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和舅舅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与远古时期的婚姻习俗有关
人的一生除了父母,最亲的人就是舅舅和姑姑了。
那么,舅舅和姑姑的称呼是什么产生的呢?根据记载,这两个称呼原本的意思都是“旧”的意思。为什么会是这个意思的?这要从西周及以前的外婚制谈起。
所谓外婚制,指的是古代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过程中,男子总是先去女方居住,待儿子长大后,再由丈夫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返回他故居的父系家族生活。
以诗经为证,《诗经·小雅·黄鸟》云: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上面这首诗中,男子先后用“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和“复我诸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表达什么感情呢?这是因为男子和女子结婚,去了女家居住,但是女家的兄弟亲族不见容于该男子,比如“不我肯谷”“不可与处”等,大意是:不与他相处、不给他吃饱、不给他好脸色,等等。
男子觉得在女家受了委屈,于是想返回自己的父系家庭居住。
据此而言之,可见西周以及西周之前的时候,男女结婚,乃是男子从女子居住。这不仅是民间通行的习惯,贵族之间也普遍存在。王国维先生在《女字说》罗列了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这个习俗之下,也就产生了姑姑和舅舅两个最基本的亲属称谓。
《尔雅·释亲》称“母之昆弟为舅”。东汉孙炎解释曰:“舅之言舅,尊长之称。”
为什么称之为舅舅呢?
这是因为孩子随父亲返回父家之后,必然回忆他旧日在母家家中与母亲的未婚兄弟共同生活时候的情况,因而称之为舅。因“旧日时光”引申为“舅舅”。
另外,《尔雅·释亲》又称“父之姊妹为姑”。《释名》解释为:“姑,故也,言于已为久故之人也。”
这里的“久故之人”并非“死了很久的人”,而是“自己很久未见的亲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幼年还在母家时,他的父亲也必然会告诉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老”家。这个家有自己的姊妹,因而就称她们为“姑”。
可见,姑舅之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当然,外婚制只是一个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期制度。父系社会形成之后,改由女子到男子家里居住,但舅舅和姑姑的角色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们仍是孩子除了父母外最亲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