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涛原创散文丨回家坐车那些事儿

回家坐车那些事儿

文/冯涛

2019年11月26日,鲁南高铁通车运营,沂蒙革命老区接入全国铁路网,山东省内高铁实现环形贯通。日照至曲阜间最快运行时间由过去的3小时13分压缩至1小时14分。沂蒙老区人民圆了高铁梦!高铁改写了老区人民出行方式。

作为工作生活在青岛,老家在临沂的我,于11月30日就迫不及待共享了这份喜悦,开启了新时代的返乡之旅。出行之前,不用出门,不用排队,用手机在网上预订好车票。出发当天是个星期六,除了盼望返乡的心情有些热切,其他如同平日,没有因出远门而有的紧张与不安。早饭过后,提上行李箱出门,5分钟到达公交车站乘上公交车,15分钟后换乘地铁2号线,经15分钟后到李村站实现站内换乘地铁3号线,约10分钟到达地铁青岛北站,出地铁经扶梯上一层就进入高铁候车室。短暂等候之后,凭购票证件(我是身份证)刷证进站乘车,11时准时出发。车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座位宽敞舒适,设计非常人性化;空调温度宜人,有些冬日里春的气息;车内广播报告着车次及驶发方向,曲调优美的播报让人听着舒服;乘务员服务周到,提示注意事项,告知热水及餐饮供应。举目车窗外,看到了远处的海天一色,广袤的田野,令人心旷神怡。大约12点钟就驶出了青岛地界,12:33到达日照西站,之后速度更快。12:41到达厉家寨站,我想到了毛主席在62年前曾为这里做过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13:12到达临沂北站。走出车厢首先看到的是造型意向为疾驶的高铁,整体流畅,动感十足的高铁临沂北站站房。据介绍是山东省第三大高铁站,全国地市级最大高铁站,是鲁南高铁核心枢纽站。三弟夫妇开私家车接站,20多分钟即到达市区住处,赶上中午就餐时间。在家度过一个周末之后,乘高铁原路回到了青岛,圆满体验了一次高铁返乡之旅。给我的切身感受是方便、快捷、舒适,令我不禁想起40年来回家路上坐车那些事儿,从拖拉机到高铁的飞跃超出了我的想象。

坐着拖拉机进城。

1979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3年,也是我连续赶考梦想成真之年。学校在泰安市,第一次去报到,我骑自行车提前到临沂长途汽车站买车票,记得是早晨6点多发车。原计划在前一天骑自行车进城等车,临行前两天有人告知,大队决定用村里仅有的一台手扶拖拉机送我进城坐汽车,爹娘很高兴。那台拖拉机主要是耕种农田使用,只有遇到刮风下雨,时间紧急到公社开会的特殊情况时大队书记才能坐一下,宝贝得很。这是大队给了我一个特别的奖励,也是给了爹娘一个很大的面子。出行那天,在家里人的前呼后拥和邻居们的围观下,我坐上了拖拉机向送行的人招招手离开家乡。听着“嘣嘣嘣”的声响,感受着比自行车快很多的速度,有些自豪和高兴。经过一个多小时到达临沂五里堡长途汽车站,按时坐上了汽车。那时临沂去泰安有些盘山路,多弯且狭窄,上下坡也多,行驶比较慢。遇到对向来车,双方错车比较困难,车轮有时悬到路边,让人都不敢看,一路提心吊胆。途中会停车让乘客方便一下,中午在新泰一个路边小饭店休息一会儿,司机进去吃饭,极少的乘客会进店买点吃的,多数人吃自带的干粮,我吃了娘给煮的熟鸡蛋。经过七八个小时,汽车到达泰安站,我找到了学校的接站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长途,也是第一次坐汽车。

