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大雨过后,是低头看路,还是抬头看天

下过大雨后,会出现这样两类人:

一类是选择抬头看天,那他看到的就是绚丽多姿的彩虹,万里的晴空;

一类是选择低头看地,那他看到的就是泥泞不堪的道路,无限的绝望。

王阳明是属于前者。

1

大雨过后,抬头看天 

在他二十八岁时考中了进士,便留在京城当官,三十三岁时又担任山东的乡试主考官,看来仕途还挺顺利的。

然而到了三十五岁时,王阳明却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瓢盆大雨”。

当时王阳明看不惯宦官刘瑾当政,便向皇帝上书,因而触怒了刘瑾,导致他被廷杖四十,还被贬贵州龙场,去担任驿站的驿丞。

古时候,驿站是官府为了方便传递文书而设立的一个中转站,驿丞则是驿站里的一个小官,根本不入品级。

在王阳明离开京城之后,刘瑾心有不甘,于是暗派杀手,伺机加害王阳明。

路过钱塘江时,王阳明丢下衣物,假装投水自尽,随后搭乘商船去往舟山。

可惜途中又遭遇飓风侵袭,就这样王阳明被大风刮到了福建的边境。

在他上岸之后又连续跑了几十里地,晚上他到一个寺院请求借宿,却被和尚拒之门外了。

无奈之下,王阳明只能找一个人没人看管的破庙来歇息。

大半夜突然有一只老虎来了,它绕着走廊一直大声吼叫,但却并未进去。

第二天一大早,和尚觉得王阳明肯定已经被吃掉了,但没想到王阳明依旧酣酣大睡,和尚喊了几遍才醒。

这令和尚非常吃惊,他说:“您一定不是平凡人吧,不然老虎为何不吃你呢?”于是就请王阳明进了寺里。

在寺里,王阳明遇到那个曾经有一面之缘的道士。

道士替他占了一卦,得了“明夷”卦象,并且告诉王阳明“君子利艰贞,晦可明”。其意为君子只要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贞操,那他一定能度过难关,终将会除去黑暗迎来光明的。

于是王阳明决定先去南京看望一下自己的父亲,再去贵州赴任驿丞。他离开之时还在寺院的墙壁上作了首诗。其中这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令人印象深刻,可见王阳明将这些凶险艰难都当作了天上的浮云。

2

君子居易以俟命 

当王阳明抵达龙场驿站的时候,迎来的又是重重困难。房子没得住,人生地不熟,跟当地的老百姓又无法沟通。再加上水土不服,跟来的随从们一个个都生病了。

王阳明细心照顾生病的随从,不仅给他们做饭还会唱歌解解闷。除此之外王阳明开辟荒地,跟当地百姓沟通,给他们传授自己的知识和技术。

即使环境如此恶劣,王阳明还不忘静坐,并且时刻思考古代圣贤们遇到这样的环境时,是如何做的呢?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王阳明顿悟了,他明白“圣人之道,本心自足!

从此诞生了一门“心学”,唤醒无知的人类,这也就是思想史上最为著名的“龙场悟道”。

久而久之,王阳明与乡民们相处得很融洽,大家还特意为王阳明建造了“龙岗书院”,引得周围的学子前来求见。

这一切都给他日后迅速的复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雨过后”,王阳明选择“抬头看天”。他的这种大智慧就是“君子居易以俟命”,能够在艰难的困境中,保持自己内心平静,并且继续努力改变现状,以不变应万变,等待着机会的降临。

“居易”就是以平常心去面对一切,“俟命”绝不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消极态度,而是一种坦然淡定的大智慧。 

“抬头看天”的王阳明终于悟了道,在“独善其身”后,他还要“兼善天下”,于是就在龙岗书院题写:“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王阳明觉得,自己日复一日地不断努力,使得内心在逐渐强大,龙场这个小地方已经不再能拘束住他了。

果不其然,没多久王阳明就离开了龙场,走上一条更辉煌传奇的人生道路了。

由此可见,“大雨过后,抬头看天”这种智慧,是在隐忍等待,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拿得起、放得下,更是在反向自身,用心参透,来使得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更加慈悲善良。

3

人到绝境是转机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望。

有些事,挺一挺,就过去了;

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

谁的人生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有艰难和险阻,甚至是人生的绝境!

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提起褚时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71岁的时候从一代烟草大王沦为阶下囚,已经处于绝境之中了。然而,他却能够绝地反击,75岁的他人生又重新开始,再次创造了神话——“褚橙”。

褚时健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当你置身绝境时,只要能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那么你身体里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化绝境为佳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