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这2种思维,让自己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
亨利·福特说:“如果你问顾客想要什么,他肯定会说,想要跑得更快的马。”
史蒂夫·乔布斯说:“在你把产品展示给人们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两句话的核心观点在于,你不能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客户的需求,而是需要通过洞察上层目的,了解客户真正想要什么。比如,为什么人们想要更快的马?因为“希望得到快速、安全又便宜的交通工具”。那么,问题的解决方案就不再只局限于“快马”。
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在《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中,细谷功将其称为“元思维”:“元思维就是使自己的视点上升到更高水平,从而洞察到自己在思考时所受到的束缚。”运用这种思维, 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果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时候,工作时间都被浪费在解决错误的问题上。方向错了,越努力,结果就越偏离目标。
在《高维度思考法》中,细谷功运用丰富的练习和案例,来解释如何实现高维度思考:一方面,在垂直方向上,通过Why这个问题,来发现问题的上层目的,进而确定具体的行动;另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类推思考,从看起来不同的各种事物中,发现隐藏的共同点,从而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式,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可以说,高维度思考法的核心就在于发现真正的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一 为什么要培养“元思维”
网上有一个关于家庭财富的问题?一位网友回答说,现在谁家里还没有100万存款。而现实是,很多人工作10年,月薪还不过万,更不用说,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连上学都有问题。
这位网友的观点就是一种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通过“有色眼镜”来看待现实世界,因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是这样的,就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元思维”。元思维对于个人成长那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元思维能带来帮助我们成长的“洞察力”。
在2002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曾说过:“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我们知道有的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还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自知无知对个人成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可能去了解这些未知的领域,才会不断学到新知识。而要发现未知的未知,只能靠元思维,因为元思维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盲点。
图片来源:高维度思考法
第二,元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成见或思维定式。
有人曾说过,有所争辩是因为有所不见。我们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视野狭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盲点。
元思维让我们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时,不要固执的认为对方是错的,而是尝试接受有一些领域是自己不了解的,因此自己也可能是错的。这种想法,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偏见,能够打破我们固有的思维定式。
第三,元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创造性思维
在洞察力和打破思维定式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拥有开阔的视野,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当我们面对新的问题时,会保持开放的心态,从不同的事物中学习到共同的特点,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元思维:一是通过“WHY型思维”追问为什么,发现问题的上层目的;另一方面,借助类推思维,通过将不同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并在新的领域具体化应用。
二 WHY型思维
WHY型思维类似一个剥洋葱的过程,通过提问“为什么”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核心。
如果老板说,请把这个月各部门的费用统计一下。你接下会怎么做?
一种做法是,照单全收,按照老板的要求去收集各部门的费用数据。
一种做法是,先思考费用统计的目的。
如果条件允许,当面与老板确认,如果条件不允许,通过假设性思考推测上层目的。与费用相关的下一步措施,很可能是如何降低费用。按照部门来统计,说明费用在各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分析的时候,可能要关注各部门费用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根据不同的客户或者不同的地区进行数据收集,以便支持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措施。
这两种做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一种做法的人,注重HOW型思维,更关注具体的行动;第二种做法的人,注重WHY型思维,更关注问题的目的,针对目的提出假设,再采取行动。后者更接近细谷功所提倡的元思维。在具体解决问题中,元思维是指首先思考问题本身,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
图片来源:高维度思考法
5W1H一个很棒的分析方法,5W是指Why,What,When,Where,Who,1H是指How,进一步可以延伸为How long、How much等等。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元思维以What为中心,通过Why向上寻找上层目的;通过Where、When、Who、How向下来思考具体采取的行动。其中,Why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因为Why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本身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方面,通过问“为什么”,我们可以重新定义问题。表面的问题可能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Why来发现新的问题。
另一方面,即使问题本身没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Why找到具体行动的线索,找到关注的重点。
图片来源:高维度思考法
除此之外,通过因果关系,Why将过去的原因和现在的结果联系起来;通过追问目的,Why又将现在所采用的方法和未来要实现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其他的4W1H是点的话,那么Why就是能够跨越时间的线,并且Why可以多次使用,很多公司提倡通过问5次“为什么”来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工作中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问“为什么”思考上层目的,比如:
调查:调查结果是为了做什么?这决定了调查的方向。
数据分析:分析是为了支持什么观点?这决定了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呈现方式。
会议: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分享信息?达成决策?这能避免会议变成浪费时间的扯闲篇。
……
三 类推思维
【例题1】
① 哥哥∶弟弟 =姐姐∶()
② 日本∶东京 =俄罗斯∶()
③ 狗∶哺乳类 = 金枪鱼∶()
④ 老鼠∶猫 = 毒蛇∶()
例题1很简单,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思考过程,首先,我们会先找出左边两组词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右边给出的词语进行联想,得出括号中应该填的答案。这个过程运用了类推思维,先抽象出一般关系,再将抽象出来的关系具体化。这是类推思维中“关系的类似”。
我们再来看稍微复杂一点的关系:结构的类似。
【例题2】
1 观察下面3 个正方形,从A ~ F 中选取排在它们之后的正方形
图片来源:高维度思考法
2 找出不属于相同类型的图形。
图片来源:高维度思考法
(摘自《挑战门萨超难谜题》)
这两道题经常会在猜谜游戏或IQ测试中出现,一般用来考察抽象思考能力。因为是三个以上关系的组合,细谷功将其定义为结构。结构是关系的一种,只是更加复杂。关系越复杂,问题就越难,需要的“对关系的模式认知”能力就越高。例题1体现的是“关系的类似”,这两道题体现的就是“结构的类似”。关系的类似和结构的类似是抽象思维的基础,而抽象思维又是类推思维的基础。
从以上例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类推思维的思考过程: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发现并总结“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关系或结构”,将其作为某种模式应用到其他领域。”
我认为,类推思维是一种特别厉害的能力,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我们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一种特点,然后当我们遇到新领域的时候,能够借助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迅速形成一种认识。有时候,我们甚至能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一个崭新的商业领域。
有一个趣闻,说的是Netflix的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他曾经租了一张《阿波罗13号的》DVD,因为超期归还,支付了一笔比买一张DVD都要贵的滞纳金。他因此借鉴了健身房的包月收费制度,创立了以包月制DVD租赁起家的Netflix。这是类推思维的一个典型事例。
在《高维度思考法》中,细谷功还提出了很多练习题,帮助我们锻炼类推思维,比如:
报纸和百科全书的共同点是什么?
复印机和电梯的共同点是什么?
出租车和土特产的共同点是什么?
遥控机和数码相机的共同点是什么?
财务工作与体育竞赛中的裁判工作的共同点是什么?
演员、播音员和翻译的共同点是什么?
……
改变思维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因为忙碌或者压力,不知不觉又变得视野狭窄。细谷功鼓励我们做一个“性格刁钻的人”,通过质疑自己、质疑问题,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来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维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