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村落】兰溪上唐古村探源

兰溪上唐古村探源

离兰城20公里,离黄店集镇5公里,是万松源唐氏聚居的村庄——兰溪市黄店镇上唐村。绿色,秀美,生态,未曾开发的原汁原味小村庄,因被历史尘封而深藏不露,其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因之古老而神秘。上唐因山美、水美、人美、村美、田野美,可谓处处秀美而吸引人们去挖掘开发。

上唐村坐落于一个三面环村的山坳之中,像一个燕窝,村民就在这个燕窝型中生活、繁衍。几十年来,我对上唐的认识只是平平淡淡,其古老的历史了解甚少,只是相识而没有深识,只是相近而没有亲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004年4月,将芝堰乡并入了黄店镇,上唐村也随着芝堰乡的撤并,并入了黄店镇,由此,我对上唐村的了解越来越深厚。特别是这年暑期,2004年7月初,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信息系统理事长包弼德教授、隆德大学东方语言系史雯博士在浙江师范大学地方史研究所所长资深教授方如金、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龚剑锋的陪同下,率团30余人来到了上唐村进行了例行2天的考察。专家教授,对上座村的风土人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十分赞赏。他们来到上唐村作为期两天的考察,都一致肯定上唐村古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实属国内罕见。我为此作了陪同,也从中对上唐村古建筑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初,参与了《万松源唐氏宗谱》续修,通过对《万松源唐氏宗谱》与《兰溪光绪县志》等史料的研读,通过与群众座谈走访,为上唐清晰历史源流,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深奥的堪舆风水布局所惊憾,自己在黄店镇工作,了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堰村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泉世德堂及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仁山书院、上唐承庆堂、朱家绍德堂的底蕴,也曾参与了白露山风景区、芝堰旅游区的前期开发,几者对比,自己深信,上唐的历史人文资源,可挖掘开发旅游,可与诸葛、长乐相媲美。

(一)上唐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兰溪唐氏文化重要分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丰富历史富矿。

姓氏是中化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上唐村建村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距今820余年。唐瑗,字仲玉、又名徒龙,宋婺州教授由三泉迁居万松源上唐。

上唐村位于黄店镇驻地以西7公里处,属山区。唐姓聚居,村在小溪上游,故名上唐。有耕地1361亩,山地8600亩,水面38亩。区域面积5.56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34.5亩。14个村民小组,590户,1800人,是黄店镇最大的一个村落,以种水稻、油菜为主,兼种杭白菊、枇杷、柑桔、茶叶,以枇杷为本地特色产品闻名。

上唐村古建筑群于1997年9月2日公布为兰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建村,历代科第不绝。村内现存明清宗祠和民居40余座,以池塘为中心建于山坡之上,布局合理。较有规模的厅堂有:万松堂、万松寺、广明庵、狮子厅、承庆堂、裕远堂、翠松堂、秀松堂、积庆堂、修纪堂、桂花厅、继述堂、狼虎厅等。现有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座,为承庆堂。兰溪市级保护单位29处。其中明代祠堂建筑规模1195平方米,清代祠堂建筑规模1842.01平方米,民国庙宇建筑规模305.23平方米,清代民居建筑规模1856.25平方米,民国民居建筑规模284.09平方米。

(二)上唐是一个神奇的村庄。是正统堪舆风水选址建村的典范,为此许多专家学者慕名前来上唐考察,研究探求易经堪舆无穷奥妙。【人文浙江】《浙江民居浅析》文中写道:在村落形态中,选址是首要的问题,相地选址也恰是风水的主要使命。浙江许多地区传统村落的选址十分重视风水,认为风水好坏关系到村落及宗族的兴衰,“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叶茂”。关于阳宅的选择,《阳宅集成》中口诀云:“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可以概括为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兰溪上唐村的选址,正是受到这一模式的影响,被“形家所称最胜之宅兆也”,符合最正统堪舆选址原则,标准。

