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票只是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看看上边这行字,如何造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早期的以物易物,到后来的贝币、布币、刀币,自然货币逐渐向人工货币演变,货币的形状也由最初的杂乱无章,向统一的形状演变。秦朝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之后,又出现了金、银等硬通货。

圆形方孔钱

  由于商业发展的繁盛,数额巨大且笨重的货币已经不适合人们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大家都知道,在数字支付出现前,当今世界主流的支付方式还是现金支付,也就是纸币。在使用纸币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交易的过程中收到假钱。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铤而走险,制造假币。但在古代社会,人们却很少对银票造假,这又是为何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说道说道。

大清宝钞

  首先,古代官府对银票纸张进行严格管控,普通人很难购买到原材料。要想制作银票,除了银票母版外,最重要的材料就是纸张。如果买不到纸,一切都是白搭。而各个朝代选用的银票纸张也不相同。比如宋朝用的川纸,明朝用的桑皮纸,而清朝用的则是高丽纸。这些特殊的纸张,有的是禁止民间采购,有的是材料从国外进口,等闲之人根本接触不到购买渠道。

大明宝钞

  其次,对于制造假钞者进行残酷的惩罚。假钞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国家金融市场的紊乱,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杜绝假钞的出现。官府在印刷银票时,都会在上面清晰地写上这样一行字:“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钞五锭银子。”由于古代的法律实行连坐制度,所以为了家人着想,一些人也会放弃。

微雕文字

  然后,古人花式防伪手段。尽管官府三令五申,但总有一些不法之徒为了利益去做造假的事,所以在制造假钞时防伪手段也很关键。古人防伪手段众多,比如:钞票上的特殊花纹,有时是花草,有时是人物,还有的是名家的字画。像清朝的宝钞,很多是龙纹;

微雕母版

  此外,在制造钞票时,官府或商会请微雕大师刻微雕章,印刷在钞票上。如明清之际,晋商票号的微雕章,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些小字密密麻麻,且工艺复杂,普通人很难模仿;还有一种防伪手段,是将银票用红、蓝、黑等颜色,进行多色套印。

古代银票

  最后,银票母版时常进行更换。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些人为了利益,可能会想尽办法去做成这件事。但若想成功地印出假钞,需要长年累月的时间不断试错。所以为了防止这些造假的人成功,官府或票号的银票母版会进行不定期的更换。等那些造假分子费时费力地造出假钞后,发现市面上这种钞票已经被淘汰了,他们还会去干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么?正是在这种重重因素下,古代银票造假的事件才越来越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