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疫病,历史悠久

中医书友会第2352期

I导读:经历了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到了我们国粹——中医的厉害。中医不仅治疗瘟疫厉害,而且在防治方面也是很在行。

漫话中医防疫

作者/马有度

瘟疫,是中医学对传染病、流行病的总称。其中有些病名和西医学完全相同,如麻疹、白喉、痢疾、疟疾;有些则是中医独特的病名,如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痄腮(流行性病毒性腮腺炎)等。

中医学认为引起这类疾病的原因,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邪气,称为“疠气”、“毒气”、“戾气”、“异气”等。《瘟疫论》中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实际上包含了多种肉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

这类疾病是经空气、饮食及直接接触而传染,此即所谓瘟疫之邪“自口鼻而入”。具有发病急暴,病情较重,症状类似,互相传染的特点。《黄帝内经》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如果不及时预防治疗,常常引起大流行。

这类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季节交替之际,特别是气候反常,冷暖多变之时,不仅易患伤风感冒,而且容易引起瘟疫流行。因此,讲卫生,爱清洁,加强防疫工作就很重要。

一、搞卫生,灭虫害

我国早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即有大扫除的记载。《礼记》也强调“内外皆扫”,其他古代书籍还提倡“穿井”、“改水”、“沟渠通竣”,以改善环境和饮水卫生。

预防传染病,要重视消灭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历代古籍记叙了许多灭虫、灭鼠的方法。《左传》有“国人逐瘛狗”的记载,说明当时已经知道消灭狂犬病的病源。古代医家还认识到苍蝇是传播瘟疫的重要媒介,《瘟疫汇编》指出:“瘟疫大行,有红头青蝇千百为群,凡入人家,必有患瘟而死者。”《通志略》更提出百部“能去诸虫,可以杀蝇蠓”。

因此,我们不仅在端午节、春节要进行大扫除,而且要形成经常打扫环境卫生的新风尚。大力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臭虫,注意搞好“两管五改”,即管水、管粪;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及环境。

二、早隔离,避毒气

《内经》提出对瘟疫要注意“避其毒气。”而避毒气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对传染病人要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以免传染。

古代医家认为家中有人得传染病,亲属虽可服预防药,但更重要的是分开居住,隔离病人。《疫痧草》说:“家有疫痧人,吸受病人之毒而发病者为传染,兄发痧而预使弟服药,盖若兄发痧而使弟他居为妙乎”。

隔离的方法,自然最好是送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传染科病房,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就地隔离或在家隔离。

古代除对麻风病人设置“疠人坊”实行集中隔离外,一般均是采取分散的家庭隔离方法。但很注意加强消毒,对病室或用苍术、雄黄烟熏消毒,或用醋熏蒸消毒。对病人的痰液、屎尿以及呕吐物等,则采用洒石灰消毒。对于患者的衣被,在明代即有用蒸气消毒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飞沫传染也很重要,如《寒温条辨》说:“一人病气足充一室。”尤其是春冬季节,呼吸系统传染病容易流行,更要注意室内通风。

三、慎饮食,喝开水

“病从口入”这句谚语,说明我国人民对饮食不慎导致疾病早有深刻体会。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得更为明确:“原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饮食,不暴饮暴食,不嗜食辛辣食品和烟酒,也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尤其要注意食品卫生,决不能进食不干净的食物。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不可食之。”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十分强调饮水卫生,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渗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必煮滚,停一时,候碱沉乃用之,否则气味皆恶,不堪入药、食、茶、酒也。”充分说明我国有注意饮食卫生的优良传统。

四、顺四时,适寒温

一年四季,也称四时,本有正常的气候演变规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体的生理功能一般也能自行调节、适应。《内经》所谓“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就是说暑天热盛时,人体就增加出汗以加强散热;冬天寒冷时,人体就减少出汗以保温。《内经》还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办法,即“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但当气候剧变或反常,有些人难以适应,抗病力下降,往往成为感染瘟疫的诱因。特别是正气不强,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病的人,更容易受到传染。因此,要注意增减衣被。

《理虚元鉴》指出:“虚人再经不得一番伤寒,或一番痢疾,或半年几月之疟疾,即轻而风寒感冒,亦不宜再受。所以一年之内,春防风,夏防暑,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更防非节之暖而致冬温。”

五、勤锻炼,常强身

中医学对防止瘟疫虽然重视避免“毒气”、“贼风”,但却更为强调增强正气。

因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温病学家吴又可在《瘟疫论》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从前有三个人,一个腹中饥饿,一个饱食神旺,另一个则吃醉了酒,他们同时冒着寒冷在晨雾中行进。后来,酒醉的病了,饥饿的死了,而饱食的却健康如常。说明正气的强弱,机体的状态,是发病与否的关键因素。

怎样才能使脏腑强盛呢?

