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说“曲则全”的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圣人确实能做到,所以天下归之。
曾仕强先生解读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争,谁能跟你争呢?根本无从争起。比如,我们看到苹果,马上伸手去拿,结果所有人都伸手去争。
如果我们不争着拿,大家反而会想是不是要等一等再拿,反而不急着要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都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能够去除这些,我们就会不争。所有的你争我夺,都是因为有人先争所造成的。天下如果找不到争的对象,大家还争什么呢?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古人常常告诉我们“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岂虚言哉?难道是随便讲讲的吗?从这句话看出,老子跟孔子一样,都是集大成的人,都不主张创新。因为创新太危险了。从今到古,那个根源都很清楚了,如果半路杀出个新的来,岂不是乱了?
“少则得,多则惑”,中国人一直懂得,多得不如少得。如果领导告诉你:三年以后给你五十万,现在要的话只给你十万。你选哪一个?我相信中国人都会说:你现在给我十万好了。因为几年以后公司可能倒闭了,那样一毛钱也拿不到的。
诚全而归之。老子的书里面,只有这里出现“诚”字。“诚”表示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是全而归之,同归于全的大德,就叫大德之容。
傅佩荣先生解读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跟别人争的话,就算赢了,不要忘记: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古人所说的“弯曲才可保全”,这些话怎么会是空话呢?真的能让人得到保全,善度一生。所以人活在世界上,要善度一生是不容易的。
南怀瑾先生解读
夫唯不争,人能够真正做到无争才行。要怎样才能做到无争呢?好处都是属于别人的。例如佛家所说,就要菩萨发心,慈悲爱人,爱一切世人,一切牺牲都是为别人,自己不想得到任何一点报酬。因此,“天下莫能与之争”。
纵然要争,也没有用,我既什么都不要,本来便是空,与“空”争个什么!人之所以有祸害、有痛苦、有烦恼,就是因为想抓住点什么,既然一切都不要、都舍出去了,那自然无争,自然争不起来。
综合上面这些道理,也都是为了“曲则全”原则的发挥,看来都是反面文章,其实,相反地,正是为了正面可保全自己,成就自己的道德,完美自己的人格,所以,老子加重语气说:“岂虚言哉”!这不是空话啊,不是空理论啊!
“诚全而归之。”这句话可以作两种解释。
一种是说:“曲则全”最重要,人生最伟大的作为,不必要求成功在我,无论在道德学问上的成功,或是事业上的成功。如果“功成、身退而不居”,一切付之全归,这赤裸裸的坦诚,就是“曲则全”的大道,这才是人生的最高艺术。“诚”字,可以把它作动词用,说明实在要走“曲则全”的道理,才能够得上为天下之所归,众望之所属。
另外的一个解释是:“诚,全而归之”。这样一来,便是说明如何做到“曲则全”的真正条件,那只有一个“诚”字才可。绝对不能把“曲则全”当做手段,要把它当做道德,要真正诚诚恳恳地去做。如果知道“曲则全”的名言,却把它当成手段去做,那就“不诚无物”,完全不对了。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