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呕吐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25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呕吐是指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内容物由口中吐出的病证。呕吐为临床所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伴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如急慢性胃炎、急性胆囊炎、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阑尾炎、胰腺炎,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肠梗阻、药物反应及妊娠反应等,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一.虚证:虚者多属内伤,多为病久脾胃气阴亏虚,发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味不甚,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一.脾胃气虚证: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常吐涎沫。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虚弦。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1.香砂六君子汤

木香2克(后下) 砂仁2.5克 人参3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加减。

1. 呕恶频作,噫气脘痞,加旋复花,代赭石以镇逆止呕.

2. 泛吐清水较多,脘冷肢凉者,加附子、肉桂、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

 【辨证加减】

1.四肢不温,喜热饮,中焦虚寒较甚者,加川椒、白蔻仁、干姜,或改用正元丹,以温中和胃。

2.若胃脘冷痛拘急,喜温者,可加黄芩、桂枝、白芍,或改服黄芪建中汤,以温中缓急。

3.若呕不能食,可加旋覆花、代赭石、紫苏梗,以助降逆止呕之力。

4.酸水较多者,加吴茱萸、瓦楞子,或加用吴茱萸汤,以暖胃抑酸。

5.胃脘胀闷,疼痛,呕吐酸馊腐秽,大便臭秽,夹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兼食滞内停者,加神曲、麦芽、谷芽,以消积和胃。

6.喜唾涎沫,苔腻不化,兼夹湿浊者,加苍术、佩兰、藿香,以化湿醒脾。

【按语】

1.本方为益气和中降逆之剂,若内热素盛或食积内停者慎用,以免误补留邪。

2.本方已制成丸剂、散剂、水剂等,可供临床选用。

1.中气大亏:症见呕吐,气短懒言,体倦乏力,脉虚弱。治宜补中益气。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补中益气汤

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二.脾胃阳虚证: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喜喛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理中汤为主方。

3.理中汤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肉桂12克

2.心悸者加茯苓6克

3.呕吐者去白术,加生姜9克

4.口渴者,白术加至14克

5.腹中痛的加人参至14克

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

7.腹满的去白术,加附子5克

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9.寒湿发黄;阳虚失血,加黄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

10.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呕吐证:

1. 本证尚可增加益气温中,散寒制酸之品,如黄芪、高良姜、川椒、乌贼骨等。

2. 呕吐较甚,可加砂仁、半夏之类以理气降逆止呕。

3. 呕吐清水不止,可加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吐。

4. 若呕吐酸水者加黄连、竹茹。

1.脾胃虚寒 呕吐反复迁延不愈,劳累或饮食不慎即发,伴神疲倦怠,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面色咣白,舌质淡或胖,苔薄白,脉弱。常用方附子理中丸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砂仁、木香、生姜。

2.病深及肾,肾阳亦虚:症见呕吐,完谷不化,汗出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之阳。可用

4.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等。

炮附子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肉桂3克(冲粉服) 吴茱萸6克  干姜9克  

呕吐证:

1. 本证尚可增加益气温中,散寒制酸之品,如黄芪、高良姜、川椒、乌贼骨等。

2. 呕吐较甚,可加砂仁、半夏之类以理气降逆止呕。

3. 呕吐清水不止,可加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吐。

4. 若呕吐酸水者加黄连、竹茹。

5.气虚者,可与香砂六君子合用。

三.胃阴不足证:反复发作,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麦门冬汤加减。

5.麦门冬汤

麦门冬15克  半夏24克  人参9克  甘草6克  粳米9克  红枣12枚   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4

加减:

1.阴伤甚者,加沙参、玉竹等;

2.咳逆较甚者,加百部、款冬花等;

3.呕吐较甚者,加竹茹、生姜等;

4.方中用西洋参代人参,则益气养阴之功更佳。

呕吐加减:

1.呕吐较剧者,可加橘皮、竹茹、枇杷叶等以和降胃气,而止呕吐。

2.余热甚者,加黄连、连翘。

3.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白蜜以润肠通便。

4.气虚者,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

呕吐加减2:

1.阴虚重者,加石斛、沙参、生地;

2.气阴两虚者,人参改用西洋参以益气养阴生津而不燥;

