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虫证精选的药方

治虫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虫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的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1.蛔虫病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疾病。以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甚或吐蛔,便蛔为主要临床特点。

  蛔虫在古代又称为蛟鲔(音huí,为蛔的异体字),蚘(蛔的异体字)、长虫。

  (历史沿革)

  《内经》将蛔虫称为蛟鲔,并记载了其引起的主要症状。如《灵枢。厥病》篇说,。肠中有虫瘕及蛟贿……心肠癌,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

  《金匮要略。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炕虫病脉证治》篇对蛔虫病作了专门论述,并最早记载了蛔厥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药。书中乌梅丸一方至今仍为治疗蛔厥的常用有效方剂。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芜荑、贯众、雷丸、榧子、楝实等药有。杀三虫。或。去三虫。的作用。所谓。三虫”者,即包括蛔虫在内。如《诸病源候论。三虫候》说.。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其中的长虫即指蛔虫。

  《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将蛔虫称为长虫,。长虫,蚘虫也。。对其形态及引起的病症作了记载。谓“蚘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府藏虚弱而动,~iill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

  《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一些治疗虫证的方剂,除上述《神农本草经》所应用到的驱虫药外,鹤虱、槟榔等药也多有应用。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七》为虫对人体的危害与机体的状况及虫之动变与否有密切关系,谓;。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变,而成诸疾也。”该书并列有。治蛔虫诸方。10首。

  《小儿药证直诀》对虫痛与其他腹痛及痛证作了鉴别.

  《儒门事亲。虫翳之生湿热为主》提出湿热生虫之说。

明.方隅《奇效良方.诸虫门》在诸虫的产生及发病上有很好的论述。认为虫由于食瓜呆与畜兽内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又说;“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指出人体患热病之时,蛔虫更易引起危害,这种看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景岳全书》对虫证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及治疗等均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如在鉴别方面认为痛以时作时止,来去无定,痛定则能饮食为其特点。在治疗上提出逐虫之后或未逐之前,可予以调补。

  清代《医学心悟》等书,对于部分吐蛔的病人,明确提出需以安蛔之法治疗。综上所述,中医对蛔虫的形态及所引起时病症早有认识。远在汉代即有多种驱虫药用于临床,自:唐代之后用于蛔虫的方剂更为丰富,方剂的组成中除驱虫药外,还注意到配伍理气通腑,安蛔定痛等药物。

  [范围]

由蛔虫所引起的病症属于本病的范围。西医亦将本病称为蛔虫病。 '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蛔虫是由于误食沾有感染性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的。

《景岳全书.诸虫》所说的O.准生冷生虫为最。,很符合感染蛔虫病因的情况。古代医家又曾有。湿热生虫”之说,这主要是观察到在自然界中,湿热是生虫的重要条件,而在虫证所引起的症状中,亦以属湿热者为多的缘故。

  二、病机

  蛔虫寄生在肠道中,扰乱肠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并因此而引起脐腹疼痛、纳差、腹泻、消瘦,甚至烦躁、磨牙、精神不安等症。

  由于蛔虫具有喜温喜暖、畏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等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命乱窜而招致多种病症。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吐蛔,虫从H鼻而出,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胁剧痛,而形成蛔厥,钻入阑尾,使气滞血瘀,血败肉腐,而导致肠痈,蛔虫数量较多,又因脾胃偏寒偏热,或驱虫不当,虫不安定而缠结成团,阻塞肠

中,形成虫瘕,若阻塞太甚,可导致传化不行,腑气不通。 .

┏━━━━━━━┳━━━━━┓

┃        ┃钻入胆道 ┃

┃        ┣━━━━━┫

┃脾胃功能失调  ┃      ┃

┃        ┃缠结成团  ┃

┃        ┣━━━━━┫

┃蛔虫钻孔乱窜  ┃      ┃

┃        ┃钻入阑门 ┃

┗━━━━━━━┻━━━━━┛

  (类证鉴别]

  蛔虫病以脐腹疼痛为常见症状,应注意和其他腹痛相鉴别。如《小儿药症直诀。虫痛》说:虫痛与。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虫痛的特点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虫》说。。凡面色痿黄,饮食不为肌肤,起伏作痛,聚散不定,痛止即能饮食者,皆有虫积。。现将虫痛与其他几种腹痛的鉴别列表如下。 ’

