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条阅读原则,半数以上的人不曾领悟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消遣式阅读和功利式阅读都没有问题,保持阅读习惯,乐意看下去且享受看的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但掌握了这三条阅读原则,同样阅读的人也可以差别很大。本文编译自Medium,原文作者是Eva Keiffenheim,原文标题为3 Principles of Reading Most People Don’t Learn Until Later in Life。看完你可能会感叹:这么多年来,我这是走了多少弯路啊?
图片来源:Pexels
你是否有过打开一本非虚构类书籍后,担心是在浪费时间,最后又合上的时候?如果你总是觉得书里的内容无法帮你生活得更好,那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掌握关键的阅读原则。
完整阅读一本非虚构类书籍大概需要6-9小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时间投资。如果单纯为了娱乐消遣,这些花出去的时间怎么也算不上浪费。但要是你从忙得不可开交的工作中特地抽出时间看《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这种书,那你的目的肯定不单是为了享受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总之,无论你是想利用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还是想将书里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下面列出的三条阅读原则都能给你一些启发,甚至让你觉得“相见恨晚”。
消极阅读无法帮你长久记忆
休息日的上午和朋友一起散步,话题围绕最近读过的一些严肃非虚构书籍展开。当然,一开始你肯定为自己读过这些书而得意,但过后仔细回想又会觉得自己蠢透了。因为对话一旦跳出书籍主题,你其实一片茫然,这才醒悟过来自己原来只记得一小部分内容。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我身上。我可以说出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但如果有人问我相关的拓展性问题,我又答不上来。我有时在想,可能自己就不适合阅读,甚至想过以后再也不看书了。
图片来源:Pexels
以前,我对大脑的工作原理一无所知,但读了12本书外加听了几个小时的讲座后,我明白了人是怎么学习和记忆的。
人脑的工作原理和记录装置不同,书本上的内容不会神奇地印在我们的记忆中。学习的过程至少分三个步骤:编码短期记忆中的信息,巩固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有需要时读取信息。有效的阅读需要结合学习和记忆的两个组成部分:学到的信息本身和帮你读取习得信息的提示。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有想法但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他通常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莫提默·J·艾德勒
怎么做?
下面列出的三个步骤都是有事实依据的,掌握了就能帮你记住任何你想从书本中获取的信息。
第一步,阐述。
用自己的语言转述阅读内容并与已学知识相结合。读到有意思的句子暂停下来,在书页或笔记软件上记录自己的想法。
回答几个元学习(学习如何学习)问题:这个知识和我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在什么情况下我会用到这个知识?怎么把这个知识和我对该主题形成的其他见解联系起来?如果答不出来,那你就没办法用自己的话复述任何信息。学会详细阐述,你就能成为一个思维活跃的阅读者,长久记住新接收的信息。
第二步,检索。
我们不仅可以在联系已掌握的信息时学到东西,在尝试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也能有所收获。检索的作用很有效,因为你在回忆时既巩固了信息本身,又巩固了帮你读取信息的提示。
看完一本书后,根据回忆进行总结:“怎么在三句话之内总结这本书?里面哪些观点是你想记住并 应用的?怎么把这本书和你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也是用这种技巧来记忆知识的。他经常在脑子里回想自己要记的原理和要点。你也可以这样做。每看完一本书就记录下自己的总结,挖掘检索的好处。
图片来源:Pexels
第三步,间隔自测。
读完一本书后隔的时间越长,回忆起来就越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你和朋友讨论时怎么也记不起自己当时观点的原因。不过遗忘并不是性格缺陷,它对学习至关重要。
一周过后再回想自己看过的书。不要看笔记,用脑子回想自己的总结。然后对比两者的认知差距。这样才能巩固记忆和提示,从而更快地进行脑内检索。偶尔重复自测可以帮你快速回想起一本书的内容。
整个过程听起来有点慢又有点紧张,但这就是有效阅读的作用原理,必须这么做才有用。
阅读并不是读得越多就越好
当我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每年我都会设定自己要读特定数量的书。虽然三年来每年阅读52本确实对我入门有所帮助,但这种想法其实适得其反。
专注阅读大量书籍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是快速阅读并没有助益。不同的研究证实,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也会降低理解水平。正如前面所说,理解只是正确知识习得的开始。如果想牢记阅读内容,则需要运用元认知理论(即阅读时和阅读后需要回答的问题)。
因此,要想拓展知识并深入学习,请适当放慢阅读速度。越好的书,阅读速度越要放慢。因为你要学习的所有新信息和概念都需要和你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联系。
在建立我的第一份事业前,业务发展周期每个阶段的相关书籍我都看了数十本。但当我正式开始时,最大的游戏变数成了如何应用阅读获取的书本知识,将其与现实联系起来。
就好书而言,重点不是看你能够读多少本,而是看你能够理解多少。
——莫提默·J·艾德勒
怎么做?