历代医家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和多种方法。主要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怡情放怀,勤于锻炼,慎戒嗜欲等多方面。如能做到,就能使正气旺盛,抗病力强,病邪也就难以伤人。

六、预用药,防邪伤

强身防病,固然是积极的根本措施,但在瘟疫流行之际,采用药物预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早在《内经》即有用“小金丹”预防传染病的记载;《景岳全书》载有“福健香茶饼”进行口腔消毒的方法;《千金翼方》还载有用“小金牙散”进行鼻腔消毒的方法。

这些具体方药虽然不是很通用的,但这种点鼻、喷喉等预防性用药的方法却沿用至今,特别是口服药的方法则应用甚广。

实践证明,在瘟疫流行之时,采用服大锅汤的办法,确有良效。


(0)

相关推荐

  • 中医抗瘟疫消毒配方和自然疗法

    去年冬天的流感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部分学校宣布紧急停课.全国各大医院儿科都被挤爆,甚至有医院的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至全部病倒而无奈停诊.而近期据传病毒变异,3月还将卷土重来! 在病毒面前,其实人很渺小, ...

  • 疠气的致病特点

    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已经把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全部都讲完了.在六淫之外还有时邪,都是属于"外因".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所谓的时邪是什么. 时邪,又称为"疠气".& ...

  • 中医是怎么战疫的?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战斗史.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有这样的一段论述: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 ...

  • 你知道我国古代是如何预防传染病的吗?

    现在有很多中医黑,总是认为中医一无是处,实际上中医指导下进行的传染病预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素问篇中就有关于如何预防疫病(瘟疫)传染的问题:"五疫之至 ...

  •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九种不花钱的中医保健养生法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九种不花钱的中医保健养生法

  • 中医历史悠久,治疗脉管炎有妙方,避免截肢!

    中医历史悠久,治疗脉管炎有妙方,避免截肢!

  • 历史悠久的“女巫”故事是十万无辜女性的死亡历史

    巫师或者说女巫是不少欧洲电影中常见的元素,这种诞生于中世纪的"特殊职业"被人们赋予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不仅在很多恐怖片中担任绝对的C位,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尤其是JK·罗琳的& ...

  • 这种草历史悠久,还是药食同源的好食材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本草纲目>记载:"其叶腥气,故俗称鱼腥草."鱼腥草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越国碰上罕见的荒年,老百姓靠着这小小的野菜度过了难关.唐朝诗人杜牧在安徽宣 ...

  • 寻找历史悠久的宜居福地

    西汉时期,汉高祖设置"文安县",文安县县名可追溯到公元前220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风景秀丽的小城,想必大家都想了解,今天就和小编来走进这座美丽 ...

  •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宣城移民系列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焦 正 达 微信版第936期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文明的渊薮,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外迁极多,全国各地都有河南人或河南籍人后裔. 河南 ...

  • 桑螵蛸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

    桑螵蛸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主伤中,疝瘕,阴萎,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药性论>曰:"主男子肾衰漏精 ...

  • 五一出游,西双版纳太贵、大理丽江太火?这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小城安利给你

    建水 ■ Jianshui County 图源:文旅头条 - 建水,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城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文化名城 安静却不平凡 在过去它被称为-临安 图源:红河文旅 建水古城,始建于唐代. ...

  • 中医防治糖尿病:黄连降糖堪比二甲双胍?临床医生:实证有效

    58岁的张大爷在5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之前一直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前段时间听朋友说,中药控糖更靠谱,说黄连的降糖效果跟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差不多,于是服用中药降糖,以此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黄连的降糖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