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征文大赛 | 《平凡的世界》随笔
起初并没有觉得开头是多么的好,看到后面就对开头那段话多了很多新的理解,好的作品不在于一开头就去堆砌华丽的词藻,就像削苹果,你无论从哪里开始削都不能显示这个过程的伟大与与众不同,你要做的是把它认真削完,当看完整本书任由真心真情在心间荡开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开头的好。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路遥先生是应该是怀着一颗笃定且坚毅的心写下了这个开头,漫长的冬天就要过去可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未来,正如书里描写的那些人历经沧桑迎来的更好的物质生活,可是仍然免不了继续遭受着生活的磨炼,可人们依旧带着迎接温暖春天的希望努力地活着。
作为九零后未经历过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当看到少平吃着黑面膜、丙菜求学,想要有尊严的活着,舍身去救每次奚落自己的同学,无条件的帮助郝红梅,生活的穷苦并没有让他迷失自我,反复看都会被他崇高的人性所打动。
书中的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亲人、爱人拼命的活着,少安为了让弟弟妹妹读书自己放弃读书的机会回家务农,还好他是老天的宠儿,尽管没能和青梅竹马的润叶走到一起,可是天赐予了他秀莲这样一个好媳妇儿,“你笑我跟着你笑,你哭我帮你抹眼泪”,秀莲对少安的爱是无条件的是质朴而又纯净的。书里头这样写到秀莲对少安的感情:
由于她热爱自己的心上人,对这个穷家的确没一点不满意,反而觉得一切都很亲切、很入眼……有文化的城里人,往往不能想象农村姑娘的爱情生活。在他们看来,也许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头脑;没有头脑就不懂得多少感情。可是实际也许和这种偏见恰恰相反。真的,正由于她们知识不多,精神不会太分散,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非常专注,所以这种感情实际上更丰富,更强烈。
看的时候真舍不得少平在黑暗的世界里挖煤,当他在井底一边掏煤一边复习时说出:这种艰难倒是让我的生活得到了充实,人呢,在这种默默地奋斗中,这精神就可以从琐碎的生活中得到升华。我真的觉得震撼,突然想到如今自己的生活,虽然吃穿不愁可是精神并未得到升华,距离理想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少平和晓霞的恋爱是超脱的,他们真诚的爱着彼此,践行着不论贫穷富贵门第等等依然相爱的誓言,包括后来兰香的爱人也是省委副书记的儿子,这种跨越门第的恋爱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很喜欢少平和晓霞的古塔之约,两年之约让这样两个年轻人青春的奋斗岁月充满了期待,尽管最后晓霞不在了,少平依然去赴约了,现在倒是通讯发达了也不时兴这个了,好像是电影《爱在黄昏日落时》中男女主角也有过这种约定。
书里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坎坷的人生,兰花经历了丈夫来来回回二十年的逛鬼岁月最终得以回归家庭;少平在与晓霞刚进入甜蜜恋爱不久后就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子;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拼命帮助这个家过好光景好后却患癌症去世等等。
这样的经历叫人感伤的同时也很感动,你并不知道命运之神会带给你怎样的未来,但是书里面的每个人都在尽力去活,去让生活变得更好。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最怕死的不是那些最富裕或是最贫穷的人,最怕死的是没有认真活过的人。
生命的长河已经度过了四分之一,我也想要努力的去活,尽管是在这样一个被人流推挤着向前的时代,似乎一直也被在湮没在人群中,就像孙少平说的: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可平凡的人也能有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