┏━━━━━┳━━━━━━━━━━━━━━┳━━━━━━━━━━━━━┳━━━━━━━━━┓

┃ ┃ 腹 痛 特 点 ┃ 伴 见 症 状 ┃ ’病史特点 ┃

┣━━━━━╋━━━━━━━━━━━━━━╋━━━━━━━━━━━━━╋━━━━━━━━━┫

┃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止 ┃胃脘嘈杂,甚或鼻孔发痒, ┃有类似腹痛史或吐 ┃

┃ 虫痛 ┃ ┃面黄肌瘦 ┃虫、便虫史 ┃

┃ ┃即能饮食 ┃ ┃ ┃

┃ ┃ I ' ┃ ┃ ┃

┣━━━━━╋━━━━━━━━━━━━━━╋━━━━━━━━━━━━━╋━━━━━━━━━┫

┃ 食积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便后. ┃噫气,嗳腐 . ┃常有暴饮暴食史 ┃

┃ 腹痛 ┃痛减 ' ┃ ┃ ┃

┣━━━━━╋━━━━━━━━━━━━━━╋━━━━━━━━━━━━━╋━━━━━━━━━┫

┃ 虚寒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神疲,气短,畏寒,舌淡苔 ┃病史较长 ┃

┃ 腹痛 ┃ ┃白,脉细 ┃ ┃

┣━━━━━╋━━━━━━━━━━━━━━╋━━━━━━━━━━━━━╋━━━━━━━━━┫

┃ 热证 ┃腹痛较剧,胀满拒按 ┃身腹灼热,大便秘结,口苦 ┃病势较急 ┃

┃ 腹痛 ┃ ┃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 ┃

┗━━━━━┻━━━━━━━━━━━━━━┻━━━━━━━━━━━━━┻━━━━━━━━━┛

  另外少数患蛔虫病的儿童,因蛔虫扰动而引起严重腹痛,出现类似痫证的症状;但以虫痛无神志异常、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为鉴别之要点。正如~4xJD药证直诀。虫与痫相似》说。“小儿本怯,故胃气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蛔虫病症的轻重,与蛔虫的数量及人体的状态有密切关系。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偶有脐腹疼痛,重者则出现多种症状。正如《太平圣惠方。治九虫及五脏长虫诸方》说。“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的动变,而成诸疾也。”对蛔虫病的辨证应着重下述两点;

  1.确定蛔虫病的诊断。脐腹疼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是蛔虫病的临床特点。面部白斑,舌面斑点等体征可供参考。吐出或便出蛔虫,以及大便显微镜检查发现蛔虫卵即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

  2.辨明有无蛔虫引起的其他病变: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辨明有无蛔虫上扰及乱窜的病症。 ’

  二、治疗原则

治疗蛔虫病的基本原则是驱除蛔虫,以根除病因。但在腹痛及恶,'呕吐等症显著时,宜先用安蛔之法。驱除之后,及病久脾胃虚弱面黄肌瘦者,应采用健运脾胃之法。而对蛔结阻塞及蛔厥的患者.则应着重采用理气通腑及安蛔定痛为主的治则,

  三、证治分类

  (一)蛔居肠中证

  症状及分析: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一一这是蛔虫病最常见的症状。蛔虫内扰,气机郁滞;故脐腹疼痛,虫安暂伏,气机疏通,则痛止如常,

  鼻孔作痒,睡中浙齿,流涎一一虫居肠中,湿热内生,湿热循阳明经脉上薰,故见鼻痒介齿,流涎,

  不思饮食,面黄肌瘦一一由于蛔虫扰乱脾胃功能,并且吮吸水谷精微所致。

  治法:驱除蛔虫,调理脾胃。

  方药,化虫丸。

  O)方解。本方集多种驱虫药于一方,有良好的驱蛔作用。苦楝根皮、使君子、鹤虱、芜荑、枯矾,驱除蛔虫, 槟榔,驱虫兼能理气通便。

   加减,腹痛较剧以及有胃脘嘈杂等症者(虫扰较甚),加川椒、乌梅辛酸安蛔,以达到安驱并进之目的。若患虫病已久,面黄肌瘦,或驱虫之后,脾胃运化功能尚未恢复者,均需运用健运脾胃之法,可施香砂六君子汤。

  (二)蛔结阻塞证

  症状及分析。

  腹胀腹痛,不矢气,不大便,腹部可摸及条索状的软包块一一肠中蛔虫数量较多,被扰后缠结成团,形成虫瘕,甚则阻塞肠道,以致气机郁滞,传化不行,

  恶心呕吐一一胃气不能下降而上逆。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活血。驱虫导滞。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 .

