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名医秘验方集锦(上)
1.健脾滋胃方(李孝斌方)
【处方】太子参18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白芍15克,生甘草6克,木瓜10克,丹参15克,生蒲黄15克,莪术10克,生谷芽15克。
【主治】脘腹痛
2.四逆梅瓜汤(李翰卿方)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9克,苏叶6克,郁金10克,苍术12克,木瓜15克,乌梅10克,甘草6克
【主治】糙皮病
3.宫血灵(李文忠方)
【处方】益母草30克,贯众炭15克,茜草12克,生山楂15克,红花10克,旱莲草、生地榆、藕节各30克,三七粉3克(研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功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放环后出血等。
【加减】气虚不摄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热象重者,加黑条芩、黑山栀、黄柏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腹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血虚重者,加白芍炭、熟地炭、阿胶;子宫内膜炎者,加二花炭、黄芩炭、败酱草、白芷。
【方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香蔻汤(李英杰方)
【处方】煨肉蔻3g 丁香3g 草蔻6g 白蔻仁5g 茯苓15g 怀山药20g 木香10g 木瓜10g 乌贼骨20g 甘草10g
【功效】温肾健脾 醒脾化湿 涩肠止泻
【主治】睥肾阳虚之泄泻。症见腹泻、遇凉加重或夜间加重,伴脘腹胀满、肛门下坠、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细者,临床常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
【加减】脘腹胀满,加焦三仙、鸡内金、砂仁、焦白术、檀香、党参、苡仁以补气健脾、温中和胃消食。若泄泻次数较多或水样便,加赤石脂、芡实固涩止泻。肛门下坠者加枳壳以行气导滞。若久泄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可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阴寒内盛、手足不温、腹中冷痛者,合用附子理中丸再加吴茱萸、肉桂温中散寒
5.公英消癌汤(李有林方)
【处方】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远志10克、肉桂10克、瓜蒌60克、穿山甲(代)6克、天花粉6克、赤芍6克、甘草6克、夏枯草15克、金银花15克、黄芪15克、白芷15克、桔梗15克、薤白头15克、当归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乳腺癌。
【加减】有淋巴结转移者,加薏苡仁30克、柴胡15克、海藻15克、牡蛎24克、玄参24克;肿瘤已溃烂者,去蒲公英、紫花地丁,倍用黄芪;体虚易汗,面色苍白者,加黄芪30克;口干,便秘者,加枳实、青皮各10克;怕冷,带下色白,腰痛,四肢不温者,肉桂用18克;面赤发热,口干心烦者,加黄芩、黄连各10克。
【附】在服药同时,兼用贴敷疗法。处方:五灵脂、雄黄、马钱子、阿胶各等份,研细末,用香油调敷肿块上。
6.李恩复经验方(李恩复)
【处方】当归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乌药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蒌9克,薤白6克,鸡内金9克,三七粉2克(冲服)
【功效】凉润通降
【主治】胃络痛
7.三黄排石汤加减(李世忠方)
【处方】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肾结石
【方源】李世忠方。
8.宣肺健脾利水(李培荫方)
【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6克,苍术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茯苓皮15克,厚朴6克,大腹皮6克。
【主治】水肿
9.臌证丸(李子玉方)
【处方】黄芩30g(冬季可略减,夏季可略增),砂仁30g,木香30g,甘遂180g。甘遂与其他药量之比为1∶6。
【用法】共为细末,水打小丸。成人每次3~10g,儿童酌减。每隔3~5天,空腹服1次。
【主治】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慢性心衰伴腹水可任攻下者。
【方源】《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10.乳腺炎验方(李俊卿方)
【处方】乳香1钱 没药1钱 血竭1钱 儿茶1钱 轻粉2钱 葶力子3钱
【用法】以上共为细面,黄腊2两化开入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服一次,一次服十丸,开水送下,屡试屡验。
【主治】乳腺炎
11.桃仁承气汤加味(李湘杰方)
【处方】桃仁10克,大黄6克(后下),皮硝8克(另冲),桂枝5克,甘草6克,三棱8克,莪术8克,五灵脂10克,蒲黄9克,山楂10克
【主治】恶露不下
12.痛风汤(李耀谦方)
【处方】忍冬藤30克,薏苡仁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海藻15克,山慈菇15克(先煎),炒黄柏5克,苍白术各10克,知母10克,白芥子10克,豨莶草10克,干地龙10克,木防己10克。
【功效】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加减】局部焮热痛剧,加飞滑石10克(布包),寒水石30克(先煎);红肿退而痛不除者,去石膏、海藻,加片姜黄10克,蜈蚣两条;肾功能不全者,去木防己。