又如上唐宗祠、白山殿、广林庵、且息亭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公里,离“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新叶古村2华里,三面环山,东面有万山、枫树山、红荔树岗、苦竹坑、石塔岗,北面有桐山后金岗、紫塘山、松婆坞,西面有石塘山、下凉山、罗塘岗、前山、白山殿岗。上唐宗祠、白山殿、广林庵、且息亭是上唐村的“门户”,风水“关口”。显然,以风水择地,即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和对吉地的依赖感,同时在物质环境上又能获得一个和谐、优美的村落外部空间。水口是村落外部空间的重要标志,用以界定村落空间序列的开端,村民到此便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瀫西形势吾族最焉,但巽己丙三方虽有万山特立为捍门,而内陆平沙旷野似为空缺。建议后人予以补“障”,弥补风水微观方面的缺陷。古代人们非常崇拜文昌大帝和白山大帝、胡公大帝,前者保佑人民仕途坦达,官星高照。后者则人间的保护神,保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建有万松寺、白山殿、广林庵,为弥补上唐“水口”缺陷以万松寺、白山殿、广林庵大树等作为“关锁”,是基于风水水口处宜“障空补缺”理论的影响,补“嶂”而造。因此在东侧建万松寺,西峙白山殿,中连广林庵,守住上唐人气、财气、仕气,是上唐完美关锁,也是上唐又一亮丽的景观。这种于村口建(植)高大建筑或桥梁、亭阁、大树的做法,虽然是出自一种象征意味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弥补了自然环境的不足,使景观趋于平衡与和谐,也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

(三)上唐是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村庄。

“墈舆风水”开保护上唐生态、建设绿色环保村庄之先河,为建设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一是为保“龙脉”非常重视山上的植被,万山为一姓来龙命脉所关,元至正年间,在万山上建造万松寺,以蓄养风水,涵养龙气,严禁破坏砍伐。几百年来,作为族规,多次写入族谱,提醒族人务必遵守。因此,山上植被茂密,古树大树林立,据说全村大厅屋柱均出自本村山上。年长者讲,解放初期,村旁山上一人合抱不过的松树随处可见。加之,路旁,溪旁,塘边,水口,山顶都须栽植高耸“风水树”,其绿化生态可见一斑。可惜,大跃进时,“大办钢铁”破坏殆尽,多数成为光秃的荒山疏林山,一时很难恢复原来植被。70年代初,上唐成为枇杷的开发基地之一,在专家指导下,开展科学植树,全民植树,经几年努力。使全村林业恢复了生机,枇杷成为当时全县闻名的农产品。

二是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在历史上,村庄枇杷满园,成为上唐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整个村落都围绕着枇杷,是上唐村一大景观:枇杷纷繁绕屋可千万树,时观田夫牧子,出入讴歌,不啻秦人桃花源也;既美化、绿化村庄,也给农户带来了不斐的收入,可谓是循环经济的典范。

三是有合理、完整、科学的排水系统。全村有七口塘合理分布村中,有大塘、双隔塘、道院塘、后峰塘、大北塘、紫笔塘、大园塘,还有天井水池、地下暗道、各种小池塘、和全村明沟有序分布,承担落雨和居户污水排泄任务,经若干口塘积聚,沉淀净化后,才流入村旁小溪,做到了“零排放”,保证母亲河——前溪不受污沾。先辈“环保”意识,聪明才智是后人自叹不如的。

