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癫痫之风痫——定痫丸——阴阳解析

定痫丸——阴阳解析


癫痫之风痫证候:

发作常由外感发热引起。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不清,颈项及全身强直,继而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青,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熄风止痉

方药:定痫丸加减

定痫丸:《医学心悟》

明天麻、川贝母、半夏(姜汁炒)、茯苓(蒸)、茯神(去木,蒸)各30g,胆南星(九制者)、石菖蒲(杵碎,取粉)、全蝎(去尾,甘草水洗)、僵蚕(甘草水洗,去咀,炒)、真琥珀(腐煮,灯草研)各15g,陈皮(洗,去白)、远志(去心,甘草水泡)各21g,丹参(酒蒸)、麦冬(去心)各60g,辰砂(细研,水飞)9g。

用竹沥一小碗,姜汁一杯,再用甘草四两煮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用甘草120g煮膏,加竹沥汁100ml与生姜汁50ml为丸,每次9g;亦可作汤剂,加甘草水煎,去渣,人竹沥、姜汁、琥珀、朱砂冲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解析:


阳性药:半夏、石菖蒲、陈皮、远志、姜汁

平性药:天麻、茯苓、茯神、全蝎、僵蚕、琥珀、甘草

阴性药:川贝母、胆南星、丹参、麦冬、朱砂、竹沥

君药:全蝎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石菖蒲:辛,温。归心、胃经。祛痰开窍,化湿开胃,宁神益智。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远志:苦、辛,微温。入心、肺、肾经。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痈肿。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天麻:甘,平。归肝经。熄风止痉,平抑肝阳。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茯神:甘、淡,平。归心、脾经。宁心、安神、利水。

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熄风止痉,祛风止痛,祛风止痒,化痰散结。

琥珀:甘,平。归心、肝、膀胱经。镇惊安神,活血化瘀,利水通淋。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川贝母:苦、甘,微寒。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胆南星:苦、微辛,凉。归肺、肝、脾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朱砂:甘,寒。有毒。归心经。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竹沥:苦,寒。归肺、心、肝经。化痰,清心。

阳性药物少,阴性药物多,针对热多寒少;君药以熄风散结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方剂中,全蝎、僵蚕、天麻,熄风止痉;川贝母、胆南星、竹沥、半夏、石菖蒲,化痰散结;远志、茯神、琥珀、朱砂,镇心安神;陈皮,理气和中;姜汁,温中止吐;茯苓、甘草,健脾渗湿;丹参,活血祛瘀;麦冬,益胃生津。

诸药合用以熄风止痉、化痰散结为主,镇心安神为辅,兼顾理气、止吐、健脾、活血、生津。适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引起,逐渐发展为地热抽搐、无热抽搐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