13.黄芪五物汤(李乐愚方)
【处方】黄芪30g 桂枝15g 芍药15g 生姜10g 大枣 15g
【用法】水煎服,加水600,煮取200ML,温服,日2次。
【功效】补益气血,温通经脉。
【主治】血痹及气血亏虚、体质虚寒的各类病证,症见平时缺乏运动,肌肉松弛,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怕风寒,易出汗,肢体麻木或困重,舌淡有齿印,脉细弱,部分尺沉。
【加减】方中常加当归、炙甘草,以增强养血通经的功效。如关节、肢体疼痛明显者,加桑枝、羌活、葛根、全蝎;血虚明显者,加阿胶、鸡血藤;血瘀明显者,加蒲黄、桃仁、红花等;兼脾虚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中焦虚寒者,加干姜、小茴香等;虚寒甚者,加制附片等温阳之剂;阴寒凝盛者,加细辛、麻黄等温通之品;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杜仲等。
14.眩晕停(李淑荣方)
【处方】清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党参15克,丹参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上药除生龙骨、生牡蛎外加水浸泡1小时,生龙骨、生牡蛎加水先煎30分钟后,加入浸泡药物共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20分钟后取汁,两煎混后分2次早晚口服。
【功效】燥湿化痰,益气健脾。
【主治】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为头重如蒙,视物昏花,胸闷脘痞,食少,形肥,嗜睡,舌质胖,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加减】耳鸣加磁石,纳差加炒麦芽,颈部僵硬加葛根,失眠加夜交藤。
15.加减大黄牡丹皮汤(李盛甫方)
【处方】 牡丹皮、桃仁各9g,冬瓜仁30g,大黄、芒硝(冲入)各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活血化淤,通腑散结。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16.止血化浊明目汤(李丰常方)
【处方】黄柏12克,知母12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车前子20克,瓜蒌仁20克,竹茹20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早旱草20克,夏枯草20克,紫珠20克。
【用法】冷水浸药、文火水煎30分钟,过滤取汁。药渣再加冷水煎30分钟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共约400毫升,分2-3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
【功效】止血开郁、健脾化浊、通窍明目、育阴养阳。
【主治】内眼出血病。
【加减】本方主治内眼血管性、炎性、变性出血,但要临证变通。湿热重加茵陈、龙胆草;肝阳亢加僵蚕、钩藤、石决明;气阴虚加太子参、芦根;肺胃热盛加竹叶、石膏;便秘加大黄。视网膜静脉周围发炎加银花、黄连;视网膜静脉栓塞加三七粉、怀牛膝;糖尿病加鸡血藤、花粉;视网膜动脉硬化加龟板、鳖甲;黄斑出血加黄芪、阿胶;视网膜水肿加白术、猪苓;视网膜有渗出物加鸡内金、山楂;玻璃体内出血时间长可加水蛭。只要依据主方,变通灵活,用药精当,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的。
17.黄芪汤(李汉俊方)
【处方】 生黄芪15克、鱼腥草30克、赤芍9克、丹皮6克、桔梗6克、瓜蒌9克、生大黄(后下)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气托脓,泻火解毒。
【主治】肺脓疡。
【加减】 风热袭肺型(多见初期)加桑叶、菊花;痈脓型加苇茎、冬瓜子、桃仁;正虚邪恋型(多见后期),加太子参、沙参、知母;热陷厥阴型,加犀角、生地、钩藤、羚羊角;正虚阳脱型配合人参、附子、龙骨、牡蛎。
18.益肾谷精汤(李万山方)
【处方】熟地24克,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2克,丹皮、泽泻、谷精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明目。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来源】李万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加减】肾阳虚,加熟附子9克,肉桂3克,夜明砂、葛根各9克;早泄,加芡实、金樱子各9克;性功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各9克;水肿,加车前子9克;肾阴虚,加枸杞子9克;肝血不足,合四物汤。
19.健脾滋胃方(李孝斌方)
【处方】太子参18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白芍15克,生甘草6克,木瓜10克,丹参15克,生蒲黄15克,莪术10克,生谷芽15克。
【主治】脘腹痛
20.乙肝解毒扶正汤(李明江方)
【处方】柴胡8克,人参8克(另煎),丹参20克,垂盆草30克,蒲公英20克,野菊花20克,麦芽10克。
【用法】
(1)乙肝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服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病情稳定后改服散剂或蜜丸。
(2)慢性乙肝服煎剂,2日1剂,或取本方4剂,制成散剂或蜜丸,每日服2次,分服1月。小儿乙肝减量服。
(3)病毒携带者,煎剂间周服,散或丸剂间月服,至少1年以上,肝功、病毒持续稳定,可停药观察。