(四)上唐是一个“古村、古井、古民居”“三古合一”的宜人居住之地。

甘溪是兰江一条重要支流,是兰溪市第二条支流,是黄店镇的一条母亲河,她记载着家乡的历史,她铭刻着时代变迁的痕迹,她滋润哺育着两岸人民生活,她记忆着多少人童年美好的回忆。在上唐境内,从北向南蜿蜒缭绕至兰江,是上唐村的母亲河,风水河,风景河。近年来,在甘溪河道自三峰殿口村通往上唐村建起了一座石桥,叫上唐桥,同时又进行了通村公路浇筑,筑起了水泥路。自篁屿村到上唐也浇筑起了水泥路,环村公路也进行了浇筑,到建德市古村新叶也做起了公路,2011年开通了城乡公交,自兰溪至上唐,自上唐至兰溪,每天来回20趟。周边也有到兰溪至八角井、兰溪至芝堰、兰溪至新叶、新安江至新叶的公交,既方便人们进出,也是上唐又一亮丽的人文景观,蕴涵着深厚的人居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使上唐村成为名符其实的“燕窝型村庄”,宜人农家居住之地。中国民居习惯是“座北朝南”,而上唐村的住屋大多数是随着燕窝型山势,围着村落中心万松堂,因山就势而建。村庄位居于青龙白虎怀抱,松林青翠,枇杷满园,池塘遍布,山水交融,风光独秀的田园风光。这是独具一格的上唐山水特色。是由上唐的山水脉胳走势,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合理选择,体现了上唐唐氏祖宗之智慧和独树一格的胆识。因山就势,围护万松村落中心的上唐古村落及其厅堂民宅,冬暖而夏凉。正是由于上唐的地形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西北的山峦和沿山坡幢幢退落的房屋,挡住了冬天的西北寒风和夏天的烈日西晒,而从东南方的广阔田野迎来了冬天温暖和熙的太阳和夏天湿润的东南和风。借上唐山水之势创人文历史天堂,融人文于自然之中,创安居乐业宜住环境,此乃东鲁唐氏祖宗之功业,也显上唐风水之绝妙矣”!

(五)上唐是一个美丽的村庄。

上唐是风水宝地,是典型的“燕窝型村庄”的宜住之地。就说上唐的井,其数目之多,有大塘井、双隔塘井、道院井、新井、冷水塘边井、后峰塘井、香头井(朱元璋吃水井)、万松寺井(香后井)、祠堂井等,有兰溪世外桃源之称。

香头井有着不平凡的来历:元末,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在攻打婺州城时,朱元璋带兵经过上唐村,那是由于天气长期干旱,士兵们吃不上水。他们把上唐全村的水井都找遍了,个个都抢着水喝,水井里的水都喝干了。正在大家干着急时,一个士兵来报,称:“向前进,有水。”他们把香头井,听成了向前进。可这也一点不差,只要沿着山道向前进,真的找到了这口井。于是,士兵们纷纷来到这香头井取水喝,但不管怎么取,这井水总是满满的,总是吃不掉。水也变得清醇甘甜起来。村人由是认为这水是龙水,是龙王开眼,所以这口井的水总是那么甘甜,那么丰满。

后来,村人遇到干旱,或是万松寺、广林庵、白山殿开光,都要举行接龙水活动,人们浩浩荡荡来到香头井接龙水,保护当地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族人努力,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过去缺吃愁穿,现在是奔小康,想得是住得舒服,生活得舒坦,特别是党的惠民惠农,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政策,大量资金投入农村建设,农村整治巳开了一个好头。通过努力,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新农村一定能实现。

(六)上唐是一个有深厚历史积淀,蕴含丰富文化历史内涵

1.留下了宝贵的古建筑群遗产。

上唐村民姓唐,因居住芝溪之上游,故称上唐。唐瑗,字仲玉、又名徒龙,宋婺州教授。南宋淳熙年间时由三泉迁居万松源上唐。村落选址完全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原理,有“最胜之宅兆”之说。上唐村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建村,历代科第不绝。村内现存明清宗祠和民居40余座,以池塘为中心建于山坡之上,布局合理。较有规模的厅堂有:万松堂、万松寺、广明庵、狮子厅、承庆堂、裕远堂、翠松堂、秀松堂、积庆堂、修纪堂、桂花厅、继述堂、狼虎厅等。

走进上唐村,还能发现不少精致的古民居和传统巷弄,三面起伏的马头墙、精美的牌坊式门楼、狭小的内天井、走马楼式对合院落,兰溪的明清住宅建筑似乎是介于徽派民居和东阳民居的中间体,其实本身这两大建筑体系就是一脉相承。上唐村被誉为礼教化石、古建精华的文化历史名村。