3.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去人参,并加蜂蜜,但消渴病人禁用蜂蜜,可加熟地、当归;

4.呕吐甚者,加竹茹、枇杷叶;

5.胃中有热者,并见吞酸、口臭、溲赤者,加石膏、知母、芦根;

6.胃阴虚兼气逆肝旺者,证见干呕频频,心烦面红,口干苔剥或苔薄少津,脉细弦者,用石斛、沙参、麦冬、丁香、沉香、制半夏、生地、陈皮、竹茹、绿萼梅。

 【辨证加减】

1.呕重者,可酌加陈皮、竹茹、枇杷叶,以助降逆止呕之力。

2.余热未净者,可酌加胡黄连、青蒿、地骨皮,以益阴清热。

3.大便干结者,可酌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等,以润肠通便。

4.气阴两虚者,可酌加白术、淮山药,以益气健脾。

5.如津伤过甚口渴者,则宜减少半夏用量。可再加石斛、瓜蒌仁、知母、沙参、芦根之类,以生津养胃。

【按语】

1.本方为甘润养胃和中之剂,临床以久呕不已、干呕少物,口燥欲饮,便干,舌红等胃虚阴伤的表现为辨证要点。若暴呕量多,痰饮内盛,食积内停等邪盛者忌用。

2.据报道:采用麦门冬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呕吐42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15岁;病程最长者15天,最短者3天。结果: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

本呕吐证治疗以养阴救液为主,如胃阴枯涸,须用大量养阴生津之品,并要重用石斛,同时以西洋参炖汤代茶饮。

1.胃阴亏甚,症见口干,大便燥结,舌红无苔,舌有裂纹,甚或为镜面舌者,治疗当以甘寒养胃,用益胃汤加石斛、竹茹、知母、花粉以滋养胃阴,而降逆止呕。

6.益胃汤

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石斛9克 竹茹9克 知母6克 花粉6克 炒玉竹4.5克  

加减:

1.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或与生脉 散合用)以益气敛汗;

2.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以理气消食;

3.呕逆甚者,加枇杷叶、半夏(少量)、杮蒂以降逆和胃。

二.实证:实者多由外邪,饮食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吐出物多酸臭味,或伴寒热,脉实有力等症。

一.外邪犯胃证:突然呕吐。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藿香正气散为主方。

7.藿香正气散

藿香9克 白芷9克 大腹皮9克 紫苏9克 茯苓9克 陈皮6克 白术6克 厚朴6克 半夏曲6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生姜15片 红枣15枚

加减:

1.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

2.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红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3.若偏湿重,苔厚垢腻,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

4.如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呕吐加减:1.挟有食滞,脘痞嗳腐,去白术、甘草、红枣。

      2. 加鸡内金、神曲以消食导滞。

      3. 风寒偏重,寒热无汗,头痛身楚,加荆芥、防风、羌活以祛风寒、解表邪。

      4. 兼气机阻滞、脘闷腹胀,加木香、枳壳以行气消胀。

呕吐加减2:

1. 表邪偏重者,加防风、荆芥;

2. 兼宿滞者,加服保和丸;

3. 寒偏得者,加砂仁;

4. 夏令感受暑湿之邪者,加佩兰、鲜荷叶、六一散;

5. 若感受秽浊之气者,可予玉枢丹,每次0.6-1.5克,1日2次,温开水磨服。

【辨证加减】

1.风寒重者,可加大紫苏、生姜用量,或再加荆芥、防风,酌减大腹皮、桔梗,以解表散寒。

2.发于暑令者,减紫苏,加荷叶、香薷,或改用香薷散加味,以祛暑化湿。

3.伴腹泻者,可重用茯苓,酌减桔梗、大枣,加泽泻、山药、车前子,以健脾渗湿。

4.兼夹宿食,嗳腐腹胀者,酌减桔梗、甘草、大枣,可加神曲、佛手、砂仁,以消食导滞。

5.泛酸者,可酌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刀豆壳,以和中制酸。

6.胸闷呕恶,骤发暴吐,舌苔浊腻者,为秽浊犯胃,可加玉枢丹。

7.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而呕者,可去桔梗、白芷,加柴胡、黄芩、香附,或改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8.若寒热错杂,痞结于中,脘腹痞胀,呕逆不止者,可酌减大腹皮、白芷、桔梗,加黄芩、黄连,或改服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和中消痞止呕。

