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孙觉交游考述——从《潇湘竹石图》说起
《孟子·万章》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东汉经学家赵岐注曰:“有莘,国名。伊尹初隐之时, 耕于有莘之国。”伊尹,名挚,曾耕于莘之郊野,隐居乐道,被称之为“莘老”。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为世人所仰慕。
“古者, 名以正体, 字以表德”,故后世之人崇尚以“莘老”或以为名,或以为字,名“挚”者益夥。
仅《宋史》有传者中,即有孙觉(1028—1090),字莘老;刘挚(1030—1097),字莘老;杜莘老(1107—1164),字起莘。
还如元代文学负有盛名的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
笔者考察,与苏轼同时代,有交游之“莘老”者有孙莘老、刘莘老二人。据《宋史》本传载:孙莘老,即孙觉(1028—1090),字莘老,高邮 (今属江苏)人。
少从胡瑗受学。仁宗皇祐元年登进士第。嘉祐中,选为馆阁校勘。神宗即位,直集贤院,擢右正言。熙宁二(1069)年,召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审官院。初与王安石善,后论事不合,出知广德军,徙湖州,移庐州。历知苏、福、亳、扬、徐诸州。
知应天府, 入为太常少卿,易秘书少监。哲宗元祐时, 兼侍讲, 迁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除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元祐五年(1090)卒,年六十三。
绍圣中,以觉为元祐党人,夺职追两官。徽宗即位,复官职。觉有德量, 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 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 又作文以诔, 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 《春秋传》十五卷。
刘莘老,即刘挚(1030—1097), 字莘老, 永静东光(今属河北省)人。嘉祐四年甲科进士,为冀州南宫令, 颇有政绩;徙江陵府观察推官。熙宁三年,经韩琦所荐,补馆阁校勘,迁著作郎,权检正吏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初为王安石所器重, 因上书论新法之弊, 被谪。
哲宗元祐时, 擢侍御史, 累迁尚书右仆射。绍圣中, 连贬定州团练副史、新州安置。绍圣四年(1097)病卒于贬所,年六十八,谥号忠肃。挚性陗直,有气节,通达明锐,触机辄发,不为利怵威诱。嗜学, 老不释卷,有《忠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