  (1)方解:本方具有理气攻下、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一般肠道阻塞之证。大黄,芒硝,通里攻下,厚朴,枳壳、莱菔子,理气导滞,桃仁、赤芍,活血化瘀。

  (2)加减:可酌加苦栋根皮、鹤虱、槟榔以驱除蛔虫。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

  (三)蛔虫上扰证 、

症状及分析. 、 .

  脐腹疼痛一一蛔虫内扰,气机郁滞,

  胃脘嘈杂、恶心吐蛔一一蛔虫上扰,胃气上逆,

  因寒而扰者,症见便溏溲清,腹痛肠鸣,手足不温一一中阳不足,脾胃虚寒。

  因热而扰者,症见身热烦躁,面赤,口燥,舌红,脉数一一热邪内盛。

  治法。安蛔驱蛔。

  方药.因寒而扰者宜理中安蛔汤,因热而扰者宜连梅安蛔汤。

  方解。理中安蛔汤具有温中健脾,酸辛安蛔的功效,对脾胃虚寒伴见蛔虫上扰者甚为适宜。人参、干姜、茯苓、白术,温中健脾,乌梅、川椒,酸辛安蛔。

  虫安之后,可继服驱蛔方药。

  连梅安蛔汤具有清泄里热、安蛔驱蛔的作用,适用于热证而伴见蛔虫上扰者。黄柏、胡黄连,清泄里热,乌梅、川椒,酸辛安蛔,槟榔、雷丸,驱蛔。

  (四)蛔厥证

  症状及分析.

  突然发作胃脘及右胁部剧烈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胃脘或上腹有压痛,但腹皮柔软一一蛔虫扰动,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经脉气机阻滞,

  疼痛阵作,痛剧时弯腰曲膝、辗转不安,痛止则如常人--虫扰则痛,虫安暂伏.气得疏通,则疼痛缓解,

  恶心呕吐,甚或吐蛔一一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治法:安蛔定痛,驱除蛔虫.

  方药:乌梅丸。

  (1)方解。柯韵伯《名医方论》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本方酸苦辛俱备,具有安蛔定痛的作用。又方中寒温共用,扶正补虚,尤宜于蛔厥证之寒热错杂而正气偏虚者。乌梅、蜀椒、细辛,酸辛安蛔,黄连、黄柏,苦可下蛔,且清里热,干姜、桂枝;附片,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益气血。

  ⑨加减。若无寒证,可去干姜,附子,若无虚象,可去人参、当归。痛甚者(气机郁滞较甚),酌加郁金、延胡索、木香、白芍以活血理气,缓急止痛。大便秘结(腑气不畅)者,加大黄、芒硝,槟榔以泻热通腑。疼痛发作不频繁以及疼痛暂缓时,可加使君子、苦栋根皮,鹤虱等驱蛔、安蛔并进,减少再发。腹痛剧烈者,尚可合并针刺疗法,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可选用胆囊穴(阳陵泉下1N2寸)、阳陵泉、内关、中脘,足三

里、丘墟、、日月等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耳针采用交感、神门、肝、胆,留针15---,30分钟。

  变证

  胁腹疼痛较为持续,右上腹部压痛拒按,且有发热,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甚或表现轻度黄疸者,为郁而化热,肝胆内蕴湿热,治宜疏肝清热利胆,排虫,可用胆道排蛔汤。方中以郁金,木香、枳壳疏旰理气,黄芩、茵陈(或金钱草),大黄清热利胆,乌梅酸以安蛔,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驱虫,大黄,槟榔并有通腑导滞的作用。

  除以上几个证候外,因蛔虫引起的肠痈,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均与一般肠痈相同,可参阅外科有关内容,在此从略。 一