2.留下了一部好的家谱

上唐村的宗谱称《万松源唐氏宗谱》,剧团称“上唐万松剧团”。这是一项令今上唐唐氏族人敬佩不已的文化大工程。唐瑗,字仲玉、又名徒龙,宋婺州教授。南宋淳熙年间时由三泉迁居万松源上唐。宗族堂名:万松堂。本支排行字:百 曾 万 正 太 广 义 孟 淳 良 恭 敬 让 钦 明文 思 聪 履 谦 恒 萃 豫 复 巽 晋 咸 丰

旧谱今已逾七十余年,世系越四代,续新谱已时不待我。今年族人对《万松唐氏宗谱》进行了重修,有清(作者不详)纂编木活字本家谱,这些都是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来的。

3.留下了宝贵思想文化遗产。八百多年来,上唐唐姓繁衍生息,人杰地灵,族群团结,民风淳厚,社会和谐,实为先祖荫德,后人努力之结果也。

宋绍兴二年三月二日,宋神宗赐谥诰:通义大夫特进参知政事赐紫金鱼袋唐介,赠谥曰:质肃。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皇帝褒奖四川泸州江安县知县唐映墀之父唐锡绶为文林郎,母吴氏为太孺人。

嘉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皇帝勅封捐职未入流唐恒美之父唐以溥,秉心醇朴,饬行端方,教诲怀式谷之勤,政事本诒谋之善,兹以尔子遵例急公,封为登仕佐郎,母方氏性本和柔,赐赠为九品孺人。

嘉庆二十四年十二月某日,皇帝用奖甘肃凉州府永昌县知县唐元善之祖父唐兆升,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赐赠为文林郎,祖母赐赠为孺人。

嘉庆二十五年某月某日,皇帝褒奖甘肃凉州府永昌县知县唐元善之父唐玖,褆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泽留再世,式谷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赐赠为文林郎,嫡母晋赠为孺人,生母持躬以慎,赐赠为孺人。

嘉庆二十五年某月某日,皇帝褒奖甘肃鞏昌府洮州同知唐元善之父唐玖,褆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泽留再世,式谷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晋赠为文林郎,嫡母晋赠为宜人,生母持躬以慎,晋赠为宜人。

同治元年九月初二日,皇帝用奖运同衔补用直隶州现任江苏江宁府上元县知县唐沦之祖父唐玖,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赐赠为朝议大夫,祖母陆氏童氏赐赠为恭人。

同治元年九月初二日,皇帝褒奖运同衔补用直隶州现任江苏江宁府上元县知县唐沦之父唐元善,褆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泽留再世,式谷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晋赠为朝议大夫,母童氏江氏章氏持躬以慎,晋赠为恭人。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皇帝褒奖运同衔江苏江宁府邳州知州唐沦之胞兄唐淦,道足持躬,情般训弟,经传诗礼,青緗扬雁,序之辉庆,笃之兰丹,兹以覃恩,晋赠为朝议大夫,嫂吴氏谭氏贞淑性成,赐赠为恭人。

(七)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供人们挖掘开发。上唐紧靠千年古驿栈芝堰村,孝道文化村三峰殿口村,理学文化村桐山后金村及古村落建德市新叶村。与浙江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白露山——芝堰相邻,文化底蕴深厚,桐山后金村是文化名人金履祥的故乡,芝堰村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桐山后金仁山书院、上唐承庆堂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泉世德堂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唐的祖传中医药、粮食砌以及万松剧团可以足资开发。加上多处明清古建筑和万松寺、白山殿、广林庵等人文景点,辖区群众文化活跃,有众多的旅游资源,需人们挖掘开发。

(八)地理位置与建德市交界,交通便捷,对搞活全市旅游有“画龙点睛”作用。上唐村离兰城22公里,离芝堰旅游点3公里,离建德市新叶古村落3公里,离三峰殿口孝文化村2公里,离永昌东风水库4公里。东南可达白露山,西北可去芝堰古村落,西连建德市新叶及大慈岩,南可去东风水库、诸葛八卦村、长乐七星村,上唐村古建筑的开发,其前景广阔,可作为兰芝风情线上的一个支点来营造,使其更好地发展。