不要太在意阅读的数量。相反,你应该想办法将收获的新想法与生活联系起来。阅读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专注眼下的阅读,思考如何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然后行动。正如拉特纳·库斯努尔(Ratna Kusnur)所说:“整齐堆放在书本中的知识毫无意义,毫无力量,除非你用它来改善生活。”
阅读《高效习惯》(High-Performance Habits)时,当你读到每天清早给自己鼓励这部分,请开始行动,同时记录自己的励志话语。在了解到《沉静是关键》(Stillness is Key)里提到的记录日志的好处后,在床头柜上放支笔和记事本,当晚就开始记录日志。每当发现实用建议时,都应该暂停阅读并开始记录。将其列进待办事项表里,或作为任务项放在特定位置。
阅读不是赛跑,内容越深刻的书,看的时候越应该暂停做笔记。
读到平庸的书应该及时止损
我们可能经常对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因为这无疑是在妨碍我们发掘一本书的能量。但我们如果本着开始读一本书就要读完的想法,很容易让阅读变得毫无意义。劣书很难读,而好书大多通俗易懂。世上好书很多,没必要浪费时间阅读那些劣书。
我用错误的方式阅读了很多年。以前总觉得中途放弃一本书是对作者的不尊重,而且我花钱买了这本书,为什么要伤害作者还让自己白花钱呢?但现在我的想法是:
首先,作者根本不知道你看没看,没必要担心这点。强迫自己读一本不喜欢的书,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其次,沉没成本谬论在影响你的决定。这种心理陷阱绑架你继续花费时间,只因为你已经在上面花了一定的时间或金钱。
但你要是仅仅因为花了钱买书而浪费几个小时读完一本劣书,那相当于在给自己挖一个更深的坑。浪费几块钱哪里比得上浪费人生宝贵的几小时。
怎么做?
你喜欢一本书时通常自己能感觉到。你喜欢它的写作风格,对里面的一些观点会感到惊叹,迫不及待想阅读下一页,甚至盼望着可以读上一整天。
人生有限,不要浪费在劣书上。读自己喜欢的作者,读自己喜欢的类型,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图片来源:Pexels
尽快开始阅读,要是发现自己不喜欢,也可以迅速抽身。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因为中断读一本劣书而感到愧疚,阅读习惯也会随之改变。因为放弃一本劣书,就是在给自己阅读一本好书创造机会。
比尔·盖茨也说,你应该读书,你也有权放弃读书。因为只有自己才最适合评判自己是否应该读完一本书。
放弃大多数书,挑选其中一部分就够了。好书值得看两遍,三遍,甚至一百遍。书和人一样,是会变的。以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曾经可能错过了很多可以发掘的新事物。
结论
阅读可以成为通往更幸福、更健康、更明智生活的捷径。但如果你没有正确理解这几条关键原则,阅读仍然只有消遣作用。
上面提到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下,但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做任何你觉得不适合自己的事情。研究自己的个性,辅以一些其他技巧,跳过对自己无用的部分,自己思考,自己决定。
保留适合自己的步骤就好,其他的都可以无视。无论你使用哪种方法,行动了就会有收获。 只要你保持阅读习惯,就已经走在通往智慧的路上了。
投资界大佬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是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曾说,
我这一生认识的所有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一直在读书的。一个也没有。
译者:潇潇小栗子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