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牙痛

龋齿牙痛
    [概述]
    概念  龋齿是指牙体被蛀蚀,牙齿逐渐毁坏崩蚀而成龋洞的一种口腔常见病。多因
口腔卫生不良,嗜食膏梁厚味,牙齿被污秽侵蚀而致。
    历代文献有不少关于本病的记载,名称繁多。如虫蚀牙齿、蛀舯.舯牙、舯孔,齿
舯、蛀牙、虫牙、烂牙等都是龋齿的别名。

[病因病机]
    龋齿病因在于虫蚀。然“虫”的产生则多是毒气与湿热相搏的结果。古人所谓“牙
虫”.实际就是病原微生物,只是限于当时条件.无法作细致考究罢了。本病病因病机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
    一、阳明经虚,风热犯齿  手足阳明经脉入于齿。平素饮食失节,或劳倦损伤.或
吐泻太过,均导致手足阳明经虚,齿髓不苯,牙车夹风热之邪乖机犯齿.龋蚀齿体,遂

成龋齿。《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一》说:“齿龋之病,  由凤热邪气,客子手足阳明二
经。”
    二,胃畴湿热,郁久蚀齿  口腔卫生不良,平素嗜食膏梁厚味,或过食糖质,牙齿
污秽,当胃腑积热,上冲于口齿之间,湿气乘之,湿热相搏不散.  困结口齿,郁久生腐,
以致牙体被虫蛀蚀。《辨证录。卷之三》指出:“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作疼.如行来
行去者,乃虫疼也。不知过食肥甘,  则热气在胃,  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
湿热相搏而不散,乃虫生于牙矣。”
    三、肾阴亏虚.齿髓不固  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久病耗伤,或房室不节,或
失血耗液,均导致肾阴亏虚,髓弱骨枯,骨枯则不能固齿。齿不固则易为虫蚀而生龋齿.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九》说:“牙齿历蠹者.肾气虚弱.骨髓不固”。
    [临床诊断]
    症状:龋齿症状,根据龋蚀的深浅而不同。轻者一般无症状或稍有痠痛感;病变深
者,牙疼时发时止,遇冷、热刺激疼痛加剧。若损及牙体络脉时,病牙呈自发性阵发性
剧痛,令患者涕泪俱出,夜不能安。
    检查:因龋坏程度不同,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龋蚀表浅者,可见患牙表面黄褐或
黑褐或暗灰白色,病变处粗糙,变软。龋蚀较深者,可见牙体被蛀蚀成洞,龋洞呈白垩
色、黄褐色或黑褐色。用探针探测时,患牙有酸痛的感觉,但刺激除去后,症状即可消
失。龋蚀深层者,可见龋洞较大,用探针探测时疼痛明显,有时可见牙齿周围肿胀。
    鉴别诊断:龋齿牙痛应注意与面痛相鉴别。面痛,即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突然
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痛时面肌抽动,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突然停止。间歇期内,患
部多无异常感。检查时可能发现面部有疼痛敏感点存在,触摸该点可引起面痛发作。龋
齿牙痛重者,其疼痛性质与本病相似,但夜间痛甚,检查可见患牙,患牙对冷热刺激敏
感。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外感风热    .
    证候;牙体被蛀蚀成洞,病牙痠痛,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或有发热,微
恶风,  口渴,舌质红,苔白干,脉浮数。
    病机分析:由于阳明脉虚,牙虫夹风热邪毒侵袭,攻入牙齿,伤及骨髓,故牙体被
龋蚀成洞,病牙酸痛。风热为阳邪,故患牙得冷则痛减,受热更助风火而痛增.阳热伤
阴则口渴。发热,微恶风,舌质红,苔白干.脉浮数均为风热外袭在表之象。
    2.胃腑湿热
    证候:牙体被蛀蚀形成深龋,病牙疼痛,牙周龈肉红肿时发时止.遇冷、热、酸、
甜刺激疼痛加剧。损及牙体脉络时痛不可忍,涕泪俱出,夜不能安。全身可伴烦热口渴,
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分析:  由于多食厚味肥甘,湿热蕴积胃肠,热毒上冲口齿,  以致生虫损齿.故
牙体被蛀蚀成深洞;洞深伤及牙髓脉络,故遇冷、热、酸、甜刺激疼痛加剧,甚致痛不
可忍,涕泪俱出,夜不能安。烦热臼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证。
    3.肾阴亏虚型

