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 卢荣斋‖梅县农历“四月八”习俗

农历“四月八”习俗
梁德新 卢荣斋
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的大部分的村庄有过“四月八”习俗。
农历四月八日的这天,比过春节还热闹,此风俗沿习至今。这天热闹非常,远嫁的村姑必然要回娘家,亲友们必然要参与这次盛会,在旧时远度重洋的华侨也会回到故乡在这天与亲友们聚会。
梅县区桃尧镇松林村梅竹寺
旧时桃尧有10个村庄(即尧唐堡十甲)有过“四月八”的习俗,村民们把松林村梅竹寺內供奉的五显华光大帝(又称“公王”) 抬出来村中巡游。村民们在家中祭拜五显华光大帝,中午把祭品中的三牲(猪肉、鱼、鸡)煮給前来的亲友们吃,给来看热闹的人分发时令水果和糖果饼干。
梁德新在梅竹寺采访张启宗(左1)张汉敬(左2)、张添荣(左3)
梅竹寺地处桃尧镇松林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约1490年)。梅竹寺內供奉的是“五显华光大帝”。传说华光大帝姓马,民间俗称马王爷、马天君,玉皇大帝封其为“玉中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永镇人间,有求必应。村民们把他当作守护神,梅竹寺附近的善男信女平日会到寺中拜祭,求神摇签。村民家中小孩出生,会到梅竹寺內请和尚取名,而今还能找到曾在寺中取名的人。
人们祭祀五显华光大帝的祭品不能用鸭。据传,有一年的春天,山洪暴发,梅竹寺被河水淹没,华光大帝的神像被急流冲走,人们沿溪沿河岸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其中一只鸭子在河岸下的荆棘丛中啄出一块木头,放鸭人好奇前往细看,原来是人们正在寻找大帝神像。放鸭人把公王抱起送回梅竹寺。从那时起,人们祭祀华光大帝时多了一条规定,不用鸭子做“三牲”, 以此纪念鸭子救公王之恩。
笔者采访了张达焕、张汉敬、张启宗、张添荣四4位村民,他们都已年过八旬,1949年之前,均参加过“扛公王”活动。以下是张达焕老人的讲述。
“扛公王” 实况(照片来自网络)
我曾参加1948年扛公王活动,那时我是个小学生。现在的桃尧镇,旧时称尧塘堡十甲。十甲的村庄如下:甲松林,乙竹岌,丙螺江,丁栋背,余坑,已大美,庚显朝,辛麻坝,壬深教,癸诰上。由甲至癸10个数字的顺序,是旧时经摇签定出的一直沿袭至今,也是旧时轮到扛公王的村庄顺序。如轮到大美村的顺序是6,即这一年的扛公王活动经费及组织活动的事务由该村负责。
轮到扛公王的村庄,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大美村人是由村中管理祠堂的人出面向各家户筹集资金,以自愿捐资为主,有钱富户会多出钱。锣鼓班的人在张氏祠堂练习打锣鼓,八音班的练习奏乐器,此外还要选一位唱《公王歌》的男童。
公王出巡,负责抬道具的人由抽签而定,如家中人不会打鼓或打锣,孩子年小不会擎旗者,则要出钱另请人。如村中无合适人选,则出钱请人(当年张汉敬抽签到的是擎旗;张达焕是锣豉班的人;张添荣的年纪较大曾参加扛公王)。如村中无合适人选,则出钱请外村人代替。显朝村的大锣鼓、八音班很出名,大美村的舞狮班知名度高,轮到扛公王的村庄都会请他们参与助阵。年青人争着扛公王,大家都认为能够“扛公王”是极其荣幸的事,给给自己带来好运,可达成夙愿。
活动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初六、初七、初八三天,在三天的时间内要走完尧塘堡的10个村庄。初六这天,村民要吃素。
农历四冃初六这天上午8时,大美村人到松源河对面的松林村梅竹寺把“华光大帝”的神像抬豆村中的接神岗,此地平坦,可摆数十张八仙桌。各家户把家中祭品三牲(鸡、猪肉、鱼)挑到这里举行祭拜仪式,祭拜完毕,先把公王扛到外村巡游。到外村的接神地点,公王接受村民祭拜后即被抬至下一个村庄。初八这天,公王才在大美村的各屋巡游。在三天时间里,村中还要请木偶戏班在张氏祠门口禾坪中演出。
梁德新采访张汉敬
公王游村的仪式有如古代大官出巡,队伍极其壮观,约有200人参加。先是三声炮,响震天动地。队伍的前面一对金鼓手,敲着大铜锣十二连三响;接着是四个壮年人扮的武士,迈着方步,各人手执着绣龙虎图案的大帅旗;随后是公的轿子,华光大帝头戴金冠,身披金甲、胸飘长须、手执利剑、威风凛凛稳坐骄中;后面是两人抬的小轿,里面坐着唱《公王歌》的男童;后面是跟着大锣班,有四对响锣、一个大钹、一面铜钟、一个腕锣,一面大豉;随后是两副狮锣鼓,其中一副配有大美村的舞狮班,一队青少年擎着方形或长方形的彩旗跟在后面。各家各户接连不断地燃放鞭炮迎送公王,每当公王放在设有香案前的方桌时,村民们纷纷上前烧香、点烛、祈祷膜拜。男童唱《公王歌》期间,舞狮班的人表演技艺。演唱完毕,屋主会給扛公王的人送上红包,随着震天的鞭炮声,“扛公王”的队伍再转至下一户。
我外婆家住桃尧麻坝村,20世纪50年代,我曾在外婆家住过一年,在当地学校读书。农历四月八这天,我曾看过祭神(华光大帝)活动。直至今天,桃尧镇人还有过四月八的习俗,我还参加过几次。因时代的变迁,农历四月八日这天各地亲友还会前来聚会,现在祭祀“五显华光大帝”的家户极少了。
受访人名单:(受访人时间2017年10月)
张达焕83岁,大美村人,曾任桃尧中学语文教师
张汉敬80岁,大美村人,乡村医生
张启宗82岁,大美村人,广州市退休医生
张添荣,89岁,松林村人,镇政府退休干部
查阅梅竹寺碑文和文史资料。(本文照片由张均均提供)
本文入录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华华篇著的《客家文化拾零》

