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唱法”原来是这个意思
面罩唱法,字面上看是“把嗓音引向面部进行歌唱发声”的方法。实际上是把声音引向面部共鸣腔,依靠共鸣腔体进行韵声的歌唱方法。
为什么会称之为面罩唱法呢?因为在歌唱发声的时候,震动感主要集中在前额、鼻梁一带,这里正好是假面舞会中带的面罩所罩住的部分。
面罩唱法的共鸣主要由鼻窦腔、蝶窦、筛窦以及额窦腔构成。鼻咽腔对于运用面罩唱法进行歌唱发声具有极大的作用,它是连接面罩共鸣和头腔共鸣的桥梁和枢纽。
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鼻腔骨架(其形状类似苹果,被称为“苹果骨”)的振感是较为强烈的,具有良好的发声效果和音质。因此,鼻腔骨架被称为“嗓音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面罩唱法的核心就是“苹果骨”,它使基础声区(中低音区)的发声更为科学和规范。
面罩唱法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获得良好发声的歌唱技巧,尤其在基础声区。
运用面罩唱法的优势在于:
(1)发声位置好,能够获得纯净的音质;
(2)声音进入面罩以后有利于产生集中、明亮、靠前的声音,而且能强能弱,并具有金属性和穿透力;
(3)能够使喉咙和声带获得自由和解放;
(4)有利于建立在哼鸣的位置上发声的习惯。
运用面罩唱法不仅可以获得规范的歌声,它还是进一步获得“头声”的基础。
用面罩唱法发声时,要注意在面部轻轻地用半真半假(即真假混合)的声音歌唱,这样是发声效率(以最少的气息发出最佳的声音)最高的方法,以保持轻松地歌唱和持久性。
面罩唱法是歌唱的精髓和灵魂,面罩唱法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是一个歌者的声乐技术达到规范和科学的前提基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