【按语】

  1.服本方,最好小量渐进,并根据病情而采用热服或冷服法,以免格拒不入。

2.据报道:本方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痉挛性收缩,亦能部分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家兔在体肠的痉挛。

临证参考外邪引起呕吐以寒湿、暑湿多见,故在相应季节可常服藿香正气丸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则邪不内侵,无呕吐之后患。

1.暑湿犯胃证:夏令感受里暑湿,症见呕吐、身热、心烦、口渴、舌苔黄腻,脉多濡数,治宜清暑利湿、和胃止呕。可用新加香薷饮加佩兰、荷叶等。 

8.新加香薷饮

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佩兰6克 荷叶6克 连翘6克   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4

加减:

1.暑热重者,加青蒿、滑石以清热解毒;

2.里热炽盛者,可加大黄以清热泻火;

3.湿偏重者,加藿香、茯苓以化湿利水。

药方辩证使用方法:请先认真地研究“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4”,弄清药方中的医理、药理及各医家用药经验,掌握本证的中医治法,然后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要变通使用药方,还应该进一步灵活地根据加减简表进行加减:  

我师传用法、煎法、服法:

1.请您抄下加减之后的药方,先核对三反九畏,再查药方中没有药量的药的药量。

2.到一流的药店抓两付药。要求配药师药:量要秤准,要用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

3.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后尽不汗,更作服。

4.服药时,病情好转。说明给您推荐的药方是对症的。

5.如果服一两付药后,病情没有好转,则说明您选用的药方不对症。请认真重新选方。

2.秽浊犯胃证:症见胸闷呕恶,突然呕吐,而且呕吐甚剧,舌苔浊腻者。治宜泄浊辟秽止呕。可用玉枢丹0.6-1.5克吞服9.玉枢丹

组成】山慈菇三两、红大戟一两半、千金子霜一两、五倍子三两、麝香三钱、雄黄一两、朱砂一两。

【主治】1.中暑时疫。脘腹胀闷疼痛,恶心呕吐,泄泻,及小儿痰厥。

2.外敷疔疮疖肿,虫咬损伤,无名肿毒,以及痄腮、丹毒、喉风等。

3.暑热犯胃证:夏令炎暑,感受火热,症见呕吐,壮热口渴,烦燥不安,口干舌燥,神乱不眠,便秘尿赤,脉象洪数,治宜降火止呕。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10.黄连解毒汤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加减:  

1.便秘者,加大黄。

2.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或合犀角地黄汤。

3.瘀热发黄者,加茵陈、大黄。

4.若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

5.湿热下注,尿急尿痛者,加车前子、木通、泽泻。

二.食滞内停证: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喛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象滑实。保和丸为主方

11.保和丸

山楂18克 神曲6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陈皮3克 连翘3克 莱菔子3克   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4

加减:

1.如食积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

2.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酌加黄芩、黄连等清热之品;

3.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下通便;

4.兼脾虚者,宜加白术、党参、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

呕吐加减:

1.因食而吐者,重用山楂。

2.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

3.因面食而吐者,重用莱菔子,加麦芽。

4.因酒食而吐者,加白蔻仁、葛花、枳椇子,重用神曲。或改服葛花解酲汤。

5.因鱼、蟹食而吐者,加苏叶、生姜。

6. 因豆制品食而吐者,加用生萝卜汁。

7.腹满便秘者,加生大黄、枳实以荡涤胃肠,导滞通腑,使浊气下行;

8.胃中有热,伴口臭口干,苔黄腻者,加芦根、黄连、黄芩;

9.胃寒伴胃痛,嗳气畏冷,舌淡,脉弱者,去连翘,加干姜、砂仁。

临证参考本证不可强行止呕,因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引起呕吐,证见脘腹胀满疼痛,泛泛欲吐,或欲吐不得者,可用吐法,因势利导,使食积或不洁之食物尽早吐出,邪去正安,方法见本节应急措施中催吐法有关内容。