’ 蛔虫病辨证论治筒表

┏━━━━━━┳━━━━━━━━━━━━━━━━━━━━━┳━━━━━━━━┳━━━━━━━━┳━━━━━━━━┓

┃ ┃ 症 状 ┃ ┃ ┃ ┃

┃ ┣━━━━━━━━━━┳━━━━━━━━━━┫ ┃ ┃ ┃

┃ 证候分类 ┃ ┃ ┃ 病机 ┃ 治法 ┃ 主方 ┃

┃ ┃ 主症 ┃ 兼症 ┃ ┃ ┃ ┃

┣━━━━━━╋━━━━━━━━━━╋━━━━━━━━━━╋━━━━━━━━╋━━━━━━━━╋━━━━━━━━┫

┃ ┃ 脐腹疼痛,时作 ┃ 鼻孔作痒,睡中 ┃ 蛔虫扰乱脾 ┃ 驱除蛔虫,调 ┃ 化虫丸,香砂 ┃

┃ 蛔居肠中 ┃ 时止 ┃ 介齿,流涎食少, ┃ 胃,吮吸水谷 ┃ 理脾胃 ┃ 六君子汤 ┃

┃ ┃ ┃ 消瘦 ┃ 精微 ┃ ┃ ┃

┣━━━━━━╋━━━━━━━━━━╋━━━━━━━━━━╋━━━━━━━━╋━━━━━━━━╋━━━━━━━━┫

┃ ┃ 腹胀腹痛,虫瘕 ┃ 恶心呕吐,不矢 ┃ 蛔虫缠结,阻 ┃ 理气通腑,驱 ┃ 复方大承气汤 ┃

┃ 蛔结阻塞 ┃ ┃ 气,不大便 ┃ 滞气机,传化 ┃ 虫导滞 ┃ ┃

┃ ┃ ┃ ┃ 不行 ┃ ┃ ┃

┣━━━━━━╋━━━━━━━━━━╋━━━━━━━━━━╋━━━━━━━━╋━━━━━━━━╋━━━━━━━━┫

┃ ┃ 胃脘嘈杂,恶心, ┃ 腹痛肠鸣,便溏 ┃ 蛔虫扰胃,胃 ┃ 安蛔降逆,驱 ┃ 理中安蛔汤, ┃

┃ ┃ 吐蛔 ┃ 溲清,手足不温, ┃ 气上逆 ┃ 除蛔虫 ┃ 连梅安蛔汤 ┃

┃ 蛔虫上扰 ┃ ┃ 或身热烦躁,面 ┃ ┃ ┃ ┃

┃ ┃ ┃ 赤口燥,舌红, ┃ ┃ ┃ ┃

┃ ┃ ┃ 脉数 ┃ ┃ ┃ ┃

┣━━━━━━╋━━━━━━━━━━╋━━━━━━━━━━╋━━━━━━━━╋━━━━━━━━╋━━━━━━━━┫

┃ ┃ 胃脘及右胁剧烈 ┃ 恶心呕吐,甚或 ┃ 蛔虫内扰,肝 ┃ 安蛔定痛,驱 ┃ 乌梅丸,胆道 ┃

┃ 蛔厥 ┃ 疼痛,时作时止, ┃ 吐蛔 ┃ 胆气机郁滞 ┃ 除蛔虫 ┃ 排蛔 ┃

┃ ┃ 痛止可如常人 ┃ ┃ ┃ ┃ ┃

┗━━━━━━┻━━━━━━━━━━┻━━━━━━━━━━┻━━━━━━━━┻━━━━━━━━┻━━━━━━━━┛

  四、其他治法

  (一)在驱除蛔虫方面,尚可采用下列简易方法;

  1.苦栋根皮6一15克,去表面粗皮,浓煎,早上空腹一次服下。

  2.川栋素片,每片25毫克,成人8-lO片,晚上睡前一次服。

  3.使君子炒香去壳,取仁嚼服,成人1-15粒,空腹服。

  4.鹤虱9-12克,水煎,空腹服。《千金要方.九虫》即谓;“治炕虫病方,苦酒空腹服方寸匕鹤虱佳。” :

  5.鲜美舌藻(鹧鸪菜)30-60克,洗净,水煎服或作菜吃。或用美舌藻片,每片0.3克,成人8片,儿童酌减,空腹时一次服下。 ,

  (二)安蛔。食醋60毫升,口服。或食醋加花椒少许,煮开后除去花椒,顿服食醋。 .

