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通宝一两收藏与鉴赏
穿口。不同年代的古钱穿口大小不同,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掌握不同年代穿口特征,如发现铜钱穿口与同时代穿口特征明显不同可以直接判伪。
洪武通宝一两,明代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铸币。其钱光背、纪局、纪值、纪重皆有,而至版式较为繁复。其钱品遗存至今,依式不同而有丰有薄,有珍亦有普。次观铸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十分规整,铸相颇佳,铸体厚重有加,乃洪武钱制之折十型大小,一两重足量。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干净净。续观其字廓,线条轮廓清晰,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显然,如此精整足料厚重之铸相,无需细表,其官炉铸品之质貌彰显,其门再开。再察锈相。不难看出,本品锈色老旧,生熟相间,其出于东北干坑窖藏。锈相显示,薄锈浓浆,锈色锈痂深浅相间,分布十分自然,锈痂硬而不糟。包浆熟老,皮壳亦是老道,踏实无虚,此种锈相,当今伪制,盖不可得矣。复观其材质略见泛红,可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熟旧之相更是明显。无需赘述,辩锈识浆,本品锈相耄耋真实,昭然一派自然天成,其门又开矣。
粘合拼接法
此种方法多用于连泉、合背、同文钱。取相同品种两至数枚,磨去没字的一部分,粘合拼接,即成连泉、合背或同文钱。还有磨去两个旧钱的背,拼合起来成为两面文字。
了解一些古钱币保藏的常识,才能在实践保藏中做到不受骗。首要要从钱银文字的源流演变上加以调查。古钱币文字通常带有共同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汉唐以来,官方铸币,面文多为书法家或皇帝书写,具有共同的文字风格。如唐代的开元通宝即由欧阳询书写。因此把握文字的气味、神韵是鉴别古钱币的要害之一。伪品由于是模仿他人的,常常处处小心,方法极不天然,勉强做作,文字神韵天然大打折扣。其次,从钱币的色彩、成分诸方面加以调查。真钱的锈与铜质联系在一起,所谓“锈色入骨”,不易掉落。伪钱的锈浮在外表,用醋一擦即掉落。此外,真钱币因年代久远,内部成分发生变化,所以通常分量会大为减轻,用手掂一掂,即可从轻重方面加以区分。
要对洪武通宝一两作出正确的判断,实际上是熟悉钱币的一个过程,所谓熟能生巧,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实践,接触的洪武通宝一两多了,过手的洪武通宝一两多了,阅历就丰富,积累的经验就丰富,头脑中掌握的资料和数据就多,识别洪武通宝一两的眼力就会提高。洪武通宝一两市场的火热,单枚洪武通宝一两的价位也越来越高,一个不慎就会巨额钱款打水漂,并且有很多的商人为了高额赚取利润,不惜借用高科技来伪造真稀钱币流入市场,以假乱真。
真洪武通宝一两粘结形状不规整,结合却非常紧密,不易分开,撬开可以看见钱体低洼处粘结面上是入骨的绿或红锈,两钱紧密结合处(主要是边缘与文字部分)或留有不规则的半圈形灰黄铁锈,南方筒子钱这种痕迹更加明显;
当然,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在鉴赏包浆醇厚的洪武通宝一两时,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力往往是不够的。品鉴专家告诉我们,洪武通宝一两,往往楷体文字书法极为苍劲有力,字体结构舒展大气,间架平衡和谐,与赝品钱币文字不流畅、图像模糊、文字走失风神等特征完全不同,这可以作为藏客们在品鉴时一个基本的判断点。此外,真品钱币包浆自然,赝品钱币往往含银量低,在锈色和包浆方面并不重视,防伪暗记更是无从寻找,属于纯仿冒正品钱币的伪币,虽形似而面貌全非。为此,藏品专家们提醒广大的民间藏友们:一定要从正规的渠道收购古代钱币,以免自己白白损失了巨额资金,却无法追回。
我国古铜钱,古代金属铸币,除局部地区在短时期内曾采用打制方法外,基本上都采用硬型范,砂型范,浇注金属溶液成型的方式。我们说的“鼓铸”一词说的就是铸钱,直到清末,才采用机器制造方法,也称为“机制币”,这时两种制作方法还并行了一段时间,进入民国时,才逐渐使用机器制造方法来制造古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