 1.胃中积热上冲证:症见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舌苔黄,脉象数。治宜清胃降逆,可用竹茹汤(半夏 陈皮 甘草 竹茹 山栀子 生姜 红枣 枇杷叶)加减。

12.竹茹汤

干葛三两(90克),甘草(炙)三分(0.9克),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三分(0.9克)。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加生姜三片,竹茹一弹子大,大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300ml,加生姜3片,竹茹1弹子大,大枣1个,同煎至150ml,去滓。

功用清热解酒,和胃止呕。

主治胃热呕吐,饮酒过多而呕。

 2.阳明腑实证:如积滞较多,症见呕吐,腹胀拒按,大便秘结,伴发热,苔黄腻,为食积与湿热交阻。治宜导滞通腑,兼以清利湿热,可用枳实导滞丸加减,使浊气下行,则呕可止。

13.枳实导滞丸

大黄12克 炒枳实6克 炒神曲6克 茯苓3.6克 黄芩3.6克 白术3.6克 泽泻2.4克   

加减:

1.若胀满甚者,可加木香、槟榔以增行气消胀之力;

2.纳差者,宜加山楂、鸡内金等消食之品;

3.腹痛明显者,可加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

 3.食物中毒呕吐证:如因误食不洁腐败食物,症见腹中疼痛,欲吐不得者,可因势利导,用烧盐方控吐,以使腐败毒物尽快吐出。

14.烧盐方

食盐(若干,烧过)  水2000克  

加减:

1.食厥可加姜汁,以其辛辣之性,豁痰通神;

2.干霍乱可加姜汁、童便,以祛痰降火;

3.癃闭可加防风以助肺气宣发,进而通利水道。

三.痰饮内阻证: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15.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术6克 炙甘草6克 半夏24克  生姜24克

加减:

1.如眩晕甚者,加泽泻,利水消饮邪;

2.咳嗽呕吐稀涎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3.干呕,巅顶疼痛,肝胃阴寒水气上逆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暖肝,开郁止痛;

4.身瞤动而水气上泛,加附子,以温散水气;

5.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

加减:

1. 脘腹胀满,苔厚,去白术,加苍术、厚朴以行气除满。

2. 脘闷不食,加白蔻仁、砂仁以化浊开胃。

  呕吐清水痰涎,脘腹满闷,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胃中水声漉漉,头眩心悸,苔白滑或腻,脉弦滑。常用方二陈汤加味。还可用泽泻汤加味。

16.二陈汤

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乌梅1枚 生姜6克 红枣2枚  

加减: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15.如以寒痰凝滞为主,则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助温化寒痰。

呕吐加减:

1. 若纳差者,加砂仁、白蔻仁;

2. 若痰饮化热见心烦口苦、失眠者,加竹茹、枳实、黄连以清胆和胃,化痰饮、止呕吐;

3. 若脾气气虚者,加苓桂术甘汤;

4. 若胃气虚弱,痰饮内阻者,选用旋覆代赭汤。

17.泽泻汤

泽泻15-30克 茯苓30克 天麻15克 制半夏15克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痞满,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或头晕心悸。苔白滑或腻,脉弦滑。常用方小半夏加茯苓汤。

18.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15g,生姜12g,茯苓9g,白术6g、陈皮6g、甘草6g

  【辨证加减】

  1.胃脘冷痛,恶寒者,可加桂枝、高良姜,干姜,以温中散寒。

  2.脘腹痞胀,便溏者,可加苍术、厚朴、砂仁、木香,或改服和胃二陈煎,以燥湿化痰。

  3.如吐清水痰涎多者,可加用牵牛子、白芥子各2g,研末装胶囊,每日分3次吞服,以增强化饮之功。

  4.如痰郁化热,壅阻于胃,胃失和降,出现眩晕、心烦、少寐、恶心呕吐等症,可用黄连、竹茹,或改服黄连温胆汤,以清胆和胃,除痰止呕。

  5.如兼食积不化者,可去甘草,加神曲、谷麦芽,或改服白术汤,以消食导滞。

【按语】

  1.本方为化饮降逆之代表方剂,胃热炽盛或胃气虚寒者皆可配伍用之,胃阴亏虚所致干呕呃逆者慎用。

 1.痰浊蒙蔽清阳:症见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宜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代赭石以镇逆。