  (预防与护理)

  养成卫生习惯,不吃生冷菜蔬,瓜果要洗干净,食前便后要洗手,是预防蛔虫病的重要措施。

  对一般的蛔虫病除注意饮食卫生外,勿需特别护理。而对于蛔结阻塞的患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腹痛、腹胀及神态、脉象等的变化。若病人出现矢气、排便,腹胀减轻,为病情好转的征象,若腹痛加剧,则提示病情恶化。病期以禁食为宜,待腹胀腹痛缓解后可渐进易于消化的饮食。对蛔厥患者可用食醋疗法,配合起到安蛔止痛的作用,在腹痛间歇期间,可进清淡的饮食。应注意观察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的变化,对有肝胆湿热征象者应及早采取相应的方药治疗。

  [结语]

  一、蛔虫病是虫证中最常见的一种,以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为其临床主要表现。

  二、蛔虫寄生肠中,扰乱脾胃气机,以及吮吸水谷精微为蛔虫病的主要病机。由于蛔虫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易于引起蛔结阻塞、蛔虫上扰;蛔厥等病证。

  三,驱除蛔虫是治疗蛔虫病的基本原则。但对于蛔结阻塞者应理气通腑,驱虫导滞,蛔虫上扰者应安蛔驱蛔,蛔厥应安蛔定痛,驱除蛔虫。对蛔结阻塞及蛔厥证的患者,尚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适当处理。.

  四、养成卫生习惯,是预防蛔虫病的主要措施。 一

  [文献选录]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炕虫病脉证治》篇;“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忱厥者,当吐炕,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蜕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鱿厥者,乌梅丸主之。。

  《诸病源候论.三虫候》;“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为三虫,犹是九虫之数也。长虫,鱿虫也。” 。

  《小儿药证直诀。虫痛》:“面咣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安虫散主之。小儿本怯者,多此病,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

  《小儿药证直诀。虫与痫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 一

  《儒门事亲.虫霁之生湿热为主》;“巢氏之衍九虫三匿详矣,然虫之变,不可胜穷,要之皆以湿热为主。。

  《奇效良方。诸虫门》。凡欲服补药及治诸病,皆须去诸虫……不尔必不得药力。。

  《幼科准绳.腹痛》,。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动,或微痛,或不痛,遽然吐出,法当安虫为上”。

  《景爵全书.诸虫》。“凡虫肩症必时作时止,来去无定,或呕吐青黄绿水,或吐出虫,或痛而坐卧不安,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黄或白,而唇则红,然痛定则能饮食者,便是虫积之证,速宜逐之。” … .

  《幼幼集成.虫痛证治>>;。时发腹痛,以手摸之,腹内有块,或一条梗起,外证面白唇红,六脉浮洪。其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食者,虫痛无疑。” .

  (附方]

  化虫丸(《医方集解》)。鹤虱 槟榔 苦栋根皮 铅粉 枯矾 使君子 芜荑

  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手册》);大黄 芒硝 厚朴 帜壳 莱菔子 桃仁 赤芍

  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人参 白术 茯苓 木香一砂仁 半夏 陈皮 甘草 生姜大枣

  理中安蛔汤(《医学心悟》)。人参 白术 干姜 茯苓 乌梅 川椒 、

  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胡黄连 乌梅 川椒 雷丸 槟榔 黄柏

  乌梅丸(《伤寒论》);乌梅 细辛 桂枝 附子 人参 黄柏 黄连 干姜 川椒当归

  胆道排蛔汤(黄家驷、吴阶平主编《外科学》);郁金 木香 枳壳 黄芩 茵陈(或金钱草)大黄 乌梅 苦栋皮 槟榔 使君子

2.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等症状。本病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

根据其临床特点,中医文献及民间对钩虫病又有多种称法,如因其贫血发黄而肌肤发肿,故称为黄肿或黄胖,以其好食易饥而肤色萎黄,故称为食劳疳黄或疳黄,以其食欲正常却又倦怠乏力、肤色萎黄,故称为懒黄、脱力黄,因其多在桑园作业感染而得,故江浙民间又把本病称为桑叶黄。 

  [历史沿革]

  中医学无钩虫及钩虫病之名称。《诸病源候论.九虫候》所说的伏虫与钩虫相似。“伏虫,长四分”,“伏虫,,群虫之王也”。

  在中医文献里所记载的黄肿(或黄胖)病,其临床症状,发病条件,治疗特点等均与钩虫病相一致,故可从对黄肿病的论述里,了解中医学对钩虫病的认识。

  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疸》里即提出了黄肿的病名,用大温中丸进行治疗,方中含有针砂,并采取炒红醋焠成红色的炮制方法,将针砂加入处方,为治黄肿病的用药特点之一。这与近代用铁剂补血的意义是一致的。

  《证治要诀。卷十.疸》在黄肿病前冠以。农民。二字,指明了本病与职业的联系,农民容易患黄肿病。 .

