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精神绽放光彩
今年是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也是航空工业沈飞创建70周年。在这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70年里,从陈阿玉到王刚、方文墨、孙飞,一代代劳模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今,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青年骨干、技能专家、先进生产者不断涌现,沈飞公司已储备培养了5000多名由先进个人组成的雄厚的劳动模范后备队伍。
从2012年,沈飞建立了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始,沈飞公司已经建立了3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包括两个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们同时也是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了行业内响当当的领头雁。
所有工作室的参与职工已达576人,其中中共党员276人,培育各级劳动模范86人,而平均年龄只有39岁。现如今,沈飞公司的劳模工作室已经成为了公司的生产基地,创新平台和交流驿站,充分发扬“传帮带精神”,为沈飞公司解决难题、培育人才。3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关键任务立项329项,127项攻关项目分别荣获航空工业、辽宁省、沈阳市和沈飞公司科技进步奖、十大创新奖、技术创新奖和优秀“五小”成果奖。
走进每一间劳模工作室都能看到无数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记录着每一位劳模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室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个技能工人、技术员成长为全国技能大赛的冠军、航空工业的技术带头人,从公司级的小工作室壮大成省部级、国家级的工作室,荣誉背后都承载着每名劳模多年来的努力与付出,需要坚定的信念、对事业的热爱与钻研精神,以及倾囊相授的无私品格,还有来自航空工业、沈飞公司广阔的平台与有力支持。
在劳动模范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沈飞公司在航空工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系统思考、主动作为,采取 “树”“塑”并举的方法,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劳模培育工程。各级工会组织在劳模培育的实践中,从思想上关怀帮助,从工作上关心支持,使他们从奉献型到攻关型再到骨干型不断成长。
沈飞公司不断完善劳模工匠人才库的数据统计、数理分析等动态管理功能,根据目前劳模工匠队伍结构,制定《航空工业沈飞2020—2024年劳模工匠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举办劳模工匠大讲堂、劳模工匠关键项目攻关擂台赛,帮助每一名职工都能跟劳模学习前沿技术、交流拿手绝活,传承和发扬劳模工匠精神。
沈飞公司在劳模的培育中积极创造条件,舍得投入,持之以恒。为技能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协助他们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定期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为他们提供提升技能、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为技术人才启动了技术专家“六个一”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能上能下的评聘机制,依据公司需求和个人专业特长进行授课培训,形成“师徒型人才链”,带动技术人员队伍能力发展。
多年来,沈飞公司致力于深耕劳模精神土壤,打造航空劳模、航空英模品牌,激励和引领年青一代航空人和其他各行各业的年青人热爱航空、投身航空、建设航空。沈飞公司制作了“央企楷模”王刚和“大国工匠”方文墨的专题片,成立了“罗阳精神”宣讲团队,将沈飞劳模、航空英模的事迹传播到各个领域,让劳模精神、航空精神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由此衍生出的“总装精神”“锻铸精神”“试飞精神”“铁军精神”等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为航空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动力源泉。
劳动光荣、人才宝贵。航空工业沈飞持之以恒的培育人才、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为沈飞公司新时期改革发展凝聚了共谋共建的强劲合力,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字:付潇怡 刘 琳
▌图片:陈 阳 陈维颖
▌编辑:闫 琳
▌责编:王 锋
▌主编:胡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