                             刘鑫

                  2013年7月18日晚于陋室

(0)

相关推荐

  • 诸葛武侯的后裔

    [原创] 诸葛武侯的后裔 一本有关丞相后人的书 跟诸公分享-- 第一卷 第1章 高隆岗作为子孙聚居点也是事出有因.<诸葛氏宗谱>卷之十八中记录了石门廪贡生①芷庭诗咏岘山诗:"断崖 ...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下梅随笔

    风水吉祥文化植入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下梅随笔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风水团队福建行,在游览自然风光之外留意考察古民居风水.应朋友之邀我们来到福建武夷山风景区 ...

  • 东叶水口营造

    水口营造: 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这在兰溪村落建设中是一项重要设施,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意义."水口"在目前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中系源于风水术书的称渭.早在明代时期就已 ...

  • 兰溪砚山脚古村探源

    兰溪砚山脚古村探源 离兰城20公里,离诸葛集镇2.5公里,是洪姓聚居的村庄--兰溪市诸葛镇砚山脚村.砚山脚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0亩.有200余户农家,840余人.村民以种植 ...

  • 路过黄石头村偶遇苍天做法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最美人间四月天,千金一刻时节一有空闲就想往山野走走.进入驻马店区域后听说竹沟有个黄石头村,是全市海拔最高.空气质量最好的村庄,而且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

  • 唐朝宰相舒元舆出生地垷坦古村

    唐朝宰相舒元舆出生地垷坦古村 女埠垷坦古村落就位于白露山东北侧山下,在兰溪市西北距离兰溪城20公里,属于女埠街道管辖.全村人口1660余人,村域面积5.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90余亩,森林面积70 ...

  • 中国传统村落,石屋古村,原始而自然

    宁波有个著名的石头村,名叫许民村,隶属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地处宁海县城与茶院乡之间的许家山上,通常称为许家山石头村. 自古以来,许民村人就地取材,以石头为材料,砌石墙,筑石屋,铺石路,建石桥,凿石井, ...

  • 【传统村落】芝堰古村

    芝堰古村 1997年8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堰村建筑群,位于黄店镇芝堰村,明清建筑有五十余座,以"孝思堂"."衍德堂&qu ...

  • 臧氏村落-富阳上臧古村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上臧古村

  • [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岐黄第一村——潮州浮洋井里村

    中国传统村落.岐黄第一村--潮州浮洋井里村 井里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村里有一件"镇村之宝":一本古医书<万氏医贯>.该医书传承了13代400多年,造就了全村 ...

  • 走进阳曲县杨兴乡古村

    古村落孕育出古老的中华文明,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很多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令人担忧. 村子里的年青人都搬家到城镇里居住,只剩下老迈的几户老人还没有离开祖屋,种着几亩山地 ...

  • 当色彩遇上九龙古村,美得如此乡愁

    笔尖浸染落日星辰 热爱沾满一纸河山 当微风中夹杂丝丝热意,当枝头的花骨朵初现芳容,当鸣蝉送来夏天的歌谣,青山四面环绕.古民居错落有致的九龙乡迎来了一批油画艺术家的到来. 他们对九龙乡的美景早有耳闻,情 ...

  • 走进500年前的云岸古村,探寻绍兴历史文化魅力

    六岸古村位于王坛镇青坛行政村,是柯桥区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抗战时期,六岸古村曾是<越报>抗战刊物社址,而五十年代其创办的青陶中学,则是建国后柯桥区南部山区最高学府. ...

  • 泉州传统村落之安溪松岩村:千年古道走出香茗传奇

    在松岩村,漫山茶树郁郁青青.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东南网10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玫 谢玉妹 林婕)初到安溪西坪松岩村,正是秋茶飘香的时节. 沿着绵延起伏的山路盘旋而上,成片茶树如绿屏般映入眼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