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你应该这样学!

这篇文章适合对心学有一定了解但又在实践方面不得其法的朋友阅读。

一、学习心学不必拘泥于传习录

我们先来说一下为什么很多人知道心学,也读了传习录,但是却没办法体会到心学的妙处。最主要的原因有这样几个。

第一,心学是体悟的学问,既是讲究体悟,那么文字就没办法很好的描述出来,这就像禅宗说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一样。所以阳明先生也是述而不作,并没有尝试通过著述的方式记录下来自己的心得和修行方法。

第二,传习录是弟子记录的语录,以及一些书信的内容,自然是比较散乱的,没办法完整地体现出心学整体面貌。

第三,传习录中多是解决问题的问答,但是因为今天的我们跟古人的思维方式、经验知识已经大相径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大不相同,所以很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讲参考的意义不大。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才在学习心学的路程上,容易云里雾里,体会不到心学真正的妙用。

二、心学,到底可以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在学习心学前,如果不能准确的认识到心学的作用,就相当于没有了学习的目标,那么在学习体悟的过程中就难免会陷入到困惑中,就像火车没了轨道,河水失去了河床一样。

那么到底心学可以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第一,心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解决内心的矛盾和苦恼。

心学,就是我们跟自己内心探讨的学问,通过跟自己的本心探讨从而找回本心,当人可以跟自己的本心和解时,内心的矛盾和苦恼就可以得到化解。所以说心学是一门可以让我们真正理解自己的学问,通过跟本心的和解,我们就可以真正体会到自得于心的快乐,收获积极的精神力量,并且可以做到精神自由。

第二,心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现代心理学给我们定义了很多的心理疾病,但是却无法帮助现代人很好的解决这些疾病,这是因为心理学只是通过实验和统计发现问题,却没办法深入到本心,帮助人真正解决问题。而心学正是一门帮助我们体悟本体的哲学,通过跟本体的和解,所有心理上的问题就可以瓦解冰消。

第三,心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现代心理学定义了很多人格、性格等方面的名词,用于区分人在社会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但是人在本体上却是相通的,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在误解自己的基础上,误解周围的人。如果我们能体悟到自己的本体,就相当于既理解了自己又理解了别人,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也是阳明先生可以做到立德、立功和立言的原因。

三、体悟心学,要从实际生活入手

心学作为一门体悟的哲学,并不一定需要你通读四书五经,也不必做到对传习录的背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入手,培养“内求”的习惯。

内求,就是承认自己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于自己的内心,通过跟内心探讨,逐渐找到烦恼根源的过程,就是悟入心学的过程。

这个悟入的路径我总结的是这样的,烦恼/情绪→欲望→良知;烦恼和情绪背后是欲望,而欲望是源于良知,只不过缺少了良知的滋养。通过这个路径跟自己探讨,体悟到良知本体就是迟早的事情。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跟自己内心探讨的方法,我们举例进行说明。

相信很多人都有路怒的经历,那就是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我们会由于其它车辆的干扰而产生愤怒的情绪。这种愤怒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造成安全的隐患。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在驾驶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回顾一下自己路怒的经历,想一想这个愤怒情绪是什么需求或者欲望导致的。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想到,我们需要的是其它车辆也跟我们一样遵守交通规则。这通常不是我们最深处的需要,因为当你心情好的时候,没什么急事的时候,你通常也会很平和的允许别人加塞。那么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很愤怒呢?

如果我们能够想到自己愤怒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己赶时间的需要,我们就能专注在自己的需要上,然后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因为我们都明白如果发生事故,我们的需要更加无法得到满足。如果我们总能够专注在自己的需要上,我们就不会再宣泄情绪,而是做最能满足我们需要的事情。经常这样思考的话,就可以养成一个内求的习惯,这已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情绪了。

那么我们如果可以继续思考一下的话,这个需要的背后,就是我们的良知本体。如果我们因为跟朋友的约会而赶时间,我们就可以想到这是因为我们不想被朋友认为我们不守信用。那么这个想要守信的需要,就是我们良知本体的声音。这个良知本体是人人共通的,人人都会在意身边人的认可。

至此,我们就学会了内求的方法。通过这个内求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心即理的妙处。为什么会有“言而有信”这个道理呢?就是因为我们人的良知本体是相通的,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而守信的人就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就是言而有信这个道理的根源,它来自于人类共通的良知本体。如果没有这个良知的话,圣人还会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话么?

当我们愿意承认情绪或者烦恼来自于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不会宣泄情绪了,情绪也会平复。那么现实的问题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赶时间的话,我们既可以退一步避免出现事故,也可以冷静的拒绝加塞,因为没有情绪,当时的判断就不会带来安全隐患。

再比如亲密关系的问题,如果你觉得伴侣做决定的时候经常不尊重你的意见而有情绪,那你就该想到自己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关注在自己的需要上你就不会宣泄情绪了,而是可以冷静平和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当然,这个需要背后还有更加深层次的情感需要,那就是获得爱的满足,正是因为爱,所以才十分在意对方是否尊重自己。这就是我们的良知本体。

当你感知到了自己的良知本体后,你内心充满的就是爱而不是情绪了,那么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了,当你带着爱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一定可以得到伴侣的积极回应,最终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四、结语

如果你能按照我说的方法,从实际生活入手,体悟到心学的妙用就指日可待。这个方法,跟阳明先生说的格物、去私欲和事上磨等修行的方式是异曲同工的,当你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后,再去看传习录,你会发现阳明先生的话,也在给你的内心做印证。

当你坚持这么思考的时候,有一天你会体会到恍然大悟的感觉,感慨原来一切的烦恼都由心生,这个时候你就不需要再刻意要求自己向内求了,因为接下来你会自愿地通过内求的方式来思考所有的问题,世界好像在你眼中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这个时候你再去读儒学的经典,你会发现那些圣人说的话似乎都可以跟你的良知本体共鸣了,你会发现那些原来耳熟能详的道理都源于你心中,你会发现你自己更加有同理心了等等。

而且只有通过这个方法进行体悟良知本体,你最终获得的才是真正的“心即理”的通透,你不仅可以自己变得睿智,还能把自己对事情的理解告诉别人,为别人答疑解惑。

相反,那些靠冥想,靠打坐的,就算体会到了大脑一机灵的感觉,最后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从而沦为神棍了。别人请教问题,神棍们的回答通常是“这得你自己体会,说了你也不懂”等等。如果心学是这样的话,那阳明先生还到处讲学干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