  《医学正传.黄疸》所载的绿矾丸,谓。治黄肿病最捷。,方中除针砂之外,并含有绿矾。绿矾主要含硫酸亚铁,亦属补血铁剂。经煅后成绛色者称为绛矾,以绿矾作为一个重要组成药物,这又是治疗黄肿病的用药特点之一。如治食劳的枣矾丸即单用绿矾煅红制作而成。

  《证治准绳。黄疸》称本病为食劳疳黄,并注意到其与黄疸的区别。“食劳疳黄、一名黄胖。夫黄疸者暴病也,故仲景以十八日为期,食劳黄者,宿病也,至有久不愈者。。

   《医林绳墨.鼓胀》对黄肿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作了进一步的论述,突出了本病皮肉色黄、食欲善进而又懒于作为的特点。。黄肿者,皮肉色黄,四肢怠惰,头眩体倦,懒于作为,小便短而少,大便溏而频,食欲善进,不能生力,宜当健脾为主。。

  《医砺.黄疸》说明了黄胖的“胖”亦即肿也。。食劳疳黄……或名黄胖,胖者,肿也。。

  《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亦将本病称为脱力黄,。力役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好食易饥,怠惰无力。。因黄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肤色萎黄,故中医文献多在论述黄疸的章节里讨论本病,但许多著作都对黄疸与黄胖作了很好的鉴别。如本书说:。黄胖,宿病也,与黄疸暴病不同。盖黄疸眼目皆黄,无肿状。黄胖多肿,色黄中带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虽病根都发于脾,然黄疸则由脾经湿热蒸郁而成,黄胖则湿热未甚,多虫与食积所致,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土炭之类。。从黄肿起病较缓,宿病、肤色黄中带白,多伴水肿,.目睛不黄,两眼。洋洋少神。,有异嗜症状,其病因与虫有关系等,生动地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

  (范围]

  西医学所称的钩虫病与中医文献中的黄肿病极相一致,可参照有关黄肿病的论述对钩虫病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钩虫病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感染钩蚴是引起本病的病因。钩虫卵随粪便排山体外,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迅速发育成感染性钩蚴,当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时,钩蚴即钻入皮肤,随血液循环到心脏及肺脏,幼虫穿过肺组织并经气管至咽喉,然后被吞咽到胃肠,于是钩蚴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并寄生在其中。

  二,病机

  钩虫在小肠寄生,扰乱胃肠气机,吸食以及耗费人体血液,以致产生程度不同的胃肠失调及气血虚衰的病变,并因此而出现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甚至头晕眼花、心悸、短气,面足浮肿等症状。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对钩虫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外可参考病史,以及进行粪便检查,查见钩虫卵者即可确诊。一时未查见钩虫卵,但临床症状及病史均符合,且居住在钩虫病流行地区者,应疑及本病。

  二、治疗原则 .

  对钩虫病的治疗以驱除钩虫及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为主要治则。前者用以解除致病原因,后者用以治疗钩虫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好转治愈。

  三、证治分类

  (一)感受粪毒证 .

  症状及分析。

  手足接触泥土后, 局部出现皮疹、灼热,红肿,奇痒一一俗称“着土痒”、“粪疙瘩”等,系由钩蚴内侵肌肤所致,人体正气与湿热毒邪相搏,故表现皮疹、灼热,奇痒。

  治法。解毒止痒。

  方药,当感受粪毒后,感染性钩蚴在侵入皮肤的24小时内,尚有90%以上还停留在局部,可用热敷法和能杀灭钩蚴的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如;(1)热敷局部,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一般宜55-60℃,可反复敷10分钟左右,(2)用土荆芥油涂抹患处,(s)用青矾(即绿矾)研细,泡热水洗痒处。

  (二)脾虚湿滞证 .

  症状及分析;

  面色萎黄,或兼面部浮肿--脾胃失于健运,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亏虚,水湿积滞,

  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等--钩虫扰乱气机,脾胃功能失常,

  神疲乏力,懒于作为--气血亏虚,肌肉筋骨失于濡养,

  舌质淡,苔薄,脉濡--为气血亏虚,脾虚湿滞之象。

  治法:健脖燥湿,和中补血.

