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史话 | 北大红门 2024-08-06 01:55:48 上一期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南海子史话——海子墙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北大红门是南海子皇家苑囿的正门,距北京永定门约12里,乾隆皇帝曾经写过“出城十里到红门”的诗句。北大红门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是永乐皇帝朱棣始建南海子皇家苑囿时,最早建造的四座海子门之一,也是最晚拆毁的一座海子门。这期间,经过明、清两代无数次维修、重建,于1955年拆毁,整整屹立了541年。北大红门是南海子最重要的苑门,是明、清两代帝王从紫禁城到南海子的必经之门。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是从南海子北大红门出发的,所以,北大红门被画在了《康熙南巡图》上,给后人留下北大红门最早的图像资料。这幅图的绘画角度虽为俯视,但能清楚地看出,当时的北大红门是一高两低的三洞门,门楼上为蓝色,琉璃瓦顶,四角飞檐斗拱。门垛及双开大门均漆饰朱红,彰显气派和威严。两座矮门两侧,各建有蓝琉璃瓦顶红墙,与土筑海子墙连接。《北京土建学会会刊》记载了拆毁前的北大红门:大红门的位置在凉水河南255米处,南北向,三门洞。中间门洞宽5.2米,两侧门洞宽4.7米;中门高7.6米,旁门高6米。门楼高3米,朱红门窗,门楼上为黄色琉璃瓦顶,四角飞檐斗拱,有海马等脊兽。可见,文中描述与《康熙南巡图》所画的北大红门有一些差别,最大差别就是由蓝色琉璃瓦顶改成了黄色。显然,这是乾隆时期改建后的北大红门。北大红门是南海子皇家苑囿最重要的大门,门内设有管理京城皇家园林别苑的官署机构“奉辰苑”和皇帝到南海子行围狩猎更换衣服的“更衣殿”(“南苑官署房三层,共十有八间”,“更衣殿,乾隆三年建”——《日下旧闻考》)。此外,大红门内还建有“地藏庵”“龙神庙”等建筑。民国时期,奉辰苑官署房曾用作大兴县县衙。日寇占领时期,伪大兴县县衙由奉辰苑官署房迁到南苑镇的营市街。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辰苑官署房还曾作为华北农业垦殖管理处(即后来的北京市农场管理局)的办公地,后来改为宿舍,又由宿舍改为民房。直到现在,部分老房还在。当时,北大红门是风景如画的地方,有高大雄伟的大红门,有金碧辉煌的殿宇,还有高低起伏、逶迤延绵的海子墙。大红门五孔石桥(后改称永胜桥)横卧在凉水河上。河的北岸是当年清理凉水河堆筑起的“九龙山”,山上建有一座俗称“小南顶”的碧霞元君庙。凉水河两岸蒲草丛生,九龙山苍松翠柏,形成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清代作家吴长元在《宸垣识略》记载:“九龙山在南顶永胜桥北岸,乾隆年间疏浚凉水河土堆成。自西至东,约长三里,方二三丈不等。逶迤起伏,宛如游龙。环植桃柳万株。开庙时,游人挈榼席群饮。夏木阴阴,水田漠漠,不减江乡风景也。”乾隆皇帝的《射猎南苑即事诗》这样赞美北大红门景致:北红门里仲秋天,爽气游丝拂锦鞯。行过雁桥人似画,踏来芳甸草如烟。由于北大红门所处位置很重要,又是清代内务府奉辰苑的行政管理机构,再加上派驻这里的章京、门禁等人员比其他八门都多,成为后来形成北大红门村的主要因素。据当地老人说,最早来大红门村定居的满族人是特、白、方、连四姓。其中特氏为正黄旗,曾任北大红门统领章京,并负责南海子其他八门章京的防御联络,人称“特大老爷”。民国初,南海子开放后,北大红门成了入京的交通要道,逐渐成为永定门外的较大村落。但是北大红门早已于1955年为了拓宽路面而拆了,现仅留下大红门的地名。END 文字:张友才 编辑:韩静 赞 (0) 相关推荐 凉水河畔叆叇散 凉水河畔叆叇散, 木樨园桥霓灯闪. 南海子史话 | 南海子的桥 上一期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南海子史话--角门儿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南海子的桥 南海子的桥 历史上的南海子泽渚川汇,河湖众多,为了方便皇帝狩猎,修有许多的桥梁.南海子的建 ... 北京:首都商务新区暨大红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一2035年) 为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关于中轴线及延长线的各种规划建设要求,深入贯彻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部署,围绕文化和国际交往等首都功能的建设需求,编制<北 ... 南海子史话 | 小红门 之前 小亦为大家讲述了亦城史话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小红门的变迁 小红门 小红门位于北大红门东侧三里许凉水河东岸.虽然仅是座一洞门,但由于建在了高坡上, ... 亦城史话 | 北大红门 上周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一亩泉与小龙河的由来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是南海子皇家苑囿的正门,距永定门约12里,乾隆皇帝写有"出城十里到红门& ... 南海子史话 | 海子苑门 南海子史话开始啦 之前 小亦为大家讲述了亦城史话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海子苑门的历史 海子苑门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建苑囿海子墙时,北.南.东.西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④——北大王庄乡 北大王庄:位于永清县城正北偏西 6.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最先王.孙.高.柴四姓由山西迁民来此定居.因王姓发展较快,人多户大,起名大王庄.又因位于县城以北,后改为北大王庄. 南小营:位于北大王庄 ... 北大高水平演讲!(笑到肚疼) 北大高水平演讲!(笑到肚疼) 道教史话 | 道教真的形成于东汉吗? 原创 昆仑千秋雪 龙虎山道教 今天 一直以来,道教的形成时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性的话题!如果道教不是形成于东汉时期,那么道教是形成于上古时期呢?还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道教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晚呢? ... 高考725分的北大学霸唐楚玥透露她的6个秘诀 高考725分的北大学霸唐楚玥透露她的6个秘诀 骨疏松的“加速器”不止核桃,北大院士呼吁:“2黄1白”也要少吃 近些年来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但是现在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将骨质疏松完全治愈,只能够通过日常饮食和多加运动,减少体内骨质的流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也给中老年人带来不小的负担和痛苦. 骨质疏松的 ...