第一次坐火车走了半程回家的路。

入校办理了学生证,从学校到家一年两次往返可以买半价火车票,汽车不执行这种规定。那时临沂地区不通火车,临沂的同学很是遗憾。有一年寒假,大雪给了临沂同学买半价火车票的机会,但是由于绕道路远,火车票再加上汽车票花钱更多了。大雪天气,盘山路危险,泰安去临沂的长途汽车停运,我们乘火车去兖州,次日坐汽车回临沂。从泰安上车,火车严重超员,硬挤上去根本没有座位。走道上都是人,座位底下除了行李有人躺在地板上,我站了一路,把包就放在自己的脚旁边。天黑了才赶到兖州汽车站,候车室晚上要清场关门,又没有钱住旅馆。为了不夜宿街头,最后是8个同学订了一个旅舍房间,想有个暖和地方凑合一晚上。旅舍查房发现后不允许,只留下两个人住,其他人冒着严寒到室外健步走,然后分散潜回房间。为避免再被查房的发现惹麻烦,次日清晨起早赶往兖州汽车站,成为第一批候车人,坐上了发往临沂的汽车。车上冷冰冰,穿得也不暖和,腿都冻麻了,到站下车都不会走路了。那次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没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坐过城市三轮车,火车上站的比坐的多。

毕业去工作单位报到,从泰安到济南不算远,基本是一路站着乘火车,同行3人有一人抢到了座位,偶尔换着坐一会。到达济南下车后,由于不知道单位住址,我们把行李放在寄存处,3个人背个小包一边步行一边打听。上个世纪80年代初,银行知名度不高,知道省建设银行的人就更少。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明白人,把我们指到了经三路纬一路的省人民银行,在那里才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在经四纬八465号。一溜小跑找到了省建设银行人事处,说明我们的行李还在火车站,人事处高处长给行政科打电话,安排了一个临时工蹬上三轮车帮着拉行李。去火车站时是空车,我们走的速度赶不上三轮车,蹬车的小伙子就叫我们坐上去,考虑拉上3个人重我们不好意思,经过一番推让3人还是坐了上去。那是我第一次坐上城市三轮车。

参加工作不久,我又坐过一次火车从济南去泰安,也是一路站着。陕西省分行投资处和会计处的两位处长(年龄都比较大),来山东看望省分行陈副行长,并请其介绍去泰安考察泰山索道建设相关情况。陈行长热情接待后对两位老处长说,行里无汽车送只能坐火车去泰安了,请多谅解。那时行领导是4位,共有2辆轿车,说安排不开确是实情。我奉命陪同去泰安,买的票不能对号入座。一上车我抢到一个座位安排一位客人坐下,随后我就打听最近下车的人,发现目标就约定好并站在人家附近等座,总算在中途为另一位客人找到了座,我自己一直到泰安站也未等到座位。几次坐火车的经历给我的印象就是,看上去座位不少,但站着的人比坐着的人还多。

回家结婚坐了一次人情车。

1984年春节前,为配合单位给年轻人搞集体婚礼仪式,我把原定“五一节”结婚的计划提前了。由于婚期提前,加之我那个时段工作忙,新房没有准备好,婚礼仪式中“把新人送入洞房”环节,我和夫人就各自回办公室上班了。忙过工作打算和媳妇一块回老家过春节,济南回临沂的春节车票买不到了。幸亏老乡王老兄托其在济南站开车的弟弟帮忙,才确保春节前能回临沂。带的行李比平常回家时多一点,我于头一天晚上骑自行车把部分行李送到长途站寄存。出发的时间比较早,从住处到车站比较远,乘最早的市内公交车也来不及。只好请同事起个早五更骑自行车帮我带部分行李,我骑自行车带着我媳妇,送到车站后同事骑一辆牵一辆把自行车带回单位。在汽车总站门外上车,老乡兄弟给安排了个长途车替班司机的座位,叫我先交上20元钱放在驾驶台前,以备交运公司有关人员途中检查。汽车到达临沂时已是下午,司机让我和媳妇在站外提前下车,20元钱又递给了我。二弟早已到临沂长途车站等着,告诉我需要第二天早晨从临沂启程回家。按风俗我领着新媳妇回家结婚要在上午迎进门。我找到临沂地区中心支行,大多数员工都放假回家了,我们在同学的单身宿舍住下,第二天是大年三十,一大早地区行的行政科长等人,安排我们坐上行里的北京212吉普车,并转达了地区行李行长的话,让小冯坐着小车领着媳妇回家,叫他爹娘高兴高兴!路上司机还告诉我,行里仅有这一辆小车,李行长稀罕的不得了,不舍得让车跑长途,出差去日照(当时属临沂管辖)都是坐长途汽车。原来计划大年三十这天行长坐上心爱的吉普车到行署及相关部门拜年,把车让给我坐了,自己只能骑自行车去拜年……行长的用心令我爹娘高兴的合不拢嘴,也让我永远忘不了来自家乡人的关爱之情。

