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自慨
自慨
总是身如不系舟,三生宿命竟相犹。
十回迷目随来往,九度违心任去留。
睹世安须知本末,识人岂许辨春秋。
青丝无奈梦中老,漂泊何时至尽头?
【注释】读唐李商隐《无题》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记于2021年5月1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身家总是像一篷不系之舟,三生的宿命竟然一一相犹。十回都是迷失了眼目随波逐流地来来往往,九度都是在违心中任凭或去或留。看世界哪里需要知道始终本末,判断人哪里会允许去辨别善恶春秋。一片青丝无奈何在梦中渐渐苍老,一生的漂泊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尽头?
首联中的“不系舟”,指飘荡的船,比喻漂泊无定,见唐代诗人李白的《寄崔侍御》诗:“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又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想东游五十韵》:“去去无程客,行行不系舟。”还有唐代诗僧拾得的《诗》:“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
这一联中的“相犹”,意思是相同,见清代学问家李渔的《奈何天·隐妒》:“愧只愧命不相犹,花枝对面难竝。”
颔联中的“迷目”,即“迷眼”,指迷失了视线,见唐代诗人卢鉟的《勖曹生》诗:“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尊前有恨惭卑宦,席上无憀爱艳妆。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游蜂采掇何时已,只恐多言议短长。”又见宋代诗人姚勉的《送胡从甫刘仲山入京》诗:“我悲日色谩迷眼,君喜朱衣皆点头。”
颈联中的“春秋”,指编年体史书名,相传是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后人便借其意以“春秋”指褒贬,如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乙未渡淮点军登寿春南楼》诗:“曾向春秋识此州,西风吹袂过淮头。人还故老衣冠喜,我为中原草木愁。屹若长城今重镇,弃如敝屣昔轻谋。功名不是吾曹事,且对空山徒倚楼。”清代学者和邦额的《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又见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郭生》:“ 王(王生)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