上一期 小亦为大家介绍了 南海子史话——海子墙 今天我们精彩继续 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长河 一起来了解北大红门 北大红门北大红门是南海子皇家苑囿的正门,距北京永定门约12里,乾隆皇帝曾经写过“出城十里到红门”的诗句。北大红门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是永乐皇帝朱棣始建南海子皇家苑囿时,最早建造的四座海子门之一,也是最晚拆毁的一座海子门。这期间,经过明、清两代无数次维修、重建,于1955年拆毁,整整屹立了541年。北大红门是南海子最重要的苑门,是明、清两代帝王从紫禁城到南海子的必经之门。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是从南海子北大红门出发的,所以,北大红门被画在了《康熙南巡图》上,给后人留下北大红门最早的图像资料。这幅图的绘画角度虽为俯视,但能清楚地看出,当时的北大红门是一高两低的三洞门,门楼上为蓝色,琉璃瓦顶,四角飞檐斗拱。门垛及双开大门均漆饰朱红,彰显气派和威严。两座矮门两侧,各建有蓝琉璃瓦顶红墙,与土筑海子墙连接。《北京土建学会会刊》记载了拆毁前的北大红门:大红门的位置在凉水河南255米处,南北向,三门洞。中间门洞宽5.2米,两侧门洞宽4.7米;中门高7.6米,旁门高6米。门楼高3米,朱红门窗,门楼上为黄色琉璃瓦顶,四角飞檐斗拱,有海马等脊兽。可见,文中描述与《康熙南巡图》所画的北大红门有一些差别,最大差别就是由蓝色琉璃瓦顶改成了黄色。显然,这是乾隆时期改建后的北大红门。北大红门是南海子皇家苑囿最重要的大门,门内设有管理京城皇家园林别苑的官署机构“奉辰苑”和皇帝到南海子行围狩猎更换衣服的“更衣殿”(“南苑官署房三层,共十有八间”,“更衣殿,乾隆三年建”——《日下旧闻考》)。此外,大红门内还建有“地藏庵”“龙神庙”等建筑。民国时期,奉辰苑官署房曾用作大兴县县衙。日寇占领时期,伪大兴县县衙由奉辰苑官署房迁到南苑镇的营市街。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辰苑官署房还曾作为华北农业垦殖管理处(即后来的北京市农场管理局)的办公地,后来改为宿舍,又由宿舍改为民房。直到现在,部分老房还在。当时,北大红门是风景如画的地方,有高大雄伟的大红门,有金碧辉煌的殿宇,还有高低起伏、逶迤延绵的海子墙。大红门五孔石桥(后改称永胜桥)横卧在凉水河上。河的北岸是当年清理凉水河堆筑起的“九龙山”,山上建有一座俗称“小南顶”的碧霞元君庙。凉水河两岸蒲草丛生,九龙山苍松翠柏,形成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清代作家吴长元在《宸垣识略》记载:“九龙山在南顶永胜桥北岸,乾隆年间疏浚凉水河土堆成。自西至东,约长三里,方二三丈不等。逶迤起伏,宛如游龙。环植桃柳万株。开庙时,游人挈榼席群饮。夏木阴阴,水田漠漠,不减江乡风景也。”乾隆皇帝的《射猎南苑即事诗》这样赞美北大红门景致:北红门里仲秋天,爽气游丝拂锦鞯。行过雁桥人似画,踏来芳甸草如烟。由于北大红门所处位置很重要,又是清代内务府奉辰苑的行政管理机构,再加上派驻这里的章京、门禁等人员比其他八门都多,成为后来形成北大红门村的主要因素。据当地老人说,最早来大红门村定居的满族人是特、白、方、连四姓。其中特氏为正黄旗,曾任北大红门统领章京,并负责南海子其他八门章京的防御联络,人称“特大老爷”。民国初,南海子开放后,北大红门成了入京的交通要道,逐渐成为永定门外的较大村落。但是北大红门早已于1955年为了拓宽路面而拆了,现仅留下大红门的地名。END 文字:张友才 编辑:韩静