢第。长寿二年,累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永徽以后,左、右史虽得对仗承旨,仗下后谋议,皆不预闻。璹以为帝王谟训,不可暂无纪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最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瑞始也先令璹监造天枢,至是以功当赐爵一等。璹表请回赠父一官,乃追赠其父豫州司户参军处平为博州刺史。时有大石国使请献狮子,璹上疏谏曰:“狮子猛兽,唯止食肉,远从碎叶,以至神都,肉既难得,极为劳费。陛下以百姓为心,虑一物有失,鹰犬不蓄,渔猎总停。岂容自菲薄于身,而厚资给于兽。”疏奏,遽停来使。又九鼎初成,制令黄金千两涂之。璹进谏曰:“夫鼎者神器, 贵在质朴自然,无假别为浮饰。”则天又从之。寻属契丹犯塞,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璹为副使以备之。神功初左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中官吏多贪暴,瑞屡有发捷。奸无所容。则天嘉之,降玺书劳之曰:“夫严霜之下,识贞松之擅奇;疾风之前,知劲草之为贵。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乃春蜀中,氓俗殷杂,久缺良守,弊于侵渔,政以贿成,人无措足。是用命卿出镇,寄兹存养。果能揽轡澄清,下车整肃。”则天又尝谓侍臣曰:“凡为长官,能清自身者甚易,清得僚吏者甚难。至于姚瑞,可谓兼之矣。”长安中,累表乞骸骨,制听致仕。进爵为伯。神龙元年卒,遣令薄葬,贈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姚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B.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C.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D.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唐朝设置明经、进士等科目,以经义取者为明经。
B.鸾台,宫殿高台的美称,也是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来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C.九鼎,相传由夏禹铸造,象征九州,后来沦没不见,武则天重铸九鼎彰显权威。
D.长史,官名,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文中指地方行政主官。
12.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璹上书朝廷,请求追赠父亲。他立下功勋,将得到赐爵,却上表奏请把封赏转赠给去世的父亲;他的请求得到朝廷批准。
B.姚璹多次进谏,则天从善如流。他反对属国进献狮子,认为劳民伤财,有损君主圣明;劝阻用黄金涂九鼎,谏言都被采纳。
C.姚璹政绩不凡,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朝中做宰相时多有贡献,后来到益州为官,通过多年治理,稳定了局势,澄清了政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蜀中官吏多贪暴,璹屡有发施,奸   无   所   容。
(2)长安中,累表乞骸骨,制听致仕,进爵为伯。
14.姚璹为官最受武则天称赞的是什么?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岳州观竞渡  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间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候。
鼓发南湖湛,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道。
[注]盂姥:传说中的船神。阳侯:古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五言排律描写生动,铺排有致,立体地再现了岳州竞渡的场面。
B.第三联用两个典故,交待竞渡习俗的由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C.诗人不畏热辣的阳光来现场观看竞渡,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D.本诗旨趣蓬勃向上,与王维《使至塞上》一样,也反映了盛唐气象。
16.诗中“竞渡”活动兼具竞技性、观赏性和祭祀性。请各举一例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观刈麦》中,白居易写了麦收时节农家人人参与劳作的情景:男子下地割麦,“            ,            ”。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人们爱自己的孩子,会“          ”,但这种老师往往只是“          ”,不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3)时间和空间的对举或融合在律诗的额联与颈联中较为常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杜甫诗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筷子,古称“箸”,被看作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晚期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箸,与当时热食、粒食、羹食的出现及陶制碗形盛食器的使用密切相关。明清时,民间将箸“呼为筷子”,筷子这个名称沿用到现在。今天筷子是国人最普通的日常餐具之一,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它。
(      )筷子通常方首圆足,既方便使用,也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它多次出现在历代文人的文学作品中。元代周驰《箸诗》云:“正使遭谗口,何尝废直躬?”诗人托物言志,抒发了即使遭受谗毁也不舍弃正直品质的情怀。筷子在民俗、礼仪活动中的应用也很普遍。一些地方在举行婚礼时,长辈会以红绳系一双红筷送给新人,寓意成双成对,生活快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筷子不仅仅是寻常之物,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筷子不仅仅是寻常之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筷子虽为寻常之物,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筷子虽为寻常之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中存在的语言现象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要求写出修改后的语句。(3 分)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要求写出修改后的语句。(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3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3  题。
右图是一幅  国画,相关   信     息   如   下。
作者:齐白石(1864-1957年)
创作时间: 1952 年
赠与对象:老舍和胡絮青夫妇
赠与时间: 1956年
21.请为这幅国画拟写一个名称。(2 分)
22.根据材料的文字信息,以“这幅画”为起始词语写一个肯定句。要求信息完整,字数不超过30字。(3 分)
23.使用下面的四个词语,写一段鉴赏       性      的文字,表达画中的形象之美与用笔之美。要求语意连贯,字数不超过60字。(6 分)
朝天辫  昂首阔步  极为素净  一笔呵成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一大会址、南湖紅船成为红色梦想起航的地方。1929 年,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历尽千辛万难,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全长70.6公里的红旗渠。深圳从40年前的小渔村,不断改革创新,成长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