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许永宁:生命 家园

许永宁老师生活照

人物简介

许永宁,笔名牧笛、石铃。1953年7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明光市津里古镇。
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安徽省炳烛读书画联谊会二、三、四届常务理事兼第五分会(明光)会长;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永久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理事;明光市诗词学会第一副会长、硬笔书法协会和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制会长:政协明光市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编著出版明光文史特辑《明光揽胜》、招商引资专集(明光矿业投资指南》、诗歌散文选《钦乃集》、文史研究著作《明光出了个朱元璋》、散文选集《家园》《亲人》《宜居),与人合作编著出版《滁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南》(皖东明珠.女山湖》《明光历史文化集存》等著作。
教文选集《家园》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图书奖”;《故乡的七里湖》《帝乡明光》(片断)手稿、散文选集《家园》、文史研究著作《明光出了个朱元璋》被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收藏展示。

用生命热爱家园   将生活过如诗画

生命  家园

文|董祖芹

在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寻找的,它潜伏在内心,如同源泉、灯火、在自我给予的同时,又散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些探寻,既是对自我的观照,也是一种精神的动力。它不因外界的干扰而退缩,亦不会在时光的洪荒中停止奔腾的步伐。在明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发现内心和万物的未知之处。表达出对自我和时代的看法。在这里,汇聚的不仅仅是一种发声,而是每一个人对这个社会、对环境、生命、内心、甚至是灵魂独立的思考。因为他们既是潜行者、亦是探索者;除了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态度和立场,亦是给予这个时代笃定而静稳的回应。无论哪一种样式,此刻都散发出独立的光芒。我市作家许永宁多年来笔耕不辍,潜心创作,硕果累累,受到很多读者关注。
许永宁。笔名牧笛,号老鹤,1953年7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明光市津里古镇。中共党员,经济师,安徽省矿产督察员。安徽省老科协滁州分会理事。政协明光市第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六、七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常务理事兼第五分会(明光)会长、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理事、明光市诗词学会第一副会长、明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几十年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诗歌、散文、摄影、根雕、书画等文艺作品创作。先后在国家和省市报刊杂志和展览比赛中发表展出作品数百件并多次获奖。擅长农村题材和意象小品摄影,代表作品《田园曲》曾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农村摄影大赛,意象小品摄影作品《初恋》荣获“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散文《悠悠思乡情》荣获首届“西柏坡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二等奖、《又闻雁鸣声》荣获“全国第五届新世纪之声散文大赛”银奖、《故乡的七里湖》荣获“2010年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乡村野趣》、诗歌《让纯洁的友谊地久天长》荣获“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二等奖等奖项。
编著出版明光文史特别辑《明光揽胜》、招商引资专集《明光矿业投资指南》、诗歌散文选《欸乃集》、文史研究专集《明光出了个朱元璋》、系列散文选集《家园》《亲人》《宜居》;与人合作编著出版《滁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南》、皖东明珠《女山湖》、《明光历史文化集存》等著作。流传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日本,东南亚诸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散文选集《家园》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图书奖”。《故乡的七里湖》《帝乡明光》(片段)手稿;散文选集《家园》文史著作《明光出来个朱元璋》被“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收藏展示。
传记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卷)、《安徽省文艺家档案》。《人民画报》、《中国政协理论与实践汇编》、《中国国土资源报》、《安徽画报》、《滁州日报》、《明光报》以及滁州电视台、明光广播电视台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曾多次专版、专题介绍文艺创作情况。政协明光市委员会曾专门为其召开作品研讨会。
在许老师的的家中,可以看到许老师的一些摄影、根雕的作品。许永宁老师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是一位摄影师和根雕师。所以他的文字既有文人的儒雅,也有摄影师的理性在里面,两者并存、互相渗透的现象,让其文字流溢出一种别样的情感。艺术源于生活,或许这句话用在许老师的作品里是十分恰当的,不管是许老师的文字,还是他的摄影作品,我们发觉在许老师的骨子里,对于故土总是有解不开的心结,许老师对乡土的眷恋绵长而又深沉,文字质朴、细腻,行笔从容。《家园》一书中《小镇春秋》叙述了小镇的兴衰,娓娓道来。《悠悠的思乡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念,尽管带有酸酸的痛楚…….
家园,并不是一味地充满幸福,更多是带着无言的凝重。他亦绕不开村庄的落后,贫穷、劳苦。如“感受饥饿”、“感受寒冷”等,那种痛楚常常不期然来到许老师的记忆中,牵出阵阵的唏嘘。
于是,许老师就是带着这样感恩情怀回归故乡。故乡的一景一物,使他沉醉于小镇的纯朴、安静,以及历史的绵长。当他以温情的目光注视故乡景物时,每样事物都有了生命——“瓜棚回想”、“挖野菜”、“拾粮食”,以及“逮鱼摸虾扒泥鳅”、“养蛐蛐”,无一不弥溢着一种独特醇香的故乡味道。这味道,萦绕在作者的心中,挥之不去,让他激动 ,让他感到温暖和慰藉,让他迷醉,流连忘返。他于这种“故乡的味道”中获得了一种乡村的精神,这精神,是维系我们的根须,亦是我们自身的“魂”。正如许老师所说:我是一捧泥土,是大地的子孙……
从泥土中走出的许老师,怀着对家乡的深爱。且行且议且记,许老师就是这样感恩地生活,把自己的生活咀嚼得有滋有味。许老师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寻找故土,寻找那方似曾相识的家园,他的家园不仅是一个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栖息的高地,更是缭绕着暖暖炊烟的家园。铅华洗尽,必见真淳,此刻许老师便是如此,他站在那里,自成风景。“潺潺流走的是那似水难忘的岁月,缓缓飘来的是那永不褪色的记忆”,许永宁用他真实质朴的文字和影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平凡人生的生命历程和或深或浅的生命印迹。
我们也祝愿许永宁老师在他的生命中能耕耘出更加美好的家园!

许永宁老师书房

许永宁老师根雕作品

许永宁老师摄影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