18.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4.5克 明天麻3克(包) 茯苓3克 橘红3克 白术9克 甘草1.5克 代赭石5克 生姜3克 红枣2枚  

加减:

1.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以利湿化饮;

2.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代赭石以潜阳熄风。

 2.痰郁化热证:症见眩晕,胸膈烦闷,口苦,失眠,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弦滑者,治宜化痰泄热,和胃止呕。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19.黄连温胆汤

黄连5克 半夏9克 橘红6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竹茹9克 枳实9克 生姜6克 红枣1枚 

加减: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4.失眠者,加远志、龙齿、朱砂、茯神、夜交藤。

5.神情忧郁者,加木香、郁金、白蒺藜、菊花、石菖蒲等。

四.肝气犯胃证: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满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四七汤加减。

20.四七汤

半夏15克 茯苓12克 紫苏叶6克 生姜14片 红枣3枚 厚朴9克 

呕吐加减:胸胁胀闷疼痛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柴胡以疏肝解郁。

 1.呕吐泛酸,恶心,口苦,嗳气频作,脘胁烦闷不适,嘈杂,每因情志过激而证情加剧,舌边红,苔薄腻或微黄,脉弦。大柴胡汤加减。或选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治疗。

21.大柴胡汤

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加减: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呕吐加减:

1.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2. 肝郁化热,热象重者,加黄连、吴茱萸、郁金以清肝泻火,辛开苦降;

3. 化火伤阴者,少加石斛、沙参以养阴。

22.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半夏24克  厚朴9克  茯苓12克  生姜15克  干苏叶6克  

加减:

1.若气郁较甚者,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行气解郁之功;

2.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止痛;

3.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利咽;

4.痰气郁结化热,心烦失眠者,酌加山栀子、黄芩、连翘以清热除烦。

2.气郁化火证:症见呕吐酸水,心烦口渴。治宜清肝和胃,辛开苦降,可用左金丸加柴胡、青皮郁金、山栀子、黄芩等

23.左金丸

黄连9克 柴胡3克 青皮5克 山栀子6克 黄芩6克 吴茱萸1.5克  

加减:

1.吞酸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

2.胁肋疼甚者,可合金铃子散。

 3.俯气不通证:症见呕吐、口苦、嘈杂、大便秘结。治宜通俯降浊。可用调胃承气汤加减。

24.调胃承气汤

大黄12克 炙甘草6克 芒硝12克

 4.郁火伤阴证:症见呕吐,口燥咽干,胃中灼热,舌红少苔者,治宜清热养阴降逆。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25.沙参麦冬汤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4

加减: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

 5.气滞日久,瘀血内结证:症见呕吐,胸胁刺痛,或呕吐无效,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呕吐中成药

(1)饮食停滞

  ①保和丸(苍岩山牌,石家庄乐仁堂制药厂;长安牌,西安国药厂;双鹿灵芝牌,兰州中药厂):每次6~9g,每日2次。用于食积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②枳实导滞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

(2)肝气犯胃

  ①舒肝丸(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肝气郁滞,胸胁胀痛,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②左金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药厂):每次3~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

  ③戊己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每次3~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肝胃不和,口苦嘈杂,呕吐吞酸

  ④香砂养胃丸(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黄蒲牌,上海中药制药三厂;健民牌、龙牡牌,武汉健民制药厂):1次9g,1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胀满,四肢倦怠。

(3)寒邪犯胃

  ①藿香正气软胶囊(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2~4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②痧药(又称痧气丸、痧气蟾酥丸)(张仲景牌,北京中药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每次10~30粒,每日1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夏月贪凉饮冷,猝然闷乱烦躁,吐泻腹痛,牙关紧闭,四肢厥冷。

  ③人丹(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10粒或20粒,口服或含服。用于中暑受热,恶心呕吐,头目眩晕,伤食伤酒,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晕车晕船。

  ④纯阳正气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暑天感受寒湿,腹痛吐泻,胸膈胀满,头痛恶寒,肢体酸重。

(4)脾胃虚寒

①附子理中丸(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苍岩山牌,石家庄乐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 2--3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②附桂理中丸(傅山牌,太原中药厂;健民牌、龙牡牌,武汉健民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3次,开水送服。用于中寒腹痛,呕吐泄泻,手足厥冷。

