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得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qǐ)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中庸》
5.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汉)董仲舒
6. 余抄缀众书,撮(cuō)其精要,用功少而所收多,思不烦而所见博。——(晋)葛洪
7.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晋)陶渊明
8.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zuǎn)言者必勾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guǐ),恒兀兀以穷年。——(唐)韩愈
9.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
10.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宋)欧阳修
11.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宋)张载
12. 人思如涌泉,汲之愈新。——(宋)程颐
13.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凡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宋)苏轼
14. 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宋)黄庭坚
15. 论为学曰:逾细密,逾广大;逾谨确,逾高明。——(宋)朱熹
16. 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宋)朱熹
17.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其失。——(宋)朱熹
18. 凡看文字,诸家说有异合处最可观,如甲说如此,且扯住甲穷尽其词;乙说如此,且扯住乙穷其词。两家之说既尽,又参考而穷究之,必有一真是者出矣。——(宋)朱熹
19.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20. 学莫强于立志,莫进于善思,莫害于自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宋)张栻(shì)
21. 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如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宋)吕祖谦
22.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宋)陈善
23. 事事有实际,言言有妙境,物物有至理,人人有处法,所贵乎学者,学此而已。无地而不学,无时而不学,无念而不学,不会其全,不诣其极不止,此之谓学者。——(明)吕坤
24. 学海无涯,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只要读书之人,眼明手辣,心细胆粗。眼明则巧于掇拾,手辣则易于裁剪,心细则精于分别,胆粗则决于去留。——(清)张岱
25.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清)顾炎武
26. 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的方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清)陆陇其
27. 总是读书要有特识,依样葫芦,无有是处。而特识亦不外乎至情至理,歪扭乱窜,无有是处。——(清)郑板桥28.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清)郑板桥29. 某先年只喜看有道理的书,近年来不择书。看诗,便觉诗里有许多理。看史,便觉史里有许多理。如此方好读书。而惜乎已老矣。朱子自廿来岁便是如此,所以无量精进。——(清)李光地30. 大抵看书与读书须画然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清)曾国藩
31. 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世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清)左宗棠32.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梁启超
33. 为学标准贵高,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先以卑陋自足,则难有远到之望。标准之高低,若多读书自见。所患即以时代群趋为是,不能上窥古人,则终为所囿。——钱穆
34. 书易读,亦难读。浅尝易,深入难。见文字平铺纸上,易;见若干文字自纸面浮起凸出,难。见书中文字都是一般大小,易;见书中文字重要性有大小,而如变大或变小,难。顺书之文句之次序读书,易;因识其义理之贯通,见前面文句如跑到后面,后面文句如跑到前面,平面之纸变卷筒,难。——唐君毅35. 对一切人之话与书中思想皆相信者,必至无一真信。这样治学问,永不会有自己的思想,至多只能记得他人的话或书中之文字而已。——此即记问之学。记问之学到家,亦不过等于一人形字典,人形辞书,此之谓读死书,听死话。人之自己的思想之开始,是疑他人之话,疑书中所言,亦疑自己之意见思想,恐怕不对。而对相异相反相矛盾之思想,求一抉择,求一会通。——唐君毅
36.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林语堂
37. 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就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陶行知
38. 博览群书而匠心独运,融化百花而自成一味,皆有来历而别具面目。——钱钟书
39. 古人、外国人和现代人作书的好像是都不会把话说完、说尽的,不是说他们“惜墨如金”,而是说他们无论有意无意都说不尽要说的话。越是啰嗦废话多,越说明他有话说不出或是还没有说出来。那只说几句话的就更是话里有话了。所以我就连字带空白一起读,仿佛每页上都藏了不少话,不在字里而在空白里。——金克木
40. 我不爱读那种塞进长篇大论的前言后记的书,好像被人牵着鼻子走。读了那样板着面孔的前言和啰嗦的后记,常常叫人生气。而且加进这样的东西,书就卖得很贵了。——汪曾祺
41. 所有的作品都存在缺点,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要去关心作品中的缺点,应该关心优点,因为别人的缺点和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余华
42. 我还做了一个工作,把海明威的东西拿过来,夜里没事干的时候,拿一张纸、一支笔,把他的小说整篇整篇地往下捋。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片叶子,你说这个叶子是怎么长起来的呢?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叶子已经枯了,那你就拿在手上抖一抖,除了脉络,别的都掉光了。回过头再看叶子,简单了。——毕飞宇
43. 我坚信文字只可能呈现出两种存在——“有力量”的存在和“没有力量的”存在。“有力量的文字”必然蕴含着“摧毁一切”的能量,无论这能量试图摧毁的目标是“感知的愚钝”,是“诘问的苍白”,是“想象的匮乏”,是“思想的偏狭”,是“道德的伪善”,还是“自我的陈旧、呆滞、局限”。——王强
44. 那些终其一生于读书和靠书本获得智慧的人,就像那些凭旅行指南了解一个国度的人一样。他们可以对大量事物都采撷到一些信息,但在根本上,他们并不具有对该国度究竟如何的连贯、清晰、全面的知识。相反,那些毕其一生于思考的人就像那些亲自访问过该国度的人,唯有他们才真正熟悉这个国度,具有关于它的连贯知识,而且才真正在这个国度中流连忘返。——(德)叔本华45.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美)W·H·奥登
46. 世界上只有一种类型的故事,你的故事。——(美)雷·布雷德伯里
47. 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假如说在我这个年纪死了,那么他只活了一种人生;而我却体验了拿破仑、恺撒、达达尼昂的多种人生。因此,我一直鼓励年轻人读书,因为这是一条拓展记忆容量、极大地丰富个性的理想途径。那么,到生命终点,你得以体会了无数种人生,这是项了不起的特权。——(意)翁贝托·埃科48.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意)卡尔维诺
49. 从本质上说,人们并不对其他人感兴趣。只有艺术作品能够真正地使他们沟通。——(匈)凯尔泰斯·伊姆莱
50. 一部真正优秀的小说,必然具有自己的秘诀,这个秘诀同样藏守在那些与发现这个秘诀的作家相对应的读者身上。——(匈)凯尔泰斯·伊姆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