为两个年迈的父亲生病求朋友出车。

上世纪90年代初,公共交通状况有了改善,单位车辆增多,部分个人购买了私家车,大多数人家用车还很不容易。1992年初秋,岳父因脑血栓后遗症半身偏瘫,在华丰煤矿医院转其老家青州静养,大姐让我想办法找个车。几乎是同时,临沂老家电话告知我父亲重病需要马上手术。事发突然让我一时犯了难。两个父亲同等重要,都很紧急,我分身无术。我在济南,去青州和临沂又是两个方向,无法兼顾。无奈之下,只好请泰安的朋友出个面包车,到华丰煤矿医院接上岳父,经过济南时拉上我,把岳父送回老家。安顿好岳父已黑天了,计划连夜向临沂赶,青州的同志考虑去临沂的路况,中间有些山路夜晚行车不安全,建议次日一早出发。尽管心急如焚,但想想请朋友出车,我还是接受了朋友的劝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发车,在父亲手术前赶到临沂地区人民医院……那次请朋友出车解燃眉之急,我至今记忆如初。

为病危的老娘私家车在冰雪中行进。

2000年之后,私家车开始多起来,我家也有了自己的轿车,崭新的本田小车开进了家。私家车给回老家提供了许多的方便和舒适,说走就走,出行时间自己说了算。带东西省事,不用过多包装,搬到车上就行。乘坐舒适,冬暖夏凉,无人拥挤……新车第一次开回老家,不懂车的老娘也是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研究了一番。请娘坐上试坐了一程,坐长途汽车容易晕车的娘竟然没有晕的感觉。自己有了车,回老家看娘的频率提高了许多,每次回家都给娘带来了开心和快乐,作为子女的我们也释放一下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和不快。汽车出行也有局限性和不足,甚至有些难题靠汽车没法解决。节日出行的堵车记忆犹新,在首次节日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时,车流量爆棚,加之事故添乱,造成拥堵,我从青岛出发,本来计划回临沂吃中午饭,却成了回家吃晚饭。冰天雪地天气跑高速也令人胆战心惊,2015年冬天,山东境内特别是沂蒙大地有场多年少有的风雪降临,已在临沂人民医院病床躺了数月的老娘病情加重,医院发出病危提醒。接到弟弟的电话,我和夫人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最快的自驾车出行方式。在青岛市区,前车走过,有迹可循,比较容易。出市区大风将雪吹到路边,谨慎驾驶,还算顺畅。出青岛进入临沂地界,雪情超出了想象,雨夹雪又遇急剧降温,路面结冰后又覆盖积雪,这样的路面极易打滑发生事故。夫人数年前在高速路上,因一小块类似路面而发生过较重的交通事故,心中留下阴影,往后想起此等情况,似乎条件反射,本能的打怵,不敢冰雪天出行。极目远望前后不见车辆来往,左右一片白雪茫茫,像我在东北工作时见过的雪,像极了儿时家乡下过的大雪。见此情景,我提出换我开车,夫人没有回答。是啊,平时天气好的时候,对我的车技都不放心,此等路况我肯定不是合适的司机。夫人全神贯注,慢慢前行,汗珠出现在脸上,我知道出汗与车内温度无关。我本能的说着“慢慢来不着急。”如此行驶了约一个小时,车停了下来,前面是一个两头山岭中间是老河道的路段,雪格外的深,没有丝毫被动过的痕迹,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惧,有前进不敢,后退不能的无奈……想到病重的老娘,夫人擦把汗,喝口水,定定神,神情高度紧张地发动了车,向着娘住院的方向出发。平时不足3个小时的车程那次用了5个多小时。看到了老娘后,夫人连饭也没能吃,就躺倒了。那时,我们对能坐高铁回家的人们极其羡慕,对我们回家能坐上高铁充满了向往……

抚今追昔,无比感慨,这正是:

铁牛载我出乡关,

常忆乘车数度还。

弹指已圆高铁梦,

一朝开进沂蒙山。

(2019年12月26日)

【作者简介】冯涛(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原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巡视组副组长,建行青岛分行行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