(5)胃阴不足

阴虚胃痛冲剂(曙光牌,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每次1袋,每日 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不适和呕吐

  2.单验方

  (1)频嚼生姜。用于干呕不止及胃寒呕吐。

  (2)丁香、半夏各lOg,加生姜4片,同煎温服。治脾胃虚寒呕吐。

  (3)鲜芦根2509,切碎,水煎取浓汁,频频饮用。治胃热呕吐。

  (4)藿香lOg,炒苏子lOg,水煎服。治外感夹食之呕吐。

  (5)藿香lOg,半夏lOg,水煎服。治外感湿邪所致呕吐。

  (6)饭锅巴,如掌大一块,焙焦研细末,生姜汤送下。治饮食停滞呕吐。

  (7)黄连、苏叶各3g,水煎服。治胃热呕吐。 、

  (8)乌梅肉150g,蜂蜜150g,熬膏,日服3次,每次20ml。治胃阴不足呕吐。

  3.食疗方

  (1)伤食呕吐

  ①山楂麦芽饮:山楂与炒麦芽各log,将山楂洗净,切成薄片,与炒麦芽同放杯内,加开水,盖上杯盖,泡30分钟即成。代茶饮。

  ②莱菔粥:莱菔子炒研末,与粳米同煮粥,频频服。

  (2)胃热呕吐

  ①鲜芦根60g,水煎,频频饮。每次量不宜过多。

  ②西瓜鲜汁,少量多饮。

  ③枇杷饮:枇杷叶与鲜芦根各lOg。将枇杷叶用刷子刷去毛,洗净、烘干,鲜芦根洗净,切成片。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先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煎30分钟,代茶饮,温服。

  (3)痰饮呕吐

  ①姜汁米汤:生姜汁3~5滴,滴于米汤内频服。

  ②橙子煎:橙子水泡去酸味,加蜜煎汤频服。

  (4)肝气犯胃呕吐

  ①橘饼少量,时时嚼服。

  ②砂仁藕粉:砂仁1.5g,木香1g,研细末,和藕粉、白糖一起冲服。

  (5)虚寒呕吐

  ①蜜姜汁:姜汁半茶匙,蜜1汤匙,开水调服。

  ②陈皮红枣饮:红枣3个去核,陈皮1块,水煎饮服。

  ③干姜煎水,频饮;或干姜研细末,每次用3克,粳米粥调服。

  (6)阴虚呕吐

  ①陈皮梅,每次5个,煮烂食之。

  ②雪梨汁、荸荠汁、藕汁,均可常饮。

  ③羊乳饮:羊乳1大茶杯,竹沥水2茶匙,蜂蜜2茶匙,韭菜汁1茶匙。先煮羊乳,熟后放入竹沥水、蜂蜜及韭菜汁,调匀,待温频饮之。

  ④生地黄粥:鲜生地1509,洗净捣烂,纱布挤汁。先用粳米50g,冰糖适量,同入砂锅内,加井水800ml煮成稀粥后,将生地黄汁冲入,改文火,再煮一沸即可。每日3次温服。

  4.药物外敷及局部用药

  (1)吴茱萸30g,生姜汁适量。吴茱萸研末备用,临用时取3g调姜汁贴敷,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每天换药1次。适用于肝气犯胃呕吐。

  (2)佛手、明矾、半夏各等份,生姜汁适量。前3药共为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敷神阙穴,日1次。适用于痰饮内阻呕吐。

  (3)大黄、丁香、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取药末lOg,撒于黑膏药中间,贴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用于胃热呕吐。

  (4)生姜15g,半夏lOg,上两药捣烂后炒热,将炒热的药物外敷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寒饮呕吐。

  (5)大葱、胡椒、吴茱萸各适量,将上药共捣烂,炒热,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用于胃寒呕吐。

  (6)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大葱1根捣烂,加吴茱萸粉,用醋或开水调成膏,贴涌泉穴。用于寒性呕吐。

