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讲解技能的更新与应用

  摘 要:讲解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情感、传播思想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但在新课程下出现了对讲解技能漠视的现象。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浸润下,对初中数学课堂中讲解技能的更新与应用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讲解技能;讲解框架;课本例题
  所谓讲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向学生描述、分析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讲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讲解又称讲授,它是运用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从而充分剖析数学事实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结论等要素,描述数学事实的内涵,揭示不同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领会、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味原则。
  我们不禁反思: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极力追求的、所必须具有的教学基本功是否已没有意义?新课程是不是不需要传统的讲解技能?回答是否定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学”双方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种“教”有为学生创设良好、主动、自主学习氛围的责任,也有向学生传递传播知识信息的任务。而且,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对传统的讲解技能进行更新,提高课堂讲解的效能,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清晰的讲解框架
  教师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按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框架。这样易使讲解条理清楚,引起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把握讲解的脉络,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讲解具有启发性
  教师应把直观、具体的现象、事件,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将其升华为理性的概念和规律。讲解时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应把握讲解的时机及时施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时“开其意”,指导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时“达其辞”,帮助其理清思路、明确认识,学会准确、恰当地表达。在学生“愤”“悱”之时讲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教学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透彻讲解课本例题
  课本上的例题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后精心设置的,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和探究性,其内涵都十分丰富。因此,例题讲解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所以,需要数学教师深入研究课本中的典型例题,挖掘其潜在的价值,进行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既可优化认识结构,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提高学生重视教材,钻研课本的自觉性,提高解题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浙教版八年级(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为更好地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我对例1进行了适当的变式:
  例.已知:在△ABC中,AB=AC,∠A=80°,求∠B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1:已知:在△ABC中,AB=AC,∠A=0°,求∠B和∠C的度数。
  变式练习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
  变式练习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100°,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
  变式练习4: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m°,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
  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讲解使学生深层次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重视语言表达的效果
  数学课堂要想具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富有激情,语言较平淡,不够生动,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程度。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做到:授课时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知识性、趣味性。逻辑严密,富有哲理,数学中的符号语言、几何语言表述规范。为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有意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重视语言表达的效果。
  五、重视获取反馈和及时调控
  在讲解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留意学生的非正式发言,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收集讲解效果的反馈信息,弄清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讲解的程序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上精彩生动的必要讲解并不违背新课改的理念,也不会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不能仅限于形式、流于肤浅,出现教师不敢多讲解、多分析那种矫枉过正的现象。
  当然教师在对传统的教学技能这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新课程下进行保持和发扬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技能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社会,特别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了时代、社会,特别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比如,在新课程理念下会产生诸如:教学任务设计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提升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2]邱红心.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永嘉县乌牛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68974.ht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