作者:梁德新、卢荣斋

(0)

相关推荐

  • 张华华、梁德新║客家民俗“扛公王”

    客家民俗"扛公王" 张华华.梁德新 在粤东梅州,除了对祖宗的崇拜和祭祀,客家人中最普遍的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当属公王崇拜.由此产生和发展而来的相关民间习俗"扛公王" ...

  • 桃尧: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不知何时起,我对地名心生好奇甚至产生各种"奇思妙想".因为考察王寿山花岗岩地貌的缘故,我早在20年前就"认识"了桃尧镇,但那时并没有在意"桃尧&quo ...

  • 明万历28年文雅堂刊本《全像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下

    明万历28年文雅堂刊本《全像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下

  • UC头条:湛江市太平镇80余村都建有哪些庙供奉什么公祖

    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明清时期隶属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一都.据2021年搜集资料显示全镇有86个自然村,除一二个村笃信其他教以外,绝大多数村信奉道教,并立庙奉公.各村庙里所供奉的公祖按区域划分,主要分为:境 ...

  • 梁德新II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文/梁德新  1998-2003年,我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那时全县有政协委员180余人,这些人来自社会各届人士,其中共产党员占40℅.依委员们的专长安排工作,如有 ...

  • 梁德新、吴世育║南汉王朝与梅县松口的史迹

    南汉王朝与梅县松口的史迹 松口是中国南方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民间素有"松口不认州"之说.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岁月中,孕育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到处都有着浓郁的客家文化芳香.享有文化 ...

  • 梁德新║漫话旧时梅县的交通

    漫话旧时梅县的交通 梁德新收集整理 概述 地方的交通是在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梅县(现在的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多田少是梅县的特点.受 ...

  • 梁德新‖梅县摄影史话【客都推荐】

    梅县摄影史话 文/梁德新 照相技术传入梅县城乡约有120年历史.照相这门技艺进入梅州地区是在清朝末年的1900年后,传入者是华侨与外国的传教士.据史料记载,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照相机,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梁德新‖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回忆我看"禁书"的经历 文/梁德新 1966年秋至1968年秋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全国学生停课闹革命,破四旧,揪斗资产阶级当权派,红卫兵大串联,有些地方还发生武斗,全国乱哄哄 ...

  • 梁德新‖山村学校二三事

    山村学校二三事 文/梁德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福建省永安县曹远公社岩头村岩头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十多个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约2公里的下早小学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钟是二十余岁的上 ...

  • 梁德新║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2亿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大国.现在的老人有如下现象,他们在家除了看书.看报.看电视外,似乎与社会半隔离,产生了失落感和孤独感.有的老人住在家里,深居简出,生活单调 ...

  • 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