  方药.黄病绛矾丸。

  (1)方解:本方有健脾燥湿,和中补血的功效,为治钩虫病的常用有效验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健脾燥湿、理气和中,绛矾,燥湿补血,红枣,益脾养血。

  (2)加减:气血亏虚较甚者,可加黄芪,当归益气养血。面足浮肿者。加苡仁,茯苓、泽泻健脾利水。

  (三)气血两虚证

  症状及分析。

  颜面及全身肌肤萎黄或苍白一一气血亏虚较甚,肌肤失于濡养,

  面足甚至全身浮肿一一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溢,

  脘闷不舒一一脾胃气机受扰,

  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一一气血亏虚,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于濡养,

  舌质淡胖,脉弱一一为气血亏虚,水湿内盛之象。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除湿。

  方药:十全大补汤。

  (1)方解:本方为补益气血之良方。人参,黄芪、甘草,补益正气,肉桂、白术、茯苓,温阳健脾利水,当归,地黄、川芎,芍药,养血和营。

  (2)加减:可加入绿矾燥湿补血。水肿者,加苡仁、泽泻、猪苓健脾利水。此外,对钩虫病患者均需同时进行驱虫治疗,以除病根。中草药中的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众等药有一定的作用,可酌情选用。必要时亦可结合应用其他有效的驱钩药物。 .

  (预防与护理]

  预防本病的几项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钩虫病人,减少传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减少粪中虫卵,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感染钩蚴的机会。

  在护理方面,主要是要供给患者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气血的生长及脾胃功能的恢复。重症病人应适当休息。

  [结语]

  一、钩虫病与中医文献的黄肿病极相一致。肤色萎黄,好食易饥,倦怠乏力,面足浮肿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二,感染钩蚴是引起本病的原因。钩虫寄生在小肠,脾胃失调及气血亏虚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三、驱除钩虫及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是治疗钩虫病的主要治则.

  四、做好预防工作,对减少钩虫病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附方]

  黄病绛矾丸(验方):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绛矾 红枣

  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当归 川苟 熟地黄一芍药黄芪 肉桂

3.绦虫病

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症状以腹胀。腹泻或腹部隐痛为主,并以大便内或衬裤上发现白色的虫体节片为其特征。

  因其虫体呈白色,成熟的节片长几分至一寸,且这种节片常从肛门排出体外而被发现,故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

  (历史沿革]

  对寸白虫的记载始于《金匮要略》。该书《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谓。。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牛肉共猪肉食之,必作寸白虫。”早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就明确指出“食生肉。会导致寸白虫病,而且在肉类里主要谈及牛肉及猪肉,表明那时已对寸白虫的感染途径有了深刻的认识,确属难能可贵。 。

  白虫的节片长几分至一寸,色白而扁,全虫可长数尺甚至丈余。对于白虫的这些形态特点,在《诸病源候论》里都有很好的描述。如《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九虫候》说:“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四五尺。”表明古代医家对白虫作了仔细的观察。 .

  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千金要方。九虫》已将槟榔作为驱除自虫的药物,直至现在,槟榔仍被认为是驱除绦虫的理想药物?此外,《千金要方》还采用榧子作为。治寸白虫方”。

  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说:。蛲虫及寸白人多病之。寸白从食牛肉饮白酒所成,相连一尺则杀人。服药下之,须结裹溃然出尽乃佳,若断者,相生未已,更宜速除之。。由此可了解到,寸自由病在唐代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更可贵的是在治疗上已认识到须整条虫驱除方能治愈,否则仍能生长。若发现驱虫未尽,需继续治疗。在治疗白虫的方剂中,《外台秘要》使用了槟榔、榧子、雷丸、芜荑、.鹤虱、贯众等驱虫药。

  《圣济总录。九虫门》有单用榧子及雷丸治寸白虫的。食榧实方。和。雷丸散方。。另在复方中应用到石榴根。

  宋。张杲《医说。卷五。苦寸白》还记载了一份用槟榔成功地驱出绦虫的生动病案。“蔡定夫戡之子康积,苦寸白为孽,医者使之碾槟榔细末,取石榴东引根煎汤调服之……不两刻,腹中雷鸣、急奏厕,虫下如倾,命仆以杖挑拨,皆联绵成串,几长数丈.尚蠕蠕能动,举而抛于溪流,宿患顿愈。”

  张景岳记载了寸白虫的节片有单个排出或多个成串排出的情况。《景岳全书。诸虫》说;“寸白虫,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生,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

  由上可知,中医学对寸白虫的形态特征,传染途径均有深入的观察,认识,并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 .

