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共识,就是今天“课堂革命”新起点
任永生
20年的课程改革,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大框架内,各地基层学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许多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学校品牌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并逐渐形成教育界的共识。这些共识的真正价值就是为新发展阶段的“课堂革命”奠定了新的起点。具体来讲,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改变传统课堂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国家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战略后,许多学校把功夫放在课堂以外,课堂上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仍然坚持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课堂下轰轰烈烈抓素质教育,搞各种各样的学生特长班。致使素质教育离开了课堂这个主战场,而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不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课堂,素质教育就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把改革聚焦在改变传统课堂上,探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新途径。
课程建设与课堂建模是课堂改革核心。只有把课程建设与课堂建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课程改革的新突破。课程建设,一方面是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乡土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堂建模,就是构建能够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创学的新课堂模式。课程建设和课堂建模是一个有机整体,顾此失彼就会使改革流于形式。如果用吃饭来做比喻,课程建设解决的是吃什么的问题,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素质的营养餐,课堂建模解决的是如何吃的问题,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中心走向学中心是课堂突破的关键。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课堂模式的创新,都必须坚持以学为中心。传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坚持以教为中心的结果。只要在课堂上以教为中心,就很难放弃知识本位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实现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更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目标。只有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坚持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才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三维目标。过去20年全国各地探索了许多课堂教学新模式,但基本模式都体现了预习、展示、反馈的基本流程,这就是以学为中心教学观念的具体呈现。
评价改革是撬动课堂改革的有效杠杆。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比如教育立场的改变,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创新,但真正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中最核心的就是中高考指挥棒。近年来大家对传统课堂存在的弊端已经形成了共识,对课堂必须改革也达成了共识,但为什么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就是因为中高考的指挥棒改革滞后,让那些采用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刷题、刷卷的教师仍然没有显示出很大的劣势。因此,只有通过以中高考为核心的人才选拔模式改革,才能真正撬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激发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改革动力。
多方联动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改革实效。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教育最微观的一个方面,但课堂教学改革才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只有用小课堂才能撬动大教育,课堂的一端连接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另一端连接着民族的发展与振兴,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最核心地带,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单靠学校的力量很难完成这样的系统工程。改革初期,部分学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领导的变动改革就停滞不前,甚至回归原来的旧模式。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只有做到政府启动、教育部门推动、科研牵动、学校真动、教师行动,才能让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4年开始,国家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提出了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考试制度,考试指挥棒的改变必将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撬动作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了“课堂革命”重大命题,为新时代课程改革吹响了进军的冲锋号,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的改革环境必将激发广大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将掀起一场新的课堂革命。
(作者系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