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和他曲径通幽的《秋山问道图》

文/火溪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梅尧臣《鲁山山行》

终于写到五代四大家的最后一位,巨然。

巨然,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钟陵人。巨然是江宁开元寺的僧人,是董源的学生。巨然也同样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宾客,在李煜降宋后,巨然随他到了汴梁,居开宝寺中。

巨然作为五代四大家之一,其风格随董源,画作多描绘江南湿润的山水。他独创了在山顶画石块以表现山石坚硬质地的技法,这些在山顶的石块被称为“矾头”。巨然喜欢在他的山体上作一些浑圆条畅的线条,被后世称为“披麻皴”。用弧形线条表现江南松软的山石,加以饱含水分的笔触,便营造出了光影通透、水气氤氲的气氛。米芾在他的《画史》里曾这么评价巨然︰“少年时多作矾头…明润郁葱,最有爽气。”巨然同样也擅长使用山中曲折小径来带领观者目光,北宋《宣和画谱》形容巨然的画︰“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真若山间景趣也。”

巨然的《湖山春晓图》、《萧翼赚兰亭图》、《秋山问道图》都是构图和细节堪称神品的画作。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体会刚刚提到的“矾头”,“披麻皴”,以及“山曲小径”,今天便带着大家读读巨然的《秋山问道图》。

《秋山问道图》绢本,墨笔,纵165.2厘米,横77.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画上主峰居中,山峰石少土多,气势显得温和厚重。与北方荆关画派的气势雄强的画风趣味完全不同。画面中有山间谷地,密林中有茅屋数间。山体用淡墨长披麻皴勾勒,山头转折处重叠了块块矾头,又有破笔焦墨点苔,使画面即使被大山气势充满,但不缺少空灵。

开始远观其势!

这幅画中,由前景经过中景的丛林到远处,巨然用了一条细路小径作为线索,带着观者蜿蜒深入。造成了可行可游的幻觉。我用红笔给大家勾出了小路,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前景中的小路平缓曲折,犹如春游时慢慢缓行的乡间小路,但一过了中间的茅屋,小路便突然陡峭起来,像是黄山的登山路,到了最后陡峭地甚至如同攀岩。这是因为巨然学习了董源的技巧,也悄悄地将近,中,远景剪贴重组到了一起。下图是我标出的不同距离的分割线。

为了更好地重现巨然当年画这幅图时他所看见的景象,我再次使用了微软自带的3D模型软件来重组《秋山问道图》。(微软自带的3DPrint用来分析中国山水画真是太好用了!)

如下图,我将近,中,远三景分别剪下,调整大小和位置,再从正面给大家截图。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更自然写实了? 近处的溪水和松树林宁静祥和,有几座小茅草屋在道路前方,远处有蜿蜒上升的高山,葱葱郁郁。真实的近景应是占据视野一半以上,中景依稀可见,而远景好似千里之外。中国山水画里竖轴山水画大多像《秋山问道图》一样,喜欢把远景拉进,近景放远,导致近小远大,与一般科学的单点透视刚好相反。但这也恰恰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懂得取众景之所长,随心所欲地重组,从而达到气韵生动却又不是完全脱离自然。

开始近取其质!

此图以“秋山问道”为名,当大家随着曲折的小路进入山中时,深山之中独此一家茅屋。里面坐着一名不知何处的来客,向对坐着的隐居高人“问道”。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细节时,肃然感觉到一种超尘脱俗、幽深静谧的气氛从茅屋里散发出来,将整座山峦笼罩其中。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在这里悄悄地融合。

巨然的山是真的百看不厌!独峰高耸云霄,但又不是关仝的那种坚硬的斧劈皴。巨然的披麻皴既画出了土多石少的浑厚的质感,又在静止的山石表面上留下了时间的动态感,远观便是茂密的矮灌木在山顶上长成一片所形成的条形花纹。巨然发明的矾头更是点睛之笔,不加皴笔,只用水墨烘染,比皴笔皴出来的石头更有立体感,像极了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景画,只不过早了大几百年。在山石之凹处,巨然用浓墨、焦墨点苔,和董源在《潇湘图》里的点苔不谋而合,为的便是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

到了画面下段,坡岸曲折,树木偃仰多姿,根脉遒劲。水边的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多少体现出了秋风飒爽的感觉。这里巨然用了“皴,擦,点,染”为不同种类的植物赋予不同的体积动态。看的出来,巨然老僧确实深得清静自然的逸趣。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巨然擅画江南烟雨气象和山川高旷的 淡墨轻岚 之景。所画峰峦多作矾头以添体积质感,麓间布置松柏卵石,疏筠蔓草交相掩映。巨然益见自然,与其僧人的背景密不可分,在众多画家都以宫廷画师身份而奋斗生活的年代,作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座上宾,巨然可以一心参禅修道, 对自然山水能饱以全身心的感情 。不过巨然也不是从来就对山水有如此感官。早年的巨然心气高,画作构图复杂,山石狰狞弯折,虽有禅意,但略显浮躁。随着李煜被俘虏到汴梁,巨然也体验了国破山河在的滋味,从此笔触逐渐老练沉稳,也越发参透了无限的自然之妙。

完成了五代四大家荆关董巨,做到了日更,对每篇自己都很满意。不过确实有些劳累,熬夜过多。接下来北宋的李成范宽许道宁争取两天一更,这样我对文章质量内容也可以更细致地打磨润色,也可以在最后的“会意”篇幅里讲讲我自己的随心感受。多谢阅读,如有反馈,请不要吝啬指点一二,当欣然接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