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梦想一次插上翅膀的机会
俗话说七月流火,在东海岛的感觉就是,这话真不是盖的。除开了台风欲来时的暴雨倾盆,剩下的所有日子,都是赤日炎炎的生活。这里海拔最高的地方约有118米,其它地方几乎就跟一马平川的平原一样了。
在开营前两天,一场今年最大的暴雨令我们几乎就对营会有了“怀疑人生”的念头。到开营的前一天晚上,还在担心地看着乌黑的天际,祈祷明天下得小一些,再小一些。
“得偿所愿”开营时虽然还有微雨,但对我来说,却是莫大的幸福。营员们几乎都在约定时间里准时到来。志愿者们也摩拳擦掌,两天来的准备,让她们很是期待这第一场的相会。
一些熟络的学生和我打着招呼,虽然碍于志愿者的“陌生感”,他们只是用小眼神时不时地飘来飘去,再古板的我也应该能够明白那个小心思。每每此际,我总别过头去,“请漠视我的存在”。
“破冰”一如既往地成功。志愿者越放开,营员们就越投入。一个热情奔放的自我介绍,很容易就能融化营员们心中的坚冰。更何况大家都有几分陌生的熟悉感,很渴望去了解和认识对方。而每次小组的第一次团建——组名设计,也是很关键的,这时候,当志愿者和营员们融洽地交流时,年轻的心,不自觉地就接近了。事实上,这次破冰里,几个环节都超过了预期的时间,导致最后的小组游戏被压缩到零,这是从未有过的,然而,这并不重要,每个人在“破冰”里,都留下了那么爽朗的笑声,留下了那么开心的自己,缺一个环节有什么呢?
好几个志愿者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当然也是第一次站上讲台,难免紧张,难免会把握不好。“每一次营会,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们的成长平台。”多年来无论在哪里做营会,我都希望把这个平台向二者敞开,而不是仅仅“给予”一方。营会的本身,不应沦为商业的奴隶,也不应成为车间里的流水线。它必须是一个共生共长,随时更新,活力四射的个体。就像“活水”一样,永远都在流动,而永远生机无限。
这次营会中的课程大纲,虽然早在几个月前就大体确定了,但一些细节还是直到营会开始时,才落实。环保作为一个大众关注的话题,且已经有那么多专业的人和团队做了那么多环保的事情,我们如何能在短短的八天里,和学生说清楚呢?而且作为一个很不喜欢谈“意义”的犟老头,我否决了任何一个要讲意义的课件,理清楚“环保”的脉络,它该沉淀下来的,自然会得到沉淀。
因此,在营会中,我们讲由来;讲国内外的环保人士;环保团队;讲环保行为;我们关注地球,通过影片认识到地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思考人类对于地球就如同骄纵的孩子对于父母无情的索取一般;我们关注身边的环保,调查了生活所在村子里存在的环保问题;采访了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村民对环保的认识;我们甚至还就这些问题,自己拟定了可行性方案;我们就环保问题展开了辩论;我们还学会了一首环保歌曲——一个干净的地球;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件件的环保衣服,并且走了人生的第一场秀。……
也许年轻的时候我们并不曾认识到翅膀的存在,也许每一对翅膀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丰满起来,也许一次从高空的坠落只是为了给翅膀舒展的空间;在麦芽的活动里,只是希望能给每个人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该是从自觉醒悟而起,从内心开始召唤自己的灵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