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点入路(一)

I.

额下入路,始于1880年代

1885年,意大利Durante首次报导额下/经额入路治疗嗅沟脑膜瘤。

1916年,Haver Cushing首次报导额下入路全切鞍结节脑膜瘤。

II.

额颞入路,始于1910年代

1914,美国Heuer首次报导硬膜内额颞侧入路,处理视交叉病变,当今翼点入路鼻祖。

1918年,美国Dandy应用额颞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

1932年,美国Dandy硬膜内额颞侧入路小切口改良版处理鞍区病变。

III.

额底入路,始于1950年代

1951 年,Falconer单侧额底入路,分离侧裂,处理ICA分叉部、ACom、MCA动脉瘤。

1951年,美国Poppen单侧额底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

1954 年,Hamby分离侧裂,处理MCA动脉瘤。

IV.

翼点入路,始于1960年代

1964年,Hamby:首次命名为翼点入路,处理眼眶肿瘤、治疗突眼症。

1969年,显微神经外科之父,土耳其Yasargil推动翼点入路的规范化和临床普及,关键孔,硬膜外磨除蝶骨嵴,区别先前的入路—小切口、小骨窗、更基底,扩展至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夹闭。

1992年,德国Samii提倡额外侧入路应用,治疗多种前颅底肿瘤。

然后是各种改良扩展:

向眶上扩展,局限化,锁孔眶上外侧入路:

1978年,德国Brock报导额外侧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

2003年,德国Reisch处理前颅底病变

向内磨除前床突开放海绵窦:

Dolenc入路:1985年,斯洛文尼亚Dolenc使用该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

向后联合颞下入路增加侧方视野:

1995年,巴西deOliveira处理脚间池动脉瘤

扩大范围,增加上方视野的额颞眶颧入路:

1986年,日本Hakuba,3片肌基骨瓣处理海绵窦肿瘤

1998年,美国Spetzler 2-picec FTOZ处理脚间池、岩斜区病变

2010年,Campero ( Rhoton) 3-piece FTOZ

(0)

相关推荐

  • 扩大颅中窝入路手绘图

    神外前沿2020-03-10 此入路是由经眶-颧一颞下入路和经耳髁入路联合组成.充分暴露了整个颞部颅底和海绵窦旁区.此入路适用于广泛性的海绵窦旁区病变,例如:岩骨斜坡或海绵窦的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浸 ...

  • 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

    65岁女性,无外伤,右眼红肿干涩3个月.造影所见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瘘形成痿口处有动脉瘤样结构,经増粗的眼上静脉.皮层静脉.岩上窦引流.6F Guiding,经3D及选择造影,考虑动脉瘤破裂引起瘘.S ...

  • Neurology病例:瞳孔不受累的动眼神经麻痹伴后交通动脉瘤

    66岁女性,2周前出现上睑下垂和复视.查体可见左侧上睑下垂,左眼内收,上转和下转受限(图A).患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反射存在(图B).经股动脉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图C)可见5mm细长动脉瘤,下突(箭)位 ...

  • 翼点入路面神经额支保护(支配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

    颞部 1.皮肤: 2.皮下组织: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耳颞神经主干分支: 3.颞顶筋膜/颞浅筋膜(两种叫法均可,为帽状腱膜向颞部的延续): 移行结构:向前--额肌和眼轮匝肌:向后--枕肌和耳后肌:向上- ...

  • “翼下H”——翼点入路隐藏的骨性解剖

    翼点(pterion),是神经外科医生最熟悉的解剖标志,也是医学生考试的必考题之一.众所周知,其定义为成人颅骨外侧面上蝶颞顶额四块颅骨形成的"H"形骨缝所在区域,深面恰有脑膜中动脉 ...

  • 编年史——翼点入路

    对于每一位神经外科医师来说,翼点入路(pterional approach)大概都是启蒙级入路吧.然而,除了翼点的定义(图0)和罗列的一条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步骤外,对于这个几乎万能的幕上入路的&quo ...

  • 翼点入路操作技巧| The Neurosurgical Atlas全文翻译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唐寅达医师翻译的:翼点入路操作技巧(Pterional Craniotomy),欢迎阅读.观看. 概论 翼点或额颞入路向来在幕上入路中扮演&quo ...

  •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翼点入路资料汇总

    翼点入路,上神经外科临床之初,就经常听到这一名字,总是很模糊.甚至仅停留在切口上,理解为以翼点为中心的额颞部开颅就叫翼点入路.不断深入学习,我的体会是:翼点入路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切口设计.皮瓣的分离, ...

  • 复合手术室右侧翼点入路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失败后弹簧圈取出 动脉瘤夹闭术

    复合手术室右侧翼点入路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失败后弹簧圈取出 动脉瘤夹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