  (7)蓖麻子仁捣烂,敷涌泉穴。治热性呕吐。

  (8)白矾、绿石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贴涌泉穴。用于热性呕吐。

  (9)鲜地龙若干条,洗净泥土,撒上白砂糖,顷刻化为糊状,加面粉适量和成药饼,贴涌泉穴。用于热性呕吐。

  5.针灸

  (1)梁丘穴,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针尖沿经络略向上斜刺,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和提插2~3次,约1~2分钟至恶心呕吐消失为止,留针15~20分钟,捻转时有针感向上传导至腹部更好。

  (2)内关穴,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0.5~1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平补平泻)1~5分钟,针传到同侧上臂或胸部,留针15分钟。

  (3)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随证配穴:寒吐加支正、胃俞、神阙(隔盐炙);热吐加合谷、委中(刺血)、金津玉液(刺血)、尺泽;肝气犯胃加太冲、阳陵泉、脾俞;痰饮内阻加丰隆;食积加天枢、下脘;胃虚加脾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加灸。

四、其他治疗

(一)单方验方

1。外感挟食的呕吐

藿香17克,炒苏子9克,水煎,顿服(《中医内科学》江苏新医学院编)。

2.外感湿邪所致呕吐

藿香12克,半夏9克,水煎服(《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

3.饮食停滞呕吐

饭锅巴、如掌大一块,焙鱼研为细末,用生姜汤送下(<<中医内科学》江苏新医学院绸)。

4.胃热呕吐

(1)黄连、苏叶各3克,水煎服(《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一.

(2)连、苏叶各5克,竹茹12克,水煎服(《中医内科学》江苏新医学院编)。

(3)黄连3克姜炒、石膏60克火煅,为末,开水送下(《寿世保元》)。

(4)栀子(炒黑)、朴硝各等分为末,每服二,三茶匙、开水送下(《寿世保元》)。.

5.痰饮呕吐

生姜捣汁涂舌,或生姜片口含。 .

6。脾胃虚弱之呕吐

伏龙肝(灶心土)30-60克, 水煎15分钟后,去渣取汤, 冲入生姜汁一匙,一次服下(《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 .

7.胃阴不足的呕吐

乌梅肉120克,蜂蜜120克,熬膏,曰服3次,每次服20毫升。

(二)外治法 .

1。塞鼻法

取伏龙肝为末,水调成柱形,塞入两鼻孔。 此法适用于闻药气即呕吐的患者(《寿世保元。卷三。呕吐》).

2.敷足心法

(1)鲜地龙数条,捣烂敷两足心,用布包扎.适用于热呕(《中医外治法》,曹欣荣,詹永康编).

(2)用蓖麻仁30克捣烂敷两足心,治呕吐不止(《同上》)。

(3)用鸡蛋清调绿豆粉敷足心,可治热呕(《同上》)。

3.敷石门穴法

田螺数个去壳,加食盐少许捣烂,敷脐下石门穴一小时。适用于温热病呕吐(《同上》)。

(三)针灸疗法

1。体针,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寒者留针多灸,热则疾出不灸(《针灸学》南京中医学院主编,79年版)。

2.耳针,选穴胃、肝,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取2-"-.'3穴,强刺激,留针20一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针灸学》南京中医学院主编,79年版).

 呕吐现代研究

  中医对呕吐的研究较为活跃,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药等之研究均已取得一定进展。现就近年来研究状况介绍如下:

  一、治则和治法的研究

  老玉铎通过对《金匮要略》的研究,认为治呕有10法:

   1.蠲饮止呕法:用于饮停心下,上逆而呕,用小半夏汤;病在膈上,吐后思水,饮水过多,复致停饮呕吐,用猪苓散;呕渴并见用茯苓泽泻汤。

   2.化气利水止呕法:用于下焦水逆,呕吐涎沫,伴脐下悸,用五苓散。

   3.温中止呕法:用于中焦虚寒,胃失和降呕吐,用半夏干姜散;伴腹中寒气,雷鸣切痛,用附子粳米汤;寒邪上冲,呕不能食用大建中汤。

   4.回阳救逆止呕法:用于呕而脉弱,小便复利,微热厥逆,用四逆汤。

   5.温肝和胃止呕法:用于呕吐伴头痛、胸满,用吴茱萸汤。

   6.通腑止呕法:用于呕吐下利,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7.补虚润燥止呕法:用于胃反呕吐,用大半夏汤。