  (范围]

  寸白虫病即西医学所称的绦虫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本病由食入含有囊虫的未煮熟的猪肉或牛肉而引起。囊虫被误食之后,在肠道逐渐分裂生长而成成虫。

  二,病机

  寸白虫寄生在小肠上段,其致病的病机主要是吸食人体的水谷精微及扰乱人体的脾胃运化两个方面。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辨证论治]

  症状及分析。

  腹胀或腹部隐痛一一虫居肠中,扰动不安,气机郁滞,

  腹泻一一运化失常,

  消瘦乏力一一虫体耗食水谷精微,

  白色节片排出体外一一虫体脱节.

  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方药.多种中药均有良好的驱绦效果,可酌情选用。

  (1)槟榔汤(《千金要方》)。槟榔60--100克捣碎或切碎,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加服芒硝10克。槟榔用于驱除绦虫,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至现在,仍被认为是理想的驱绦药物之一。对猪绦虫疗效尤其良好。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发生弛缓性麻痹,对其头节及未成熟节片的作用尤强。本品比较安全,冷却后服,服后保持安静状态可减少副作用。个别患者服药后若表现面色苍白、眼花、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者,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2—0.5毫升。

  (2)槟榔南瓜子方;南瓜子60""120克,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 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剂量、服法同上)。南瓜子主要作用于绦虫的中段及后段节片,使其变薄变宽而瘫痪。槟榔与南瓜子合用,发挥了协同作用,使疗效提高。

  (8)仙鹤草根芽(深秋采集,其形似狼牙,故又称狼牙草),洗净,刮去外皮,晒干,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克。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使用仙鹤草根芽的提取物(鹤草酚)则用量小、疗效高,基本无副作用,但无致泻作用,故需另服药导泻。仙鹤草冬芽主要作用于绦虫头节,使吸盘顶突运动受到抑制而被排出。

  (4)雷丸,研粉,每次20克,一日1次,连服3天。

  (5)石榴根皮,25克,水煎服。因其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胃病患者不宜选用此药。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若头节及颈节未被排出,仍能继续生长。当发现未驱尽绦虫时,仍可采用上述方药治疗。驱虫之后,可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预防与护理]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不吃半生不熟的猪、牛肉。严格实行肉类检查,禁止含囊虫的肉类出售。加强猪、牛等的管理,把猪圈和人厕分开,杜绝猪吃人粪。彻底治疗绦虫病人,可减少传染来源。 、

 .[结语]

  绦虫病是以腹胀,腹痛、腹泻、消瘦乏力为主症,并见大便内或衬裤上发现白色虫体节片为其临床特征的病证。槟榔、南瓜子、仙鹤草根芽等是治疗绦虫病的有效药物。不吃半生不熟的猪、牛肉是预防绦虫病的重要措施。

(0)

相关推荐

  • 虫病诊治精粹

    虫病是指寄生于人体的各种虫类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多感染寄生虫后,积久成病,主要表现为腹痛纳差.消瘦乏力等,本节主要讨论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肝吸虫病等常见寄生虫病. 虫病是一种常见病 ...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三:雷丸

    从前,有位商人杨某,因为经常要到各地做买卖,所以很少在家,出门在外吃住都十分艰难.就在他三十岁那一年,不幸得了一种怪病. 每当一开口说话,肚子就会隐约发出声音,将他的话重复一遍.因为声音不大,一开始他 ...

  • 常用单味中药——驱虫药

    凡以驱除或杀灭肠道寄生虫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味多苦,多入脾.胃或大肠经,对人体肠道寄生虫有毒杀作用,功善驱虫或杀虫. 使君子 [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病证] (1)蛔虫病,蛲虫病. ...

  • 治癃闭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癃闭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8个药 ...

  •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淋证病的症状,根据症 ...

  •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内伤发热证病 ...

  • 治尿浊证精选的药方

    治尿浊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尿浊证病的症状,根 ...

  • 治痉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痉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8个药 ...

  • 治积聚证精选的药方

    治积聚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积聚病的症状,根据 ...

  • 治黄疸证精选的药方

    治黄疸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黄疸病的症状,根据 ...

  • 治关格证精选的药方

    治关格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关格证病的症状,根 ...

  • 治鼓胀证精选的药方

    治鼓胀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鼓胀病的症状,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