(4)服药期间戒烟酒,忌辛辣,注意饮食、劳逸,调畅情志。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疏肝益气健脾。
【主治】病毒性急慢性乙肝,属于肝郁脾虚,气血双损,湿热毒蕴证;乙肝病毒携带者。
【加减】本方是攻补兼施治乙肝基础方,临床可随证加减治疗各证型乙肝。湿邪偏重加苍术、薏苡仁;热邪偏重加黄柏、栀子;毒邪重加板蓝根、贯仲;瘀血明显加桃仁、郁金;胁肋胀痛,加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心下痞满,加黄连、法半夏泄热燥湿,辛开散痞;口苦纳差,加龙胆草、白豆蔻,清肝利湿,醒脾开胃;大便灼热不爽,加黄柏、枳壳,清热燥湿,行气导滞;小便黄赤,加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全身疲乏,腰腿酸软,加炙黄芪、当归、枸杞、女贞子,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慢性乙肝久未愈,加当归、赤芍、醋鳖甲、菝葜、白花蛇舌草,以防肝硬化癌变。
21.温肾益脾汤(李树方)
【处方】党参20克,黄芪25克,芡实10克,金樱子10克,巴戟10克,仙茅25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能】补脾益肾。
【主治】主治脾肾虚损,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22.加味止喘灵(李富汉方)
【处方】炙麻黄、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克,射干、五味子各2克,茶叶1克,生姜1片,葱白半支(为3~5克常用剂量,视年龄大小可适当增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服。
【功效】疏风散寒,宣利肺气,化痰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发热者,炙麻黄改用生麻黄;缺氧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23.百咳汤(李年春方)
【处方】当归、桃仁、桔梗、儿茶、麻黄、杏仁、法半夏各10克,冬瓜仁12克,枳壳6克,仙鹤草15克,陈皮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7天为一个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宜肺化痰。
【主治】百日咳。
【方源】李年春《湖南中医杂志》(1)1989年
24.补气化痰汤(李绍南方)
【处方】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云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主治】久咳
25.凉润通降(李恩复方)
【处方】 当归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乌药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蒌9克,薤白6克,鸡内金9克,三七粉2克(冲服)
【主治】胃络痛
26.降酮汤(李育才方)
【处方】生黄芪4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20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
【主治】消渴厥
27.补益肝脾、摄血归源方(李彦军方)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熟地12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山萸肉10克,阿胶10克(烊化),芥穗炭10克,酒香附10克,柴胡6克,甘草6克
【主治】经断复来
28.茵陈蒿汤加减(李苏方)
【处方】茵陈15克,田基黄15克,金钱草15克,过路黄12克,山栀子10克,柴胡10克,地龙6克,僵蚕6克
【主治】胎黄
29.抗白喉合剂(李正华方)
【处方】竹叶15克,石膏15克,麦冬15克,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牛膝15克,生地21克,白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
【主治】白喉
30.龟甲抗纤丸(李夏亭方)
【处方】炙龟板200g,炙鳖甲100g,炮山甲100g,鸡内金100g,浙贝母100g,山茱萸100g,熟地黄150g,驴皮胶100g,西洋参50g,生白术100g,白芍100g,赤芍100g,参三七100g,炙丹参100g,制莪术100g,水蛭50g,桃仁50g,炙全蝎50g,炙黄芪200g,茯苓100g,建泽泻100g,熟大黄100g研末, 川石斛300g,木灵芝300g,仙灵脾100g,茜草100g,地鳖虫50g,生牡蛎500g,苡仁500g,白花蛇舌草500g,蒲公英500g,苦参300g
【用法】煎汤泛丸,每次10g,每天2次,温水送服。忌食发物,感冒发热期间暂停。
【功效】 健脾祛湿,化瘀消瘕,柔肝益肾
【主治】肝硬化、慢性肝炎属气阴两虚,肝阴内耗,夹有痰湿瘀血互结所致者。
【简介】李夏亭,江苏常州人,1952年出生。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融中汇西,勤于实践,擅长各种慢性肝病、肺病、肿瘤、皮肤病、消化系疾病和温热病的治疗,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辨证论治方法。研制了柔肝降脂胶囊、金虎降酶胶囊、三草冲剂、冬草口服液、软肝化瘀膏、益母生化膏、疏肝健脾散、门冬益肺冲剂等纯中药制剂。开展多项中医药科研,其中《中风高危因素的研究》获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著作2部,参编2部,发表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