   8.和解止呕法:用于呕而发热,用小柴胡汤。

   9.开结消痞止呕法:用于呕而肠鸣,心下痞结,用半夏泻心汤(中医函授通讯,1991,<2):16~18)。

   邹学正通过对《金匮要略》的研究,认为《金匮》治呕原则为治病求本,因势利导,虚实详辨,审视前后。并提出治呕15法:

   调和阴阳法,用桂枝汤;

   调和肝脾法,用吴茱萸汤;

   和解少阳法,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通腑泻火法,用大黄甘草汤;

   蠲饮降逆法,用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

   辛开苦降寒热并治法,用半夏泻心汤;

   温中祛寒法,用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半夏干姜散;

   健脾利水法,用猪苓散,茯苓泽泻汤;

   行水降逆法用五苓散;

   通阳和胃法,用橘皮汤;

   补虚清胃法,用橘皮竹茹汤;

养阴润燥法,用大半夏汤;

  安蛔止呕法,用乌梅丸;

   平冲止呕法,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半夏;

   因势利导法,用瓜蒂散和保和丸类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3):4~6)。

   郁保生通过研究认为张仲景治呕有12法:

   解表止呕用桂枝汤、葛根加半夏汤;

   清热止呕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栀子生姜豉汤、大黄甘草汤;

   和解止呕用小柴胡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

   蠲饮止呕用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

   利水止呕用五苓散;

   排脓止呕用桔梗汤;

   驱蛔止呕用乌梅丸;

   宁血止呕用柏叶汤、泻心汤;

   以吐止吐用棉签探吐或瓜蒂散;

   平肝温胃止呕用吴茱萸汤;

   补虚润燥止呕用大半夏汤;温补脾

   肾止呕用四逆汤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2):12~14)。

  二、临床研究

  王承健用二香散加减治疗呕吐60例,药用藿香、白术、厚朴、陈皮、茯苓、半夏、紫苏、黄连、扁豆、大腹皮、生姜。随症选加竹茹、芦根;腹痛去黄连,加木香;满闷甚加神曲、麦芽;恶油腻加炒山楂;头闷痛发热恶寒加前胡;大便不通、口苦、口干加酒炒大黄。均愈(呕吐停止,饮食恢复),其中服1剂愈45例,服2剂愈15例(新中医,

   王尧用大黄甘草汤治疗急重呕吐86例,药用大黄6~30g,甘草5~20g,佩兰6~15g。腑实明显加芒硝;邪犯胃脘酌选藿香、紫苏、半夏、陈皮;.食浊中阻佐陈皮、楂曲;夹痰饮加茯苓、白术、陈皮;肝胃不和加柴胡、生麦芽、条芩;脾虚选用党参、白术、山药;阴津亏损加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痞满甚酌用黄连、厚朴;腹痛加木香、杭芍。用冷水泡3味药10--20分钟,煮沸5~10分钟,滤汁备用。如泡饮,则注入500ml开水,加盖保温10~20分钟,并搅拌大黄成糜取汁备用。若加芒硝、木香、黄连亦可用此法,加用其它药物则采用煎法。少量多次温服,无法口服者鼻饲,3剂无效停用本方。结果:显效(药后24小时内呕吐止,能进少量食饮)56例,有效(48小时内呕吐缓解或基本停止,能进少量饮,食病情稳定好转)23例,无效7例(辽宁中医杂志

(0)

相关推荐

  • 恶心.古今医鉴

    证 恶心者,无声无物,但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非心经之病.其病皆在胃口上,有虚,有热,有寒,有食,有痰. 治 治法∶虚者补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食与痰者,消之化之.皆用生姜及姜汁,随症佐 ...

  • 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厥证病的症状,根 ...

  • 治健忘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健忘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4个药方 ...

  • 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痞满病的症状,根 ...

  • 治失眠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失眠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失眠病的症状,根 ...

  •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反胃病的症状,根 ...

  • 治癫狂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癫狂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6个 ...

  • 治嘈杂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嘈杂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嘈杂病的症状,根 ...

  • 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痫证病的症状,根 ...

  • 治多寐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多寐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多寐病的症状,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