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中的收放开合与轻重显隐伸缩艺术
摘要:本文我就书法艺术论述了汉字的收放、开合、轻重、显隐、伸缩等艺术规律性,以此来探索书法教学的技巧,从而促进书法教学的提高。
关键词:书法;收放开合;轻重显隐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字,但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拼音文字,一种是表意文字。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我们汉字那样成为最古老的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艺术。以至于我们国人把書法家看得神圣而伟大。全民族都在学习颜柳欧赵的书法艺术,几千年了,这种文化学习拥有无穷的生命力。我们的邻国日本人朝鲜人韩国人比我们国人还痴迷于书法。在这里我只想谈一点书法学习中的辩证法:即收放、开合、轻重、显隐、伸缩的处理艺术。
书法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文明传承,在于其本身技法的不断熟练。好的书法作品,一个是纸好,另一个是墨好,三是笔好,四是技法好。前三者纸笔墨在此不做论述,我只谈谈第四点技法好。
一、 书法艺术中的收放艺术
汉字是方块字,每一个汉字都具有极其美妙的收放技巧。例如“孤”字,这个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但是要处理好这个字的技巧不仅仅笔画的收放问题,更主要的是整体结构的收放处理。写好这个字,首先要从大处着眼,在从小处着手。左右结构的孤字,其中左面的偏旁“子”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处于收的状态,其中的横画要变成斜上提,而右面的“瓜”字则占了整个字的三分之二,在右面处于放的状态,“瓜”字的左撇和右捺则是向两边下方伸展,而其中的左撇由于处在字体的中间部位,与左面的子字偏旁处于交叉部位,所以“丿”要收紧,而右面的捺由于处在右面,所以没有挤兑的地方,所以右捺必须舒展才美观,因此,右捺处于典型的放的状态。类似的字体很多,例如“孩”“孔”“张”“池”“施”都是类似结构。这几个字都是左收右放的结构。
其他的字体也非常讲究收放。譬如上下结构的字也特别讲究字体的收放与美观。譬如“远”字,其中的“元”字处于走之的上方,有走之把“元”驮起来,由于受到走之的制约,所以“元”字的书写需要收敛,而处在“元”字左下方的走之,则承担起基石的作用,因此,走之的写法必须能承担起对“元”的重担。所以,左下方的走之必须是舒展的,必须是放开的。所以“远”字其结构呈现为上收下放的状态。类似的字体很多,例如“道”“近”“奇”“笔”等字皆是上收下放的状态。
还有就是独体字的收放技巧。“大”“立”“木”三个字都是上收下放的技巧,其他的字如“王”“也”“月”“吏”“文”“与”“斤”“尽”也都是上收下放的技巧。独体字上收下放,使整个独体字显得稳重大气,富有动感。
二、 汉字书法的开合艺术。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其开合艺术非常明显
先说全包围的结构的开合艺术。譬如独体字“四”书写的过程,先开后合。先写口字旁的上半部,再写口字里面的小撇和竖弯钩,最后才把口字下面的横堵死。这是典型的先开后合的艺术。类似的字体很多,譬如“围”“国”“画”“田”“固”“园”“困”等字都是先开后合的结构写法。
再说所半包围的结构的开合艺术。譬如“山”字是先开后合,“闪”字是先合后开,“区”字是先开后合,“凶”是先开后合,“司”“句”“訇”“扁”等字都是先合后开。
三、 汉字的轻重艺术
轻重艺术主要表现在汉字的笔画粗细变化上。笔画的粗细意味着运笔的轻重缓急。这种轻重变化就像音乐键盘上的弹奏一样,重音与轻音相互配合才会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譬如“山”字的写法,首先写中间的长竖,有上到下先重后轻,然后再写下面的横折,这一笔画是先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最后一笔竖画是由上到下,由重到轻。这个字体的轻重艺术是:重轻—轻重—重轻—重轻。再譬如“大”字的写法也充满着轻重变化的旋律。其旋律:先是横画的重轻重,再次是撇画的重轻轻,最后才是捺画的轻重重轻,“大”字的书法旋律是:重轻重—重轻轻—轻重重轻。这只是两个独体字的轻重艺术,如果是复合字体,他们的内在的轻重旋律往往繁密复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 汉字的显隐艺术
汉字除了独体字外,其余字体都是有不同偏旁组成的复合字体。所以为了字体布局书写的美观,各个偏旁部首必须互相做出让步,才能达到汉字的美观要求。譬如“材”字,它的左面的木子必须牺牲右面的撇,用小点来代替它,只有这样,在布局上“材”字才会左右协调美观,这样左面的隐起一点,右面的撇才会显现出来。再如“对”字,左面的又字捺画隐起来变成一点,才能和右面的寸穿插结合的紧凑。再譬如简体字“爱”,它原来中间夹着“心”字来,但是后来就把心隐起来了,变成了没有心的爱字。
五、 汉字的伸缩艺术
譬如“皿”字的写法,上半部里面两小竖是典型的缩小艺术,但是底座上的长横却突然伸展开来。“土”字上面的十字是缩小的,但是它的下部却同样伸展开来了。“甘”字上面伸展开来,下面却缩小起来。汉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伸缩的比例要求,汉字的书写要求严格,在方框内如果笔画过多,就必须对许多笔画进行处理,缩小后汉字才显得匀称工整。
(指导老师:李传功)
作者简介:李文竹,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市东营区英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