证候:牙体被蛀蚀成洞.病牙隐痛。齿长摇动,牙齿污黑。或有头晕眼花,耳鸣,
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病机分析:肾阴不足,齿失所养.故牙体被蛀蚀成洞。肾阴虚,虚火上炎。故病牙
隐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失所养而牙齿不固,故见齿长而动摇。肾
色外露,故牙齿污黑。肾阴虚,髓海空虚,则头晕耳鸣,或阴精不能上注于目,故目视    .
昏花。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痰软。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是阴虚的表现。
    二、治疗    ,
    (一)内洽法
    1.外感风热    .
    治则:疏风清热。
    方药:薄荷连翘方加露蜂房。方中薄荷、牛蒡子、银花、连翘疏风清热;竹叶、绿
豆衣、知母、生地清热凉血,露蜂房杀虫祛风止痛。合用则风热散.疼痛止,龋齿诸证
皆除。    .
    2.胃腑湿热      
    治则:清热燥湿。
    方药:清胃汤,加露蜂房、海桐皮。清胃汤能清热燥湿,凉血止痛。加露蜂房、海
桐皮以解毒杀虫,祛风化湿。临床上亦常用清胃散。取其清热泻火,凉血止痛之功。
    3。肾阴亏虚
    治则: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方药:知柏地黄汤。本方以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知母.黄柏清热降火以止痛。
    龋齿主要症状为牙痛,临床应根据牙痛的情况,加减用药。兼有头面掣痛者.加薄
荷、白芷,细辛、川芎以祛风止痛。兼烦渴多饮,大便秘结者,加石膏、栀子、大黄以
泻热止痛。牙痛反复者:加丹皮、栀子清降虚火以止痛。
    (二)外治法  最常用的外治法有含漱法、咬法、充填法、拔牙法等.
    ].含漱法;主要用辛散辟邪.解毒杀虫的药物汤剂于口中含漱。
    露蜂房散,煎汤含漱,每日3-4次,  以解毒杀虫止痛。
    莽草散方,煎汤含漱,每日3~4次,以辛散止痛。
    露蜂房、白芷、细辛各等量,煎水含漱,  以解毒杀虫止痛。
    2.咬法  主要用辛散止痛的药末或药丸以绵包裹,放在痛处咬之,或将药物塞入
龋洞内。
    以白矾丸置于痛处咬之,每日4-5次,以辛散止痛。
    牙疼散,置龋洞内,每日2~3次,以解毒杀虫,辟邪止痛。
    荜拨或没食子置龋洞内.以辛散杀虫止痛。
    此外.还可用药物外涂。如用细辛、生半夏、生草乌、生南星各5克,薄荷,樟脑
各4克.共研细末,浸泡于75%酒精100毫升中3天,后取浸液擦患处,有消肿止痛的
作用。
    3.充填法  银膏填补龋洞法,方法是将白锡和银箔及水银合炼如银时充填之,阻止
病患向深层发展,或将辛散药物置龋洞内.  以蜡封固。可用有舯孔疼痛方、疗龋齿方等。
充填于龋洞内.每日1次,以杀虫止痛。

4.拔牙法  对因龋齿丧失咀嚼功能,无法保留的病患牙可予拔除。
    (三)针刺疗法  主要选用手足阳明经穴位。每次各选1~2穴,每天针刺一次。属
于实证者.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属于虚证者,用补法。上前牙取合谷、人中、迎香穴;
上后牙取合谷、下关、颧戮尺;下前牙取合谷,承浆穴,下后牙取合谷、.颊车.大迎穴
风热甚者,配外关、风池;阴虚者,配太溪、行间。合谷、迎香清手阳明之热.。:大迎、
颊车,下关疏池足阳明经气。承浆、颧戮、人中可宣通局部经络而止痛。外关、风池.
疏解表邪,有祛风泻热作用。太溪补肾阴,行间泻肝火。   
    (四)民间疗法 
    1.地胆头猪瘦肉汤  每次用地胆头30克(鲜地胆头用90克),猪瘦肉150~200
克,加清水4碗煲汤,煎至2碗,伽食盐少许。一天内分2乍3次饮用。有清热凉血解
毒的作用。适用于实热龋齿牙痛者。  
    2.入地金牛煲鸡蛋  每次用入地金牛根15克,鸡蛋1个,加清水2碗同煎,蛋熟
后去壳再煮片刻.煮成1碗.饮汤食鸡蛋。有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3.用花椒适量煎汤漱口,有聿散止痛的作用。   
    4.花椒1粒,放龋齿上,用力咬住.或用花椒末塞入龋洞,有杀虫止痛的作用。
    5.川椒9克、烧酒50毫升,浸泡10天.过滤去渣,用棉球蘸药酒,塞龋洞内可止
痛。   
    6.丁香油,滴牙疼处,以杀虫止痛。
    [转归及预后]
    龋齿早治,不但牙体组织破坏少,患者痛苦少,而且疗效也好。因为此时龋蚀较浅,
不引起任何继发病。若失治或误治,龋蚀继续向深部发展,则引起牙髓病、牙痈、牙槽
风等证,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   
  [预防及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纠正儿童睡前吃糖果点心或其他甜食的不良习惯。   
  3。选择含有中草药药物牙膏刷牙,以